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奔
(天津體育學院,天津 301617)
近年來,我國高校競技體育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很多高水平運動員都在高校中脫穎而出,就在不久前第十三屆全運會中,北大運動員郭鐘澤奪得男子400米冠軍,并打破全國紀錄。天津體育學院賽艇隊隊員李晶晶獲得女子四人雙槳金牌。
自1987年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開始,伴隨近年來競技體育事業全面發展,我國高校競技體育也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曾經的清華學生運動員胡凱和王穎分別獲得男子100米和女子三級跳遠金牌,清華跳水隊還為國家隊輸送郭晶晶、李成偉、周呂鑫、何姿等很多跳水優秀人才,天津體育學院近年來賽艇、橄欖球等項目多次在國家最高水平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這能充分反映出多所高校擁有發展競技體育能力。
隨著國家體育體制不斷完善,渠道不斷增多,高校競技體育不僅是我國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中,極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條重要途徑,既可以為我們國家培育出高素質,高精尖體育人才,又可以使得我國競技體育不斷星火,得到可持續,可傳播的健康發展方式。其實質一方面是能把我國數量龐大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融入到投放到校園當中去,也可為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下競技體育人才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推進我國高校競技體育的改革和發展。所以加快高校競技體育運動隊發展并努力構建與國際同步、與國家教育制度改革相匹配的,完善的科學管理體系,既是國家競技體育體制的改革和競技體育持續健康發展之需要,也是完善高校競技體育自身不足之必備前提。
高校競技體育完全可以成為也已經部分成為很多高校的特色,可以說是一種國家的新概念,高校體育與競技體育之間。從03年就開始了摸索,國家體育總局把培養大學生運動,這一任務轉交給教育部,這代表著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體制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調整。面對競技體育的機遇和挑戰,我國高校就應該承擔起培養高水平的競技體育人才這一光榮使命。回顧我國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歷程,高校競技體育,從早先的,在我國高校內生根發芽,如今早已是參天大樹。
競技體育在高校體育中不僅是我國競技體育的點睛之筆,同時也是高校名片與代言品牌。如何做好高校競技體育發展,是國家重大攻堅項目,不但關乎于中國體育體制大改革,也是中國全民體育戰略中重要實施部分。
近年來,高校競技體育不再拘泥于體操,足球,籃球,排球等高校體育“傳統”項目以及大眾項目。像賽艇,攀巖,橄欖球乃至于橋牌等小眾競技項目也慢慢開始走進高校競技體育。這無疑為高校競技體育和高校體育事業之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水平層面,高校競技體育也逐漸走出高校競技體育圈和掛名運動員兼學生戰略,許多國家級專業運動隊隊員開始真真正正進入高校競技體育,從而成為高校競技體育的學生運動員和學生體育運動員。高校競技體育不再像以往那樣,僅僅局限于在高校間互相切磋,如今高校競技體育運動員越來越多的走入了全運會等專項比賽的決賽圈。許多運動隊和運動員,以學生兼運動員身份出現在高水平賽場上。多年來高校競技體育,經過一輩又一輩體育人共同耕耘和努力,終于綻放出絢麗花朵。本屆全運會,以天津體育學院為首及眾多院校為本省、市獲得金銀銅等多塊獎牌。高校運動隊是體育比賽中一種亮點和特色,中國競技體育不再是體工隊戰略模式,多層次、多體系、多渠道運動員培養模式也必將為中國全民健身計劃、建設體育強國計劃交上一副完美答卷。
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不光能解決中國運動員文化水平低下問題,也能解決高校運動員職業化問題,部分高水平高校運動員在校就學期間就已經代表省事參加全運會,甚至奧運會。這也為高水平運動員就業提供巨大積極作用,許多運動員畢業后可以直接以大學生身份進入職場或直接進入專業運動隊。
總結當前高校競技體育有六大特點。
第一:現我國高校競技體育仍處于發展時期,體育競技的管理主要是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育局聯合管理,高校內部管理處參與管理,但其地位在獨立和非獨立之間,所以管理方法和制度需要完善;第二,高校在體育競技方面的人才培養還不均衡,專業培養體育競技的高校數量少,在高校中占比例小,而且范圍分布廣且不均衡;第三,高校體育競技人才的培養以高水平運動隊為主,運動隊培養方式經過多年發展有一定的成績,總的來說趨勢較好,但還存在一定問題;現階段科學發展觀是我國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理念;第四,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工程,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需要競技體育與高等教育相結合。高校軟硬件資源較為豐富,十分有利于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但就目前形勢,高校卻不能單獨承擔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重任;第五,競技體育培養需求會逐漸促成競技體育培養向多元化方向轉變。目前雙軌體制是制約各高校競技體育發展的首要原因,雙軌體制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目前加快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制和機制改革成為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轉型關鍵;第六,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要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要向多元化和多樣化轉變,高校要根據學校特點和資源進行適宜模式的構建。
高校競技體育是在體育與教育相結合下發展而來,從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地位來看,其不可估量。大學生既是祖國之未來,又是我國體育事業后備軍。一方面,高校競技體育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鍛煉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增強大學生的競技體育精神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其直接影響到我國整體體育水平的高低。競技體育如今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體育是否發達、國力是否強盛鮮明標志之一。高校競技體育是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競技體育蓬勃發展大環境下,我國高校競技體育呈現優良發展趨勢,無論是在培養高水平體育人才數量上還是參加世界大型比賽規模上都取得長遠發展。
高校競技體育文化特征有:力量、溫暖、情懷、影響以及時代性特征、先導性特征、娛樂性特征、滲透性特征、吸收、融合性特征、創新性特征、全面教育性特征。高校競技體育根據內涵可分為物質文化、競技組織文化、中層競技行為文化、競技制度文化、延伸層次競技意識文化和深層競技精神文化。高校競技體育根據表面形式可分為開放性表現、創新性表現、聚散性表現、品牌效應表現、多樣性表現、層次性表現、高素質性表現。高校競技體育通過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大學生寬容心懷、樹立頑強拼搏精神、塑造高尚道德情操,目的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伴隨著我國競技體育不斷創新與發展、體育產業不斷壯大、高校體育不斷深入各大校園,我國高校競技體育呈現出不同發展趨勢,促進高校競技體育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重要戰略之一。我國高校競技體育是否能健康發展,其外在表現為是否能在世界大學生大賽上與國際高校體育強國相抗衡,在運動成績是否能保持世界前列;這取決于是否遵循競技體育人才和教育人才培養和發展規律,揚長避短,整合有效資源,促使我國高校競技體育水平提高。從我國高校競技體育一路發展歷程和競技體育的弊端來看,我們應該積極尋求高校競技體育發展思路,既適合我國國情,又符合我國高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發展要求。我們可以從確定目標定位、制定競賽體制與制度和管理體制、培養教練員水平、運動員選材等方面著手準備,同時對這些問題的提出采取有針對性解決對策。為高校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服務,使我國高校具有培養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的能力,提高高校競技體育水平,為我國競技體育事業注入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