文/劉琨
乒乓球反手技術的進步將乒乓球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以王皓為代表的直拍橫打到以張繼科為代表的反手擰拉技術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奧恰洛夫作為一名歐洲選手他的反手技術具有特色,近幾年的訓練也更系統,正是如此奧恰洛夫先后獲得2017年世界杯男單冠軍,2017年國際乒聯德國公開賽男單冠軍。
而在高校中乒乓球課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也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掌握一門運動項目我們就有必要對乒乓球的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調整,大膽的創新。根據走訪我們發現大部分的高校及乒乓球培訓班都采取傳統的教學順序即先進行正手再進行反手的學習,因此通過逆向創新教學我們可以先進行反手教學再進行正手教學。
為了確保實驗的真實性我們從西安體育學院2016級體育系中篩選出從來沒有接觸過乒乓球和對乒乓球正反手技術沒有任何認識的學生60人為研究對象并且確保男女比例基本相等。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唐建軍《基本技術的訓練原則和方法》,和乒乓球通用教材。2012年以后的報刊雜志關于乒乓球教學與訓練的方法,思想等。
2.數理統計
運用可靠性和肯德爾和諧系數檢驗對先進行反手學習和先進行正手學習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實驗組和對對照組反手和正手教學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將這60人按照身體素質,運動智能等分成人數均等的A,B兩個班,A班為實驗班,B班為對照班,并且實驗前兩個班的成績無明顯差異,符合體育學對比分析的要求。
在逆向創新思維教學中,我們對實驗組 A 班的學生先進行反手教學,后進行正手教學;在對照組B班中我們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順序先進行正手教學,后進行反手教學。整個過程中保證教學內容的一致性和教師的一致性。唯一不同的僅是正反手的學習先后順序。授課內容,教學進度,授課教師統一一致,授課時間為16周,每周兩個課時,每課時為1.5小時。
1.為確保得分的真實性,我們將以技術等級評價指標(50%)和擊球準確率評價指標(50%)來衡量學生最終的成績(見表1和表2)

表1 技術等級評定表

表2 準確率評定標準

表3 正反手擊球技術測驗成績信度檢驗
2.實驗結果的信度指標和效度指標評估
信度指標就是可靠度的一種檢驗,是統計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統計測得A班實驗組α=0.82,B班對照組α=0.80,Cronbach α都大于等于0.80,p都小于0.05,可信度較高并且都達到t檢驗的數據指標要求(見表3)。
采用肯德爾和諧系數對結果進行效度檢驗,w=0.85,其統計結果有較大的一致性且評價結果客觀。(見表4、上面的公式)

表4 肯德爾和諧系數檢驗

正手專項技術總分100分,由擊球準確率(50%)和技術等級(50%)兩部分組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正手專項技術配對實驗數據差異顯著性檢驗分析(見表5)。結論:實驗組正手sig.(2-tailed)雙側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p,p=0.269>0.05,因此實驗組和對照組正手專項技術不具顯著差異。因此在大學乒乓球選修課教學中先學習正手專項技術還是后學習正手專項技能在體育統計學中的意義不大,但是實驗組的正手專項技能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

表5 獨立樣本檢驗
反手專項技能和正手一樣由擊球準確率(50%)和技術等級(50%)組成。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反手專項技術配對實驗數據差異顯著性檢驗分析。結論:實驗組的反手sig.(2-tailed)雙側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p=0.001<0.05,其已經達到統計學中顯著性檢驗的標準。說明大學乒乓球選修課正反手擊球的教學順序的不同,從統計學意義上來講對乒乓球反手專項技術成績是有影響的。先學習反手技術后學習正手技術,有利于反手技術的提高,并且促進乒乓球正反手技術的均衡發展。
通過本實驗我們發現實驗班的反手成績優于對照班,而正手成績兩個班無明顯差異。其中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實驗班首先從反手教學對于初次接觸乒乓球項目的學生來說,通過教師的講解與引導能夠建立較好的節奏感。通過幾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發現反手技術中擊球點較固定,用力結構簡單因此技術動作容易定型,不容易產生錯誤動作,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之后的正手教學中,容易產生積極地前攝抑制。
2.對照班先學習正手技術動作,正手的殺傷力大容易發出較大的力量。正反手的動作都是準備-轉肩-引拍-蹬地揮拍-擊球-隨揮-還原,不同的是用力方向正手容易發力,反手動作穩定性高。先進性正手學習容易產生后攝抑制,動作穩定性差因此學習過程比較長。
大學乒乓球選修課中先學習正手后學習反手,從統計學角度講兩者沒有太大意義。但是先學習反手后學習正手,有利于反手專項技術的提高。乒乓球教學中首次采用逆向創新思維是對乒乓球日后教學的推動,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要因學生而教。
[1]張自營.網球兩種擊球技術教學順序實驗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6.
[2]梁幼敬.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特點[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08,3(2):46-48.
[3]梁建軍.高校乒乓球技術教學方法研究與應用探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06).
[4]趙宏圖.試論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發展與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
[5]張燕曉.普通高校乒乓球選項課教學及考核方法再探討[J].體育師友,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