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峰
(寧夏大學圖書館 寧夏 銀川 750021)
高校圖書館具有的情報職能,即是通過對所藏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把知識寶庫轉換為知識的來源。高校圖書館被當做大學生活的“第二教室”,應該包含兩個寓意:首先,高校圖書館原則上是師生尋求知識的殿堂;其次,高校圖書館應成為學校科技創新和知識創新的場所[1]。前者就是傳統大學圖書館一直以來的追求,而后者則是現代大學圖書館的發展方向。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創新的發展主要有兩個優點:一是人力資源優勢,大學是人才培養和向社會轉移的場所,各類人才比較集中,因此可以借助人才優勢在信息服務領域開展創新服務。二是相關文獻資源充足,圖書館收藏系統充實且信息量大,為情報領域的創新提供了合適的環境。
在今天的信息時代,情報信息服務建設已經日益成為高校面對現代化、全球和未來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圖書館發展和改善圖書館自身的途徑。從當前的情報服務來看,一些高校圖書館因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有條件開展長期的情報工作,并且已經在學校的教育、研究和決議中發揮出了高效率的優勢,不斷得到用戶的好評。不過,大部分高校圖書館都受到了人力、物力和主觀因素的限制,并沒有充分利用其情報優勢,導致情報服務水平落后,也沒有得到充分實施。特別是下列幾點,一是缺乏足夠的情報服務機構。根據國立大學工作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700多座大學中,僅有404座大學設有情報部門,這意味著有很大一部分高校還沒有設立情報服務機構。二是圖書館內部的情報服務職員素質較低。少數高校情報機構的等級結構、職業結構和知識結構雖然相對合理,但是,大部分圖書館情報服務職員的專業素質不盡相同。其主要問題在于,許多情報人員并不了解情報的含義,且英語水平差,知識水平不能滿足情報工作的需要,而且欠缺綜合能力與情報數據處理能力。三是情報服務存在的深度與廣度不足。目前高校圖書館開展的情報服務十分單調,主要是由于采用的是被動型服務,服務類型主要依靠傳統的書目和索引等,并且可能受文學知識和搜索的限制,服務的深度僅限于普通的參考建議。四是書目信情報服務滯后。由于目前中國在智能行業使用的自動化和現代化技術仍處于測試階段,所以還沒有普及網上檢索方式。這種情況下,資源共享是無法有效開展的,而信息服務的水平不足導致教學和科研人員對高校情報部門存在的依賴程度也不高。五是欠缺信息檢索課程及教學力度。鑒于大多數高校缺乏情報檢索課程,從部分已開設情報檢索課程的高校來看,這些高校的教師隊伍力量薄弱,且講課的質量普遍較低,甚至沒有統一的課程統一的教學課本,導致目前高校的圖書情報服務極不適合高校的課程和科研工作。
由于當前高校圖書館的情報服務創新有許多問題與不足,所以須密切關注該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能及時滿足新時期圖書館情報服務的需求。
雖然許多高校擁有大量的館藏資源,但在今天,館藏資源的低使用率等相關問題仍未得到解決。為了促進高校圖書館資源的有效利用并最大化提升館內資料的價值,需進一步優化和改進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方式[2]。在這個過程中,應采用多樣化的方法來提供圖書館情報服務,從而進一步滿足當前用戶對高質量資料的需要,進一步與新媒體進行整合,努力創建擁有校園特征的書籍和信息服務系統,做到真正關注服務渠道,實現對情報服務管理系統的優化。為了提高情報服務的實用性,可以使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和官方網站等,為用戶提供線上和線下服務。在此基礎上,必須重視傳統服務思想的轉變,努力增加高校圖書館服務的靈活性,特別是要積極向社會公眾開放,以促進高校圖書館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多種類型用戶的服務質量,并滿足多種社會群體的需求。特別是,有必要加強與各高校的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服務質量,以促進圖書館自動化、數據化、信息化的情報服務水平,特別是建設數字圖書館。把人性化服務理念落到實處。一般而言,除了官方網站外,還必須開發與之匹配的APP與微信小程序等軟件,以實現更方便、更有效地開展服務。還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服務方式,及時與用戶進行交流,準確地與讀者進行溝通,以便從用戶那里得到第一手信息以及真實的反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改進服務,保持服務創新的持久性與高效率。
人員素質是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人才培養、人才效益、人才績效、人才素質才是實現創新智能服務的重點。情報服務的本質是技能集中型服務,因為技術水平與服務方式的變動影響到了情報人員,所以對情報人員的要求也會隨之更高。但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部分情報人員的計算機水平較低,他們的職業能力與上述開展圖書館情報工作的要求不匹配。況且,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不斷加快,這也對情報人員的工作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可以適當增強情報職員的定期培訓,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圖書館可以為情報人員制定定期和不定期培訓。定期培訓為如何獲取情報部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不定期培訓為參考情報服務工作的進展,以針對性地培訓情報人員。第二,實踐內容培訓。為信息服務人員的工作提供建議,并提高他們的服務技能。第三,利用激勵措施鼓勵情報人員接受學習并改善他們的知識結構。第四是利用知識體系來加強組織性學習,注重集體創新。
隨著高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持續進步,高校對人才的需求會不可避免地增加,這決定并提高了高校在情報信息方面的需求,這個需求量是衡量和限制信息和情報服務自身水平的關鍵要素。目前,高校對信息和情報的需求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但同時為大學情報部門創造了有利的信息服務咨詢,也為實行情報信息研究提供了絕佳的發展機會。信息交流的最好效果是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將正確的信息傳播給恰當的人,以實現最佳的使用效果。這就要求高校情報部門最大程度地完成情報信息的使用和價值轉化,將情報服務業務內容、業務形式和供需狀況漸漸擴展到高校的多個層面,以便發揮其作用。
步入21世紀后,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也加速了信息交流。在當前的信息爆炸時代下,傳統的信息管理模式已經不在與新時代相契合,這就需要更新管理,引入更強大的智庫,根據智庫思維收集信息資源是基于公司的現狀和變化而來的,能夠及時準確地收集和整理各種有效信息[3]。而智庫收集信息資料的形式日益多樣化,也不再是僅關注于圖書館存儲的信息,代之以主要收集網絡信息。
今天,高校圖書館情報服務的創新是一個亟待深入研究的課題,必須不斷完善其服務觀念、服務形式和服務思維,加強信息資源管理,注重創建完善的服務機制,還必須注重圖書館情報服務在實現創新目標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