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旭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遼寧 大連 116000)
政治社會化是國家管理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科學合理完成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之下,社會群眾可以對現階段我國社會制度及政治結構形成更為清晰的認識。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企業文化建設呈現出的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依據企業文化衍生而來的企業制度文化及管理文化,可以促使企業中各個崗位上工作人員走上共同發展道路,在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中,積極付出自身的努力,從而讓企業展現出更為強勁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思政工作,會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所以在實際工作的過程當中,思政工作和企業日常生產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十分密切,思政工作展現出的選擇性及非強制性比較強,比方說,在工作人員入黨的時候,依據的是各個崗位上工作人員對思政工作的接受程度,思政工作在此環節中給出的選擇權利比較大。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構成成分,帶有一定強制性色彩的。當企業選擇員工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在選擇企業的經營理念,員工如果想要在一個企業當中得到長久的發展,肯定是應當保證自身的理念和企業經營理念保持一致,才可以在企業當中實現個人的長遠發展目標,逐漸和企業走上一條共同發展道路,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起到推動性作用[1]。
企業思政工作內容單一,國企建設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經濟建設當成基礎性內容,思政建設是為經濟建設提供服務的,雖然可以促使國企獲取到更多經濟效益,但是在國企員工利益訴求長期難以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國企難以可持續發展。除去上文中提及到的問題之外,國企思政工作,難以得到有效的人才支持,在國企思政觀念逐漸弱化的背景之下,國企各個部門的職能也隨之呈現出一種弱化的態勢,各個崗位上工作人員不會規范化的完成職責范圍內的各項工作,在此背景下,想要對國企思政工作的效率及水平做出改進,自然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國社會各個行業中市場競爭越發激烈,一些國企會呈現出一種重視經濟輕視精神的態勢,部分企業為了實現預期的經營目標,不會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妥善完成思政工作,各個崗位上工作人員對自己所在企業不認同,企業凝聚力也不是很強,從而也就難以對國企的運行安全性及穩定性做出保證。
國企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國企并沒有養成企業文化制度建設意識,因此效率不是很高,并沒有積極的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甚至某些文化制度的落實情況不樂觀,員工也沒有依據企業文化制度中提出的要求來規范自身的行為,對企業各項運營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一定影響。企業文化工作運行體系當中存在一定缺陷,大多國企為了提升各個崗位上工作人員的文化素養,會定期開展企業文化講解工作。領導在講臺上乏味地向員工宣揚企業文化知識,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員工是否接受這一企業文化的宣傳方法,因此浪費很多時間和資金,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甚至在企業實現長期發展目標,造成一定負面影響[2]。
在構建完善思政工作管理機制,逐漸構成將黨群工作人員作為主體,各個崗位上工作人員參與到其中的政工工作體系。其次,形成企業文化建設領導機制及工作機制,將本年度的企業文化建設目標及具體任務確定下來,黨政領導每一年都應當聽取企業文化建設成果匯報[3]。應當將自身的特色充分展現出來之外,還應當考慮資源共享的方法,將本年度企業發展經營目標作為依據,做出屬于自己 的貢獻。
貫徹落實上級黨組織各項要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性活動,找尋和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方法,通過各種主題活動推動思政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同步開展,比方說將黨課這一傳統型思政工作模式作為案例,將思政工作內容和十九大精神學習、企業發展形勢分析以及發展策略相互融合起來,施行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授課主體不再局限在黨支部書記身上,而是應當將授課人員的范圍拓展到教師、友好單位專業人士等領域當中,促使黨課成為普及理論知識及宣傳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
依據現階段我國范圍內各個國企中機構設置情況,某些企業設置的思政工作部門及文化建設部門獨立性不是很強,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會交給人力資源部門中的兼職工作人員,因此思政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之間呈現出一種相互分離的狀態,兩項工作的效率都是難以提升的,更不要說相互融合。國企可以讓各個部門中工作人員從人員調配、活動組織以及文化宣傳等方面相互合作,為兩項工作的相互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4]。
目前我國國企思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開展各項思政工作的過程中,想要實現預期目標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因為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政工作之間有一些共通之處,思政工作是可以將企業文化作為依據,開展一系列相關工作。除此之外,思政工作能夠在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發揮出一定引導性作用,讓企業構建出適應性比較強的企業文化。并切實貫徹落實我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從而才可以讓國企展現出與時代緊密結合的面貌,促使國企展現出更為強勁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