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敏
(沈陽城市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應用型高校是中國高等教育,在中國新經濟社會背景下,隨著社會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科技等的發展,新生出來的一種新的大學類型[1]。
應用型大學起源于美國,對美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而后,德國非常重視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也是德國制造長期居于世界一流的重要原因。2015年,《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決策部署,推動高校轉型發展。”中國地方院校紛紛進行改革,向應用型高校轉變。
應用型高校作為本科高等教育的類型之一,具有本科所具備的基本特征,且具備傳統的內在邏輯,堅持傳承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此外,應用型高校還具有其他院校所不具備的特質。應用型高校具有很強的技術應用性,但應用型高校建設又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設置等方面區別于技術型專科學校,同時也不同于重視學術教育和強調基礎知識的研究型大學,應用型高校屬于兩者之間的橋梁,強調技術與知識的融合。除此之外,應用型高校還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行業性,即以作為提供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追求應用文化,強調滿足社會需求以及培養研究型人才,注重應用型人才與行業的融合。
一是培養綜合性應用人才以及培養藝術型復合人才。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的進步,社會現代化的進程加速,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不僅需要高層次的設計研發人才,而且還需要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高等教育也逐漸向應用型教育轉變,旨在培養多元化的人才隊伍。應用型人才具有很強的適用性,能夠利用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有效解決具體問題,但是應用型人才的理論深度普遍要求要低于技術性研究人才。應用型人才更加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以及綜合素質,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和實踐學習,從而成為技術開發人才。除此之外,學校還不應忽視文科或藝術學科的發展,而是要突出其藝術文化優勢,培養藝術型復合人才。
二是有利于研究科學技術。研究型大學更加注重理論知識和技術的傳承創新,而應用型高校追求的是技術與知識的結合,強調融合理論與實踐。應用型高校的培養政策,催生了技術成果的產生,解決了屬于處于研究型大學和技術性專科院校之間的問題,即研究型大學不愿意解決、技術性院校無法解決的灰色地帶。因此,培養應用型高校成功催生了一批科技成果的產生,不僅為社會傳播了知識和服務,而且滿足了社會的需求。同時,不能忽視科學技術的作用,因為強化科技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藝術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而藝術生可以反作用于科學技術領域,也能促進科學技術實現創新發展,二者相輔相成[2]。
三是有助于完善教學模式。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各高校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進行調整。應用型高校是一種在21世紀產生的符合中國基本國情的新型學校模式,應用型高校是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下的產物,有利于培養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下的技術和藝術型人才。基于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開發建設課程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課程網站調整教學模式,拓展教學案例、文獻資源、試題素材等學習資源,更好地服務于教和學,完善新型教學模式。
目前,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正不斷增加,許多企業正迫切渴求聘用掌握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的應用型人才,此類人才剛好符合應用型高校培養模式下的人才目標。然而,雖然對藝術型人才的需求在逐漸增加,但由于部分應用型高校對培養人才定位目前還不夠準確,并處在實施過程中,部分院校未能履行好相關義務,以及師資隊伍未能做到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能力相結合,所以許多高校尚未能成功培養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藝術型復合人才,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軌。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力量,從根本上解決藝術型復合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軌的問題。教師作為教授環節的主要部分,承擔著教書育人和教授學生知識的責任,是絕對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所以要不斷完善導師制度,提高教學水平。第一,可以借助多媒體,組織教師觀看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課件,共同探討以提升教學技能。第二,提倡教師多利用多媒體教學,加強師生互動,優化課程設計方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強化評估標準。學校要做好內部評估以保證教學質量。第一,對課程內容,校領導要組織教學檢查,做到有檢查、有記錄、有反饋和有整改。第二,要定期召開教學會議,組織學生教評,多收集和采納學生的意見,從而規范教學管理。第三,要規范畢業論文設計,組織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組,加強論文質量,以此強化藝術型人才。第四,強調重視企業的評估結果。對已經從高校畢業同時被企業聘用的藝術型人才,應及時收集反饋,認真吸納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建議。
再次,加強藝術型人才的實踐。藝術型人才雖然大多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較強,處于從欣賞到創作的良性循環,但不可忽視的是他們大多的實踐能力還有待加強,而加強藝術類人才的實踐就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第一,要制定教師實踐制度,引導教師積極從事教學實踐活動,從而完善教學評估方案,將實踐劃分到教師審評當中,從而促進教師提升實踐能力,使教師能夠及時掌握最新技術,能夠充分增強藝術類人才的實踐能力。第二,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合作,從而加強校外實習的基地建設,強化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滿足學生實踐學習的必要需求。
最后,要培養具有高藝術水準的應用型人才。將重點放在藝術生的優勢上,強調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和創造能力,并鼓勵藝術生在實際工作中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加強工作中的實踐能力[3]。藝術型人才與技術型人才不同,對藝術型人才而言,既要突出他們自身的藝術特點,又要培養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培養出具有高品位藝術特色的復合型人才。
應用型高校提供的人才隊伍,符合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結果。應用型高校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調動大學生創業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團隊管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危機管理能力、財務管理能力和商務談判能力。因此,建設應用型高校,對促進學校發展、幫助學生成長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