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歌
(吉林省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吉林長春 130000)
黨的十九報告對黨建工作的重要作用與重要地位進行了肯定,明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內涵,用三個“首提”對黨建工作進行了新闡釋。其一是首提“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體現出了黨建工作的重點更突出;其二是首提“新氣象新作為”,體現出了對黨建工作的期許更嚴格;其三是首提“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體現出了黨建工作思路的更明晰。三個“首提”的使用表現出了新時期黨建工作的創造性內涵,為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與重要思想指導,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也應該用“創新”來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積極運用高校黨建工作創新原則,進行黨建工作的創新機制建設。
據統計,在高校中每年發展的新入黨人數大約占全國新發展黨員人數的35%左右 。因此,高校黨建工作對于促進促進黨組織和執政環境的建設至關重要,高校黨建工作的創新對于提升入黨積極性和黨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十分有利,同時,通過創新可以加強黨建工作的有效性,使黨建工作能夠真正發揮出育人樹人的作用,保持黨員干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主要是由于創新黨建工作機制可以促進新進黨員的培養與吸收的質量標準更高,對于不符合條件的入黨申請人員嚴格地拒之門外,對于符合條件的入黨人員,進行深入的培養與考核,使其黨性得到真正的提升,人格與品格得到鍛煉,從而保證高校黨員團隊的先進性與純潔性。
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責與功能,人才培養既包含了專業素質培養,還包含了政治素質的培養,而高校黨建工作就承擔著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責,它不僅對高校大學生人才素質等提升至關重要,還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目標。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既要遵守科教興國戰略方針與目標,還要堅持黨員培養與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目標與原則。作為大學生是思想成熟的關鍵時期,在該階段進行高校黨建工作的創新,促進黨建工作創新方式與創新思維的運用,可以更好地激發大學生的入黨熱情以及黨員品格質量的培養,為高校培養出專業素質過硬,同時又品德兼優的人才,為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提供基礎與保障。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對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概念進行了強調,鼓勵社會各界和各種社會組織力量加強和諧環境的創造,從而促進整個中國社會的和諧發展。高校是培養人才等搖籃,校園和諧建設是社會和諧建設的先提之一,有利于社會和諧整體水平的提升。而高校黨建工作創新機制建設對于提高廣大師生的入黨概率,黨員干部履職機制的創新以及為黨員師生提供利益訴求的反應平臺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創新黨建工作機制還可以通過黨務政務的公開與透明,促進校內公平主義以及抵制形式主義等不良行為的產生,為校園實現民主秩序提供有效的黨建機制,保障校園環境和諧發展,最終帶動整個社會環境和諧發展。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的創新機制建設也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此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實行黨建工作的創新路徑選擇。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很多高校黨建工作存在以“任務”為中心開展工作的問題,導致黨員的培養與發展的個性和情感被忽視了,導致黨員的培養效果不佳。因此,當前將黨建工作的創新必須實現以“技術”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轉變,加強對高校預備黨員的理解、關懷、尊重與激勵,對高校預備黨員和黨員的思想動態進行實時的準確地把握,將解決黨員的心理思想問題與黨員發展問題同等重視起來,以調動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主要培養目標之一。
自從十八大以來,就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十九大進一步將全面從嚴治黨進行新的思路與要求,進一步體現出了“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高校黨建工作只有在和學校的中心工作融合到一起,才能夠真正實現黨的建設的在學校的領導力。因此,高校在黨建工作創新機制建設過程中,應該堅持以“服務教育”為中心的原則,將黨建工作的每一個目標都以服務于教育教學以及人才培養為核心,以促進學校教育發展為大局,務實發展和發揮黨建工作在高校中的只能與作用。
傳統保守的黨建工作思維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矛盾與問題,隨著黨建工作目標的不斷變化與新要求的出現,高校黨建工作也應該革新觀念,實現高校黨建工作思維模式的創新。一方面,應該從多維度進行黨建工作的開展,在教育服務中抓黨建,以黨建促進教育的發展,突破原有底固定的思維模式,改變教條主義與刻板思想,以實事求是為前提,用多維的眼光和觀念進行高校黨建工作問題分析與管理;另一方面,應該尋求新手段和新模式對高校黨建工作進行新組織,對高校黨建工作任務進行系統安排與合理規劃,增進高校黨的號召力與凝聚力,對國家黨建的新要求實時的了解與把握,提升對高校黨建工作認知的高度,在高校黨建工作管理過程中獎懲分明,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與參與工作的主動性。
當前國內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聯系也越發密切,同時也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在這種形勢下,高效黨建工作應該充分利用便利店互聯網條件,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方式,積極運用新媒介和新載體,以大家都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工作。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建設高校微信公眾號、成立官方微博以及利用學校網站等多種途徑進行高校黨建工作的宣傳,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意識形態的引導,引導高校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使其潛移默化地培養人格完善和品德高尚的人才。
創新高校黨建工作管理制度主要應該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為核心,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三個黨建“首提”標磚與要求,將其落實到高校的基層黨建工作管理制度當中,讓高效黨建工作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前提下,完善高校黨建工作的內部治理結構,建設“以人為本”、以“服務教育”為原則的制度體系,在高校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注重黨員個性化的培養與法治化的約束,完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與黨建工作制度相協調的創新改革,為高校管理制度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高校是科研人才聚集地,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加大高校黨建工作的科學創新研究力度。要形成以黨員干部為主體,包括相關專家、學者的組織體系,憑借高等學校在社會科學領域的資源優勢,加強黨建工作的理論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轉化率,并不斷在自身實踐中檢驗成果,推動高校黨建工作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高校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主力軍,具有培養現代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重要職責,這使得高校黨建工作在全國黨建工作體系當中的地位與意義也不言而喻。當前處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高校黨建工作的任務與過去相比更加繁重和艱巨。作為高校黨建的工作者,我們應該既要堅持發展教育事業的宗旨,同時也應該堅持以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為主要目標,堅持貫徹十九大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重視起高校黨建工作的創造性,加強高校黨建思維模式、工作方式、管理制度以及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多維度創新,使高校黨建工作能夠與時俱進、開拓進取,高效率、高標準地實現高校黨建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