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麗佳
(重慶市渝北區廣播電視臺 重慶 401120)
按照當前視聽媒體發展格局和傳播形態的變革方式來看,簡單化的終端擴張,網點聯結,注冊域名及設立網站等方式,并不能保障傳統電視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精準選擇發展路徑的方向,可作為傳統媒體在視聽新媒體變革中強化自身轉型的首要目標。
隨著無線通訊、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種種跡象表明,視聽新媒體已經對傳統電視領域產生沖擊,這就迫使傳統媒體需要主動融合視聽新媒體,以實現長遠發展。在立足傳統媒體已有資源開發視聽新媒體新業務的同時,進行傳統媒體與視聽新媒體的聯動互補和優勢互補,以保持傳統媒體在當前媒體格局變革中的地位與作用[1]。按照傳統電視在視聽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訴求以及視聽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發展的影響來分析,在融合視聽新媒體發展要求與優勢的過程中,傳統電視應該堅持自身原有的發展路徑向縱深發展,并完善與建設平臺型網絡電視臺,但不可弱化與各類網絡視頻傳播機構與傳統電視之間的合作,此項聯袂合作可視為傳統電視業橫向式聯合發展的新思路。如整合傳統電視和其他網絡視頻機構的既有資源,然后進行深度開發與利用,再傳播和交換,使之成為視聽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得以創新發展的動力源。
傳統電視在視聽新媒體時代的縱向發展,可嘗試以當前的傳統電視如何免于被“邊緣化”的處境作為切入點,研究傳統電視作為整體傳播系統與新媒體形式之間的關聯性,以在線和視聽新媒體發展時代要求為前提,使傳統電視適應新時代發展。傳統電視在資源整合及平臺階段性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調整傳統電視現有的運營目標和理念,如按照窗口式向平臺式轉變的要求,滿足平臺復雜綜合共同體構建的需要,并按照平臺功能多元聯動標準,調整傳統電視業態轉型內在驅動模式。目前,多家城市電視臺聯合打造平臺型網絡視頻的發展模式,可作為推動傳統電視向縱深發展并完成與視聽新媒體融合的途徑[2]。由于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擠壓,在具體設置和執行的過程中,電視行業在構建以網絡視頻為核心的傳統電視網絡新媒體數據庫建設亟待提上日程。
傳統媒體在視聽新媒體時代發展路徑的拓展,不能忽視當前“三網融合”對網絡視頻市場競爭的沖擊。傳統媒體與視聽新媒體的聯合,需要傳統媒體以積極的態度借力新媒體途徑深度挖掘信息,以拓展反饋和信息來源渠道,打破傳統媒體傳播單一化格局,借助雙方豐富的信息資源庫來提升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交互性、共享性和開放性。視聽新媒體以及博客等影像資源的輔助,可以增加傳統媒體事實信息供應量,也會提升傳統媒體受眾多元化參與的廣度與深度。但是,對于網絡媒體信息收集和發布的相對自由性和快速性,則需要傳統媒體充分考慮如何完成信息渠道的拓展。借助培養大眾記者和擴大品牌與專業影響力的方式,增加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親和力、個性化和專業化,從傳統媒體橫向發展的需求來看,傳統電視還需要提升產品的內在邏輯關系及創意,強化產業鏈和產品價值鏈的新競爭優勢,不斷完善和更新產品創作素材,這也是傳統媒體與視聽新媒體跨界合作,并取得雙方戰略性合作并達成雙贏的必要手段。
在視聽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的轉型與發展必須考慮到客戶需求,可嘗試打造節目客戶端吸引受眾。以新聞客戶端為例,目前,中央電視臺和少數省級衛視所設置的新聞客戶端已經在逐步推廣應用。從總體發展情況來看,中央、省、市的電視產業格局中,中央電視臺運用新聞客戶端完成媒體轉型的可能性更大。可借鑒鳳凰視頻客戶端的內容設置及運營方式,鳳凰視頻客戶端能提供了鳳凰中文臺、鳳凰資訊臺和鳳凰香港臺直播服務,聚合了央視新聞、天津衛視、深圳衛視、安徽衛視、東方衛視等直播,其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多樣性,不僅能不斷豐富客戶的選擇,而且也有利于提升鳳凰視頻客戶端的競爭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聞客戶端的設置和優化有可能造成傳統電視廣告收入和收視率下滑。我國傳統電視媒體可在設計新聞客戶端之前,立足于實際和轉型需求,設計出精準的盈利模式,以便使傳統媒體保持長久盈利。
人們對便攜性及高效利用,高質量追求信息的要求,使傳統媒體充分體會到受眾訴求,逐步實現與互動媒體合作地深入探究。以微信為例,微信中的搖電視功能可促進觀眾與電視節目之間互動,借助此功能,觀眾能參與到電視節目的直播活動中,使社交平臺與傳統電視相互融合。例如,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節目,觀眾可參與電視節目的評審環節,為自己喜歡的歌手投票,但互動媒體的多樣化和多種類發展是傳統媒體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如何使互動媒體動態化發展趨勢與互動媒體動態銜接,并保障與互動媒體之間融合應用,對于傳統媒體的運營與發展而言,無異于是一場全新的挑戰[3]。
目前,第一種方式是傳統電視的跨媒體合作模式,資源置換等方式依然可繼續推行,但電視媒體還可以無線運營商的身份購買數據,在繼續供應電視節目的同時為觀眾提供所需求的數據服務。第二種方式是“電視媒體+無線運營商股份”的模式,此種模式需要以用戶訂購和無線運營商營業收入分成合作為支撐。第三種方式是“電視媒體+無線運營商”的合作模式,該模式有可能成為主導未來媒體市場的又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