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鳳,孫超賢
(德宏職業學院,云南 德宏 678400)
醫學獨立實驗室是指在衛生行政部門許可下,專業從事醫學檢測和服務,且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醫療機構[1]。醫學獨立實驗室作為值得肯定的商業模式,將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中小醫療機構綜合實力、提升臨床診斷及科研水平、減輕患者和醫療保障體系經濟負擔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我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整體上還處于探索階段。本文通過分析醫學獨立實驗室產生背景及發展現狀,結合云南西南邊疆地區實際情況,提出建設云南西南邊疆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基本構想,并比較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與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功能差別,分析了建設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可行性,以利于本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并為其它地區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建設提供參考。
上世紀50-60年代,為了減輕公民的醫療開支快速增長給社會帶來的沉重負擔,美國政府推出了“合理利用資源、減少醫療開支”的系列醫療體制改革,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到醫療衛生市場[2],從而催生了一些小型的承擔醫學檢驗標本檢測業務的獨立實驗室。直至90年代,隨著計算機以及生物技術的發展,臨床檢驗設備自動化程度增高,醫學檢驗服務行業逐步發展成熟,形成了以QUEST為代表的商業經營模式、監督管理體制完善的大型醫學獨立實驗室。
我國醫學獨立實驗室萌生于20世紀80年代,江蘇與山西先后出現了附屬于醫院的對外開展醫學檢驗服務的醫學檢驗/檢測中心。1994年,國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醫學獨立實驗室——廣州金域醫學檢測中心成立,開啟了國內醫學獨立實驗室的發展先河。經過2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伴隨著《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鼓勵健康服務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以及國務院提出的“探索以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建立區域性檢驗檢查中心”總體思路,醫學獨立實驗室初具規模。截至2016年,國內醫學獨立實驗室共有468家,其中在沿海發達地區比較集中,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江蘇五省獨立醫學實驗室數量占比近50%[3-5]。
2.2.1 實現了區域性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
區域內一些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因資金或工作人員缺少等問題,針對病理學檢驗等特殊樣本和大量的常規檢驗業務交由醫學獨立實驗室完成;區域內三級醫院由于技術或成本問題不愿意開展的一些特殊項目檢測業務,如微量元素的測定、遺傳疾病相關檢測項目、某些腫瘤患者血清蛋白組學檢測項目等,也可交由醫學獨立實驗室完成。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區域內各級醫療服務機構醫學檢驗設備重復購置和閑置等問題,使區域內的檢驗設備、人員、技術等資源實現共享。
2.2.2 有利于區域內醫學檢測質量控制工作
目前,各級公立醫院、各類私立醫院的檢測標準、規范不統一,檢測質量良莠不齊,一旦患者轉院就需要重復檢查,從而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部分醫學獨立實驗室與知名試劑供應商合作,實現試劑生產、供應和檢測在區域內的統一,有利于本區域檢測質量控制,推進各醫療服務機構檢測結果互認,降低醫療成本。
2.3.1 監督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醫學獨立實驗室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在缺少專業人員的情況下就可能開展了組織配型等檢測項目[6],說明政府監督機制不完善;醫學獨立實驗室內部規章制度不健全。有的醫學獨立實驗室照搬醫院檢驗科的管理制度,與實際情況脫節,而且不能很好地予以落實。
2.3.2 發展制約因素較多
部分醫生和患者由于有傳統意識,對新生的醫學獨立實驗室開展的服務并不信任,再加上醫學獨立實驗室對標本的檢測未納入醫療保險,導致現階段醫學獨立實驗室業拓展業務較為困難。而且獲準成立醫學獨立實驗室需要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醫療機構許可證》以及公安、消防、環保等相關部門的批準,獲準周期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醫學獨立實驗室的業務推廣速度[7]。此外,資金短缺、檢驗標本的保存條件和配送等問題使醫學獨立實驗室無法在中小型城市進行業務拓展,容易造成檢驗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由于受交通、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數量等因素的制約,現有投資方在云南西南邊疆地區建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可能性不大,但本地區各項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亟需該服務平臺。所以,本地區需依靠政府主導,各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相關企業組織協力合作,運用各種經濟和社會的綜合方法和措施來建立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
本文對云南西南邊疆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基本概念的表述是:當地政府主導,區域內各中小型城市轄區內的公立醫院、醫學院校、各類私立醫院(含規模較大的私人診所)及相關企業組織共同出資組建,施行社會化管理,承擔檢測和科研業務的醫學獨立實驗室。
目前,在云南西南邊疆地區有建立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社會、組織基礎,并初步具備實施第三方檢測的法律依據。
3.2.1 有實施的社會基礎
第三方檢測服務能夠較好地幫助當地居民就近便捷就醫,降低醫療費用,使醫學檢測資源合理充分得到利用,降低各級政府行政成本,促進當地衛生與醫學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所以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具備良好的社會基礎。
3.2.2 有廣泛的統一認識基礎
在云南西南邊疆地區的每一座城市,檢測儀器比較落后的各類私立醫院、基層醫院、不愿再投入大量資金購置全新或高端檢驗儀器的大(中)型公立醫院、醫學院校及愿意出資的企業組織平均都有十幾家,而且它們的主要負責人對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優勢已了然于胸,所以對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統一認識也比較廣泛。
3.2.3 初步具備建立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政策依據
早在1995年9月,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頒發的《事業單位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管理實施辦法》明確了各事業單位在完成本單位工作的前提下,可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將非經營性資產轉作經營使用的合法性;
2013年,國務院先后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綱要(2015-2020年)》等系列文件,為第三方醫學檢驗的商業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據。當然,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組建涉及面廣,監督管理難度大,現在還需要當地政府制定詳細的實施政策,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完整政策體系,為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建設提供政策依據。
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是在現行醫學獨立實驗室管理和運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所以也具備醫學獨立實驗室的管理與運營模式,但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作為一種新式理論模型,具有一定的特色之處。
3.3.1 出資主體不同
如前所述,由于種種限制因素,現有投資方短期內無法將醫學獨立實驗室服務范圍覆蓋中小型城市。而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是由政府主導,區域內各中小型城市轄區內的公立醫院、醫學院校、各類私立醫院(含規模較大的私人診所)及相關企業組織共同出資興建,該舉措符合當地實際情況,使上述單位能夠及時享受醫學獨立實驗室平臺的服務。
3.3.2 充分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出資方科研與教學能力
長期以來,由于資金短缺,醫學院校興辦醫學檢驗專業無法購置大量價格昂貴的醫學檢測設備并開展實踐操作,大多數醫學院校以見習的方式來彌補這一缺陷。但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見習取得的教學效果往往不佳。今后,醫學院校作為投資主體,可以按照規章制度合理安排時間利用檢測設備來解決教學問題。另外,各種高端檢測儀器的缺乏是制約云南西南邊疆地區醫療工作人員科研水平的主要因素,建立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使各類檢測設備資源實現區域內共享,這為工作人員開展科研項目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員整體科研素質。
3.3.3 間接提高區域內基層醫院的診療水平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針對各型公立醫院都有購置相應的檢測設備的項目資金,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建立可以將原本屬于大中型公立醫院的項目資金節約出來,用于幫助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服務范圍無法覆蓋的比較偏遠的鄉鎮衛生院,使其完善自身的醫療設備,提高診療水平。
3.3.4 減輕區域內大型公立醫院的工作壓力
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建立使中小型公立、各類私立醫院具備了診斷較為復雜疾病的能力,所以大量患者可以就近治療,沒必要涌入大型公立醫院。另外,面對每年一次的學生與職工體檢問題,大部分項目可以在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完成檢測,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大型公立醫院人滿為患的問題。
與醫學獨立實驗室一樣,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同樣存在監督管理制度、發展制約因素方面的問題。如檢驗標本的保存條件和配送問題可制約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服務范圍的覆蓋區域,路程較遠的鄉鎮衛生院依然無法享受其帶來的便利。由于云南西南邊疆地區一座城市基本只有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所以要實現共同出資購置非常規檢驗儀器,需跨市區的若干家大型公立醫院進行合作才能避免資源空閑問題,但標本運輸成本回收等相關問題還有待后續研究中進一步論證。
綜合各項影響因素,結合云南西南邊疆地區實際情況,本文提出今后5年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建設工作的基本構想。
由當地政府主導,確立負責規劃的牽頭單位和主要負責人,成立管理組建的工作小組,再由小組成員對投資方的確定、管理人才的培養、建設過程相關信息的收集等方面達成共識,以促進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建設。
根據工作目標,近期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工作重點首先是確立牽頭單位,其次夯實政策基礎,最后是規范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建設過程。
4.2.1 確立牽頭單位
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需要一個合理的發展環境,而確立牽頭單位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開展此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筆者建議應在芒市先行試點建設,以本研究項目所屬高校為牽頭單位,積極探索并制定與建設相關的前期監督管理制度。監督管理制度應明確參與建設的專家資格、規范建設評估方法(包括實地調查、問卷調查、投資效益分析等)、規范建設程序、完成評估工作及后續工作和積極防范建設風險等。
4.2.2 夯實政策基礎
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多個單位和諸多事項,所以需統籌安排,確定相互協作的計劃。當地政府應充分發揮行政管理的作用,利用前期宣傳,擴大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社會認知度,積極爭取各單位的響應和支持,督促本研究項目所屬高校加大對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理論的研究,以期在充分論證后更好地指導制定與建設內容相關的規章制度,保證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建設有充分的政策依據。
4.2.3 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并制定意見征集制度
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缺乏足夠的實踐,這會嚴重制約建設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實施。所以,我們應建立與該實驗室建設進展有關的記錄與信息公開制度,提供完整有效的信息資料,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希望社會各界的專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及建議,以促進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建設進展,使其逐步向實際應用延伸。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在云南西南邊疆地區發展前景比較廣闊,但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尚處于探索階段,筆者提出的基本構想還有待完善。筆者希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繼續與全國醫學獨立實驗室方面的專家共同關注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工作和云南西南邊疆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并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積累經驗,為新型醫學獨立實驗室的建設及實時在其它地區推廣做出自己的貢獻。
[1]林 坤.醫檢興起“第三方”[J].國內衛生產業,2007,5(11):72-74.
[2]秦 勇,于 潔,高毅華.我國醫學獨立實驗室發展前景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2,(12):20-22.
[3]朱 茜.獨立實驗室數量激增 第三方醫學診斷寡頭格局顯現[R].北京:前瞻產業研究所,2017.
[4]陳建波,梁耀銘,胡朝暉,等.醫學獨立實驗室的發展及其在醫療市場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11):679-680.
[5]梁耀銘,連奕奕,李連青,等.醫學獨立實驗室踐行20年之淺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4):25-26.
[6]宋 超,張偉民.我國醫學獨立實驗室現存問題與監管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