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鶴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鶴崗 154100)
幼兒舞蹈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幼兒藝術素質的啟蒙具有特別意義。目前,幼兒舞蹈教育表現出一些弊端和問題,對幼兒舞蹈教育的發展前景有巨大影響,其根源在于幼兒師資培養的不完善、不健全。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深入發展,幼兒藝術教育受到社會及家庭的關注。在幼兒舞蹈教學過程中,創編幼兒舞蹈是難點與重點,要立足于幼兒舞蹈教師層面,深入分析幼兒舞蹈創編問題,探討幼兒舞蹈的教和學。
幼兒舞蹈可以增強幼兒的記憶力、想象力和觀察力,進而推動幼兒智力發展。因為幼兒學習和練習舞蹈一般會通過音樂和動作進行訓練,舞蹈動作和隊形都需要幼兒記憶。在幼兒模仿舞蹈動作和欣賞舞蹈藝術時,會通過大腦各個器官來支配和協調身體,做出不同動作,會有效提升幼兒記憶力。幼兒舞蹈教育能提高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和柔韌性,提高幼兒的耐力和力量,更好地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幼兒舞蹈通過練習舞蹈動作,可以促進幼兒骨骼發育并增強其身體協調性,幫助幼兒獲得健美的體型,在形體訓練過程中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另外,舞蹈訓練可以增強幼兒關節和手指的靈活性,對身體各個部位進行鍛煉以促進身體發育。幼兒舞蹈體現出較強的律動性,借助肢體動作來抒發情感或表現生活場景。幼兒在跳舞時,身體隨著音樂做出動作來表現舞蹈的內容,在增強機體協調能力的同時完成舞蹈過程。同時,幼兒在進行舞蹈教學時能夠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也能夠促進幼兒智力的發育。舞蹈教師要在教學中搜集幼兒有興趣的知識點,并將其應用在舞蹈中,讓他們得到更多關于舞蹈的知識,鼓勵幼兒培養舞蹈專長,引導其智力和身體素質的發展。
舞蹈屬于表現性藝術活動的一種,是彰顯人們審美的活動。在增強幼兒審美能力和審美興趣等方面,幼兒舞蹈發揮出重要作用。舞蹈是根據幼兒興趣愛好和年齡特征開展地比較感性、直觀的美育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和欣賞美的事物,幫助幼兒發現美并逐步了解美。幼兒階段是從形象思維逐步轉變為邏輯思維的時期,是幼兒了解和認知世界的階段。幼兒在開始學習舞蹈時,舞蹈教師引導學生在跳舞時融入情感;在表達作品時要鼓勵幼兒將表演意境融入其中,有效增強幼兒的感知能力。通過幼兒舞蹈進行美育能促進孩子想象力的發展,采取形象、生動、直觀的表演形式,在幼兒面前呈現出豐富多彩的世界,讓幼兒獲得美的啟迪和熏陶。幼兒舞蹈中美的形體和詩意的內容讓幼兒認識到更絢爛和寬廣的世界,鼓勵孩子通過舞蹈訓練逐步發現、認識、感知美,逐步增強幼兒的審美意識。編排和練習幼兒舞蹈可以將各種表演形式展現出來,幼兒聆聽音樂,再按照音樂節奏、內容做出舞蹈動作,舞蹈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聽音樂并體會音樂的律動,再讓學生結合律動來學習舞蹈動作并實現舞蹈動作的創造與編制。教師要積極和幼兒進行交流,提高幼兒對舞蹈內容的理解能力。要引導幼兒在積極思考后不斷創新舞蹈動作,幼兒在想象之后,增強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在研究過程中有效增強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擴展幼兒的想象力,幫助幼兒在學習舞蹈時擁有滿足感,讓其在寬容、歡快的氛圍中練習舞蹈,進而獲得心理上的愉悅和自由。
幼兒會借助事物表象來認識和感知事物,幼兒舞蹈具有的律動性在節奏和動作中有效增強提幼兒的模仿意識和模仿能力,提高其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舞蹈是音樂之外的另一種語言,幼兒借助自己的感悟力和想象力,對舞蹈動作的含義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舞蹈動作也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教師編排幼兒舞蹈時,要按照幼兒具體學習狀況,對舞蹈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在訓練中引導幼兒用于克服困難,實現戰勝自己的目的。
幼兒在進行舞蹈訓練時會面臨一些困難,在處理困難的過程中,幼兒心理會出現一些變化,舞蹈教師應該進行疏導,引導幼兒接受困難、面對困難,并解決困難。 幼兒年齡特征導致其以更自然、更直接的方式來表演舞蹈。幼兒舞蹈學習能鍛煉是幼兒意志力、幼兒舞蹈需要進行基本功訓練,在此過程中幼兒要克服身體疼痛,要反復練習動作才會跳出完美的舞蹈。在努力過程中,增強幼兒耐力,為形成堅定意志和優秀心理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幼兒舞蹈教師若想創編體現幼兒特點的舞蹈,就要尊重和了解幼兒舞蹈的節奏性、知識性、情節性、游戲性、娛樂性等特點,選擇恰當的題材、音樂、動作,并有效培養幼兒對舞蹈的主動性。
優秀的幼兒舞蹈應該能表現出幼兒生活,舞蹈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生活,在感知幼兒情緒變化的前提下得到優秀舞蹈素材。另外,幼兒舞蹈要選擇體現童趣、新穎別致的題材,以提高舞蹈的教育功能和吸引力,要在實際生活中發現舞蹈題材。所以,為有效認知幼兒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的行為特點,教師要走進幼兒群體中,細致、認真地觀察幼兒的心理及行為特點,對優秀題材進行記錄,努力創編出體現幼兒特點、寓意深刻的舞蹈。例如《踏浪》《我愛洗澡》《花裙子飄起來》等幼兒舞蹈,都是以生活為源泉創作的舞蹈作品。就舞蹈創作而言,那些融入情感、貼近生活的作品才能獲得人們的喜愛。舞蹈教師在創編幼兒舞蹈時要積極引入氣候、人物、動物、植物和情感等元素,并讓這些元素相互作用,進而提升舞蹈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首先,幼兒舞蹈內容要符合音樂情緒。幼兒具有直觀、感性的特點,只有情緒特別明顯的音樂才能被他們所辨識,因此在應用舞蹈音樂時一定要著重分析其是否和舞蹈具有較強的契合度。假如音樂和舞蹈具有較大差距就會混淆幼兒的感覺,對于幼兒藝術審美的培養有負面影響。例如在創編舞蹈《我愛吹泡泡》時,選擇《我愛洗澡》為背景音樂,盡管洗澡中會出現較多泡泡,但此歌曲的內容是孩子們洗澡的愉悅時光,沒有和吹泡泡行為有直接聯系。因此該背景音樂不符合舞蹈的內容,特別容易導致幼兒思維方面產生混亂。客觀地說,就算舞蹈動作設計地再流暢、新穎,也只是幼兒舞蹈的失敗作品。
其次,舞蹈節奏和音樂節奏要彼此適應。在幼兒學習時舞蹈,如果舞蹈節奏和音樂節奏保持一致,幼兒舞蹈動作就會比較流暢,不一致就會造成幼兒手足無措,難以有效體現舞蹈的情感。例如,選擇意境深遠、旋律優美的《蟲兒飛》作為節奏輕快舞蹈的背景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她一直感覺很別扭,而后一朋友分析她創編的舞蹈,盡管很活潑,但將《蟲兒飛》當作主旋律讓小朋友不知道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如果選擇 《小小螢火蟲》,還使用之前的動作,卻能更好地烘托舞蹈情緒,幼兒跳舞時更加輕松、愉快。
幼兒舞蹈編創過程中以舞蹈動作為重要環節,舞蹈動作要堅持“鳳尾、豬肚、虎頭”的基本原則,具體而言就是舞蹈動作要具有特點、有新意、有升華。著重分析幼兒的年齡和生理特點,不要設計動作難度和幅度大的舞蹈,同時幼兒缺乏較強的記憶能力,所以要選擇短促、簡潔的舞蹈動作,要重視動作的重復性,在舞蹈隊形方面也不要過于復雜,只通過調整隊形實現降低幼兒枯燥情緒的目的就可以了。另外,在創編舞蹈動作時,要多選擇人們熟悉和喜愛的民間舞蹈。與此同時,舞蹈教室要將語言、舞蹈和歌曲相結合,通過悅耳的音樂、天真的語言、舒張的動作,全面調動幼兒學習舞蹈的積極性,進而有效增強舞蹈教學水平。例如《向前沖》這個舞蹈,在退場和進場環節都選擇大跨步、轉身、踢腿等動作進行重復,不但方便幼兒學習,也活靈活現地體現出舞蹈主題,通過舞蹈充分地表現出幼兒的天性,也深深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現在,大部分幼兒舞蹈教師在創編幼兒舞蹈時不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不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制定的 “要積極培養與增強幼兒表演的創造性”等要求。盡管幼兒年級小、心智不成熟,但他們對外部事物卻有自己的看法和獨特的主張。幼兒教師在創編幼兒舞蹈時,要重視幼兒的想法及表達意愿,要引導和鼓勵幼兒一起來創編舞蹈。例如《春天》這一舞蹈,有表現植物發芽的一些動作,教師在創編舞蹈時,沒有編制這部分內容,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想象做出種子發芽的動作,小朋友們有的伸開雙臂、有的努力跳起、有的踮起腳尖,這些動作都特別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種子發芽的動態場景。選擇幼兒和老師一起創編舞蹈的方式,不但讓幼兒得到童真與快樂,也增強幼兒對于舞蹈的主觀能動性。幼兒們擁有豐富多彩的想法,每個舞蹈教師都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為幼兒們提供更加寬廣的發揮空間,提高其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會擁有難以想象的收獲。
幼兒園教師要積極將教育理念向教育行為方向轉化,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幼兒健康、活潑、生動、快樂的發展,采取科學、完善的幼兒舞蹈教育,鼓勵幼兒認識新事物和體會生活中蘊含的美,不斷增加幼兒的審美情趣和感性經驗,引導他們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讓幼兒在舞蹈文化中得到終身受益的東西。 只有適應幼兒年齡、心理特點,提升幼兒主體地位,重視增強培養幼兒創造性的舞蹈教育才能得到幼兒們的喜歡,才是真正的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