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艷
(南京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南京 211167)
空間關系是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研究領域。近年來對跨語言的空間語義研究發現,空間語義在不同的語言中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就中日兩國語言來看,表示場所的日語格助詞に和で在漢語中都譯為“在”,中國人日語學習者受漢語母語的影響,經常容易混淆。究其原因,日語格助詞雖然與漢語的介詞存在著對應表達關系,但由于語義、語法功能不同,兩者之間不能簡單地一一對應。在漢語中,通常只使用一個介詞“在”與場所名詞搭配來表示場所關系,而日語對于場所的表現形式有著更為細致的區分,表示粘著點時使用に格,行為發生的場所時使用で格。
日語格助詞に也被稱為“與格”,前接名詞、動詞連用形或者連體形。其主要用法包括:
①主體,②時間點,③場所,④著落點,⑤原因、理由、根據,⑥動作對象,⑦比較、比例,⑧動作的目的,⑨強調,⑩動作、狀態的進行方式。
日語格助詞で可以用來表示場所、道具、媒介、時間、原因、限度、領域、手段、范圍、道具、媒介、時間、基準、材料等,具體有如下用法:1.表示動作、作用的場所或范圍,2.表示手段、方法、道具、材料、媒介、構成要素,3.表示起因、根據、動機,4.表示進行動作、作用時的狀態,5.表示時間、期間、期限、限度。
根據松岡弘(2000)所述,日語助詞指的是不可單獨使用,接在名詞或動詞等詞后無活用變化的詞,而格助詞指的是表示名詞與其敘述語間關系的助詞。其中,に和で均是日語中表示場所的格助詞,但に表示的是存在的場所,而で表示的則是動作的場所,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格助詞習得研宄主要是由森山新進行,他首先根據認知語言學中的原型理論,將各個格助詞分為若干大的意義范疇,其中有一個是原型范疇,其他范疇都是原型范疇通過各種認知機制向外擴展而得到的,然后每個大范疇下面再分若千小范疇,接著,讓日語母語者給包含不同格助詞用法的句子分組,以此來驗證大范疇劃分的合理性。最后,他將這些范疇應用到二語習得研宄中,調查了不同母語的學習者習得這些范疇的順序,以及學習者在大腦中形成的范疇與母語者有何異同。格助詞に和で的對比已被廣泛關注,從學習者的學習實際中會發現,表示場所時的兩者的用法最容易混淆,首先分別從兩者與后續動詞的種類、地點的方向性、范圍、強調內容之間的關系來總結兩者分別是如何表示場所的。
格助詞に和で雖然都可以表示場所,但分別存在傾向性。に本身兼具多達十種語法意義,但總結其內在共通之處會發現,に強調的是一個“點”。所以在表示場所時,它也側重表示動作或者狀態集中于一“點”,這個“點”可以是具體的“點”,也可以是抽象的“點”。具體的“點”可以是場所名詞或者相當于場所的名詞。例如:
a.彼女は大阪にいる。
b.パソコンは機の上にある。
a和b中的に表示“いる”和“ある”的具體的存在點。
a1.東京に著いた。
b1.デパートに行く。
a1和b1中的に表示具體的著落點。除此之外還可表示具體的接觸點,例如:
a2.席に座る。
b2.地下鉄に乗る。
抽象的“點”一般是表示人的名詞,例如:
a3.彼に兄弟が三人いる。
b3.私には日本語ができる。
a3和b3中的に表示抽象的存在點。
a4.家族に電話をかける。
b4.田中さんに花をあげる。
a4和b4中的に表示抽象的接收點和接觸點。與之相對,で在表示場所時強調范圍“有限”。例如:
a5.田中さんは東京で暮らしている。
b5.京都ではいろいろな國から來た留學生がいる。
a5中的で強調的不是一個點,而是“東京”這一有限的范圍,與“東京に住んでいる”中的“に”強調地圖上一個點不同。b5中的で強調的是“留學生”所在的范圍是“京都”。
使用格助詞に還是で表示場所,很大程度由后續動詞決定。一般而言,格助詞に表示靜態地事物存在的場所,多接續一些表示存在、狀態、非持續性的動詞表示動作的作用點及存在點。另一方面,格助詞で一般表示的是動作、事情發生的場所,強調的是動作、行為的出現、變化、消失所在的場所。例如:
a.図書館に學生がいる。
b.図書館で本を読む。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出現,例如:
a1.図書館に機がある。
a2.図書館で説明會がある。
動詞ある前面可以接續に和で,但是意義不同。a1中的ある表示“機”存在的場所,a2中的ある則表示“說明會”舉辦的場所。“場所名詞+に”表示靜態的存在場所,“場所名詞+で”則表示動態的動作發生的場所。
格助詞に后續表示可移動的、同時具備方向性的動詞,強調場所的變化。與之相對,で后續的動詞雖然具備可移動的特征,但不具備特定的方向性,強調狀態的存在。而且で具有限定動作或行為的位置和范圍的作用。例如:
a.會議室に集まる。
“集まる”表示有方向性地空間的移動,所以前接助詞一般為“に”,強調位置變化了。
再舉其他例子進行比較:
a1.タクシーの中に落とした。
b1.タクシーの中で落とした。
兩個例句都是正確的用例,但是意思有不同。a1中的に表示動作的著落點或者目的地,強調物品丟失的地點是“タクシー”(出租車)中,而且是從出租車上下來之后才注意到遺失了東西。而b1用で限定了丟失物品的地點不是別的地方,就是“タクシー”(出租車)中。
“場所名詞+に/で+意志動詞”結構中的に和で都是表示場所,但兩者強調的重點有所不同。例如:
a.舞臺に並んでいる。
b.舞臺で並んでいる。
a句中に強調的是“人進行動作或行為的場所”,重點在に前面的場所上。b句中的で強調的是“動作或行為開展的場所”,重點在動作或行為本身。再比如:
a1.二階に寢ている。
b1.二階で寢ている。
a1強調的是“二階”這一場所,b1強調的是“寢ている”這一動作本身。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格助詞に和で都可以表示場所,但是兩者各有側重。掌握好兩者的異同,無論是對于日語教學,還是日語學習者都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