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林
(湖南科技學院,湖南永州 425199)
就業機會少于逐年增加的畢業生數量是毋庸多言的痛點。畢業生越來越關注職業潛力,而不是滿足找到一份工作也是當下客觀存在的現實。新時代就業市場的主要矛盾必然由簡單的供需不平衡轉向畢業生對就業崗位發展質量和層次上來。就業能力是學業評價的試金石,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面對逐年遞增的畢業生數量以及企業對于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就業創業工作加速改革勢不可擋。朋輩輔導以實踐性和時效性的案例、具有的說服力與親和力的經驗,為學生提供最鮮活和最有代表性的就業信息和途徑,可以說朋輩輔導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形成了有效的完善和補充[1]。
朋輩輔導通常來說是經歷相似,年齡相近,價值觀、生活方式相當,因此不難發現朋輩輔導具有互動強、溝通順、隨時性等特點和優勢,在傳播和接受上、吸收和傳承上、繼承和發展上都沒有障礙和阻隔。
剛剛畢業的求職者和職場新人可以把收集到的最及時、最有效的信息,以及親身經歷的體驗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分享給在校生,為在校生提供第一手的求職就業資訊。剛剛步入研一的學生經過系統的考研準備,經歷了研究生考試篩選的各個環節,對考研的要求、步驟、程序都記憶猶新。研一課程安排相對緊湊,導師對究方向也會給予很多指導和介紹,這些信息是準備考研學生應該重點了解的。剛剛進行創業的創業大學生在經歷了撰寫創業計劃書,選擇合作伙伴,尋找資金來源,獲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方面的經驗可以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借鑒和信息來源。
朋輩輔導其實是利人利己的公益性工作,傳播者和接受者身份都會在上下一輪的過程中得到轉變,朋輩雙發都在受益。懵懂期的迷惑經過解答后成長又為下一波需要幫助的解答,困惑的求職者在求職后幫助別人就業,升學時彷徨在成功后幫助其他渴望深造的人,朋輩就業輔導是迷茫時的一束光,是求知時精神上的鼓勵,更是一種公益性的引導與傳承。
最早的朋輩輔導源于19世紀初在英美兩國比較流行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 “貝爾—蘭卡斯特制”,它很好克服了師資不足問題且效果很好。我國陶行知先生創立的 “小先生制可以說是中國早期朋輩教育的組織形式。20世紀60年代以來,朋輩教育在心理咨詢領域逐步開展和運用,90年代之后,朋輩教育被廣泛運用于高校學生管理,成為新時期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2]。朋輩輔導外延和內涵上都有較大豐富,朋輩輔導應用于心理咨詢,學生資助、危機應對、日常管理、班級管理、黨團建設,應用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
朋輩輔導應用于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過程中傳播者和接受者的互動與互助還可以進步的發展,咨詢的過程離不開朋輩指導者的引領和把控,所以朋輩輔導的隊伍可以擴大,但是重選拔輕培養是現狀普遍存在。我們不難發現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大學生總有些被動地接受,朋輩輔導也有一種老師搭建平臺學生不夠主動的情況存在。搭建服務的平臺后具體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過程存在一些漏洞,比如社團的交流有娛樂化傾向,輔導者自身很難將自己擅長的部分介紹給最有意愿接受的人。因為精力和時間的不充沛在現實的操作中時有中斷的現象,朋輩輔導應用于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的過程考核存在很大的困難。
就對朋輩輔導應用于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的整體而言,廣大師生普遍比較能接受并持肯定態度。朋輩輔導對學生群體的自我幫扶和改善同齡人的情緒和行為方面有積極的意義,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中更是起到獨特的作用。具體的實踐中發現,少數學生對于朋輩輔導一無所知,一部分學生對于朋輩輔導持懷疑態度,一部分學生表示更愿意相信輔導員。
完善有效的制度可以保障朋輩輔導應用于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有效有序運行。朋輩輔導在就業指導和服務中的應用不能是一個階段、一個班級、一群人的事情,它應該成為全校上下的共識。建立朋輩輔導員的選拔、培訓、實踐、考核都應該有制度;學校應該建立定期的會議制度及時總結經驗和不足;規范朋輩管理教師的工作職責義及對朋輩教育的效果進行持續的跟蹤和反饋,在實踐中根據各種實際和突發情況調整工作方法[3]。相信有了這些方法和制度朋輩輔導應用于大學生就業與服務的工作才能更有成效。
就當下朋輩輔導應用于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的實踐模式看,已經形成了多渠道、全過程、全方位的幫扶形式。
以高年級黨員班干等標兵學生為主體,通過選拔和培訓朋輩輔導員、篩選和審查朋輩輔導內容和形式讓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與交流,找到興趣定位目標,建立求職和創業觀念,這一朋輩幫扶形式主要應用于新生,當然也可以貫穿于整個大學生生涯。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認識專業,評估自我,暢想未來。
各類社團在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快速發展,它的成立有自發性,大多以服務他人,提升自我為宗旨。其中涉及職業發展類社團成為朋輩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通常,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社團每學期會開展一些相關活動,學生在策劃、組織、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積極關注,提高職業素養,增強就業能力。
圍繞職業規劃的相關專題,喚醒與激發學生的職業意識,與優秀校友交流就業創業要引導中低年級學生體驗招聘會、參與就業工作服務、提供就業實習的崗位等朋輩經驗分享交流活動,借助這些活動平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圍繞就業開展深入思考和規劃。
大學生是自媒體時代的弄潮兒。媒體是思想交流、信息傳遞的重要途徑。針對職業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服務,高校可以建立專題網站、傳播優秀案例、宣傳職業生涯知識,創建就業創業論壇、進行心理測量與評估等,讓優秀朋輩教育主體可以在線與學生進行互動和分享。朋輩教育的方式有不受時間和空間制約的便利性,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簡而言之,朋輩輔導員應用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是指在高校相關就業部門或專業培訓機構的培訓和指導下,以大學生為幫扶與教育主體,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互動幫助在校學生規劃職業生涯,提升職業能力的一系列教育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