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暢竹,周金霖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價值認同,是指人們對某種或某類價值認可并形成相應的價值觀念。價值認同是使人們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的基礎[1]。政治認同是公民對某種政治權力的承認、贊同和同意,并且自覺地以該政治權力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政治行為[2]。加強和促進價值認同有利于加強國家政治認同,提高國家向心力和凝聚力。
青年興則國興,“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3]。”解決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認同問題,對于黨牢牢把握在青年群體中的意識形態領導權,發揮廣大青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突出作用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
把握大學生價值認同有兩個重要方法。一是在整個政治認同的邏輯鏈中確定價值認同的位置,明晰價值認同與其他政治認同的內在作用機制。 二是在通過輸入端和輸出端,對判斷價值認同程度提供標尺,為增強價值認同提供必要參考。
政治認同是有層次的,各個層次存在層層遞進的關系。在這里,我們以人們對政治權力的接受程度為標準,將政治認同分為三個層次。
最基礎的政治認同體現為對政治主體的利益認同,“任何政治統治的穩固,都必須以民眾的認同與支持為基礎……這種認同不僅基于一定的觀念、文化的影響,而且必然以民眾對政治統治實際行為的認識為基礎,也就是說以被統治者對政權履行職能的效率、對公共利益的維護和民眾個人利益的滿足為基礎,即以國家的政治產品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為基礎[4]。”
程度有所加深后是規范和程序認同,即制度認同。“制度認同是一個人基于對特定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有所肯定而產生的一種政治感情上的歸屬感,是民眾從內心產生的一種對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5]。”進一步加深演變為價值認同,在潛意識中形成一種不容置疑的神圣信仰。
從政治認同的縱向層次看,首先,政治認同主體要滿足學生群體的基本利益訴求,建立起學生群體的利益認同。其次,要建立一個富有活力、具有彈性的、有助于學生發展成長的規范與程序,以此營造制度認同的環境。再次,要將政治認同上升形成一種具有較強說服力和解釋力的理論體系。最后,使學生在精神和情感上接受和認同政治權力。
從政治認同的橫向層次分析,我們需要確定一個把握政治認同的標準,即通過對輸入端和輸出端的監控和調節,對政治認同的情況加以分析。
輸入端,簡而言之是政治認同產生的源泉,我們把他定義為公民所接觸的社會環境,即他通過何種方式接觸、理解、反思、排斥抗政治文化的外部環境。大學生群體接觸的外部環境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家庭、校園和社會。三者盡管屬于不同層次上的群體環境,有不同的個性特征,但三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了共同的特征——多元化。
多元文化一方面促進了文化交流與繁榮、推動著社會融合,給予民眾更多的價值選擇,但另一方面對傳統社會的價值體系和個人的行為方式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引起了人們思想和道德觀念的混亂。多元文化背景下,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時刻的大學生易受到不良社會思潮、社會輿論的左右,發生不認同甚至排斥主流政治價值和文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重視大學生群體所處的社會環境對于增強大學生價值認同意義重大。
傳統價值認同教育中,我們把“灌輸論”作為一個主流的方法和手段,即把主流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價值從外界灌入或移入客體頭腦之中,使之成為受眾自己的思想[6]。但灌輸論存在著相當大的缺點,常常陷入單向灌輸的陷阱之中,忽視了公民在價值認同過程的主體地位,那就容易變成空洞的說教。在新時代下,公民的自身訴求發生的重大變化,從價值認同的客體向主體轉變,在價值認同上也由被動接受的位置轉向主動認可的角色。
因此,價值認同教育就必須在方式和手段上做出調整。一方面,要更加重視雙向互動,將青年群體當作是平等的、具有強思辨能力的主動參與者,以互動的形式促進價值認同教育的學習,如轉變教育形式,使學生從受眾的角色脫離,塑造其政治認同中的主體地位,使青年主動加強價值認同。另一方面,政治認同教育所采取的媒介需與時俱進。滿足現代大學生的生活偏好,例如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形式創作出符合學生口味的媒體信息,或是制作黨史校情微動畫等方式,以新媒體為手段對學生進行價值認同教育。
輸出端,即公民對相關政治對象的反應,我們將其定義為公民對主流政治文化的支持、漠視、反抗等具體的行為特征。
改革開放之后社會出現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從以政治分層為主體向以經濟分層為主體的轉變。經濟在社會分層中的支配性地位實際上形成了以利益導向型的行動準則,政治認同的強制性制度保障被削弱了,對公民輸入端的監管和調控弱化了[7]。而另一方面,隨著青年行為選擇中以利益導向替代價值導向,青年言行相悖、言不由衷的情況更常見了。在這種情況下,比起聽其言,不如觀其行。因此,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同時出發,指導學生以正確的方式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具體而言,高校可以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結合本地區紅色革命景區,進行實地教學。
從縱向層次,認清價值認同在政治認同序列中的位置,從橫向層次看,從輸入端和輸出端分析價值認同的層次。如此才能充分分析存在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