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
摘要: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對于其受眾的影響往往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漫長過程。少兒節目的主持人作為此類節目傳播過程中的綜合形象體現,對于其受眾的影響甚是深遠。電視少兒節目的主持人合理架構自身的媒介角色,明確角色定位對節目本身的成敗及少年兒童受眾的健康成長都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關鍵詞:電視 少兒節目 主持人 媒介角色
電視少兒節目是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陪伴,其節目主持人也成為了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玩伴”,是孩童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角色。電視少兒節目的主持人作為節目的代表,以其鮮活的媒介角色形象呈現在受眾面前,其自身的言行舉止、行為示范都對成長期的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電視少兒節目中主持人應具備的媒介形象
多項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少年兒童接觸最多的媒介仍然是電視,少年兒童最喜愛的電視節目仍然是少兒類節目。可以說,電視媒介對于孩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電視少兒節目的主持人成為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的重要角色。主持人合乎規范的言語、和藹清新的形象、恰切自然的舉止,亦或是專注的眼神、誠懇的微笑、耐心的傾聽、禮貌的握手,都會影響著少年兒童受眾的認知、學習、心理、情感發展以及審美與人際交往等。
電視媒介長期以來給予少年兒童受眾的文化熏陶和教育方式的影響,是少年兒童受眾思維方式養成、發展與變化的重要因素。在這種由電視媒介架設的“擬態環境”中,主持人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都會通過節目這一中介影響滲透到受眾的意識中。對于主持人而言,更是需要肩負起這種社會責任與媒介角色使命,在每一次節目生產中以恰當的引導。
電視少兒節目的服務對象是少年兒童,優秀的電視少兒節目主持人往往會成為少年兒童受眾心中的偶像。電視少兒節目理應致力于為少年兒童服務,少兒節目的主持人這一媒介角色責任尤為突出。主持人應盡力做到寓教于樂,做少年兒童認知世界的重要引領者,做少年兒童審美能力的間接培養者,做少年兒童思維方式養成的有力影響者。
電視少兒節目中主持人媒介角色認知不當的表現
一、過度消費兒童。近年來,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等一系列親子類及游戲互動類真人秀電視少兒節目火爆電視熒屏。在節目受到觀眾熱捧的同時,也引起不少人的反思,孩子們在真人秀節目中到底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這些孩子被當做大眾媒介的消費對象,惹來各大電視媒體、互聯網媒體在他們身上做足文章。拍電視、接廣告、上訪談、演節目等,一些孩子的曝光率甚至趕上了國際巨星,以至于造成“爸爸很忙,寶貝更累”的尷尬局面。
二、奉行“娛樂至上”。當前,各家電視媒體的少兒節目類型繁多,迫于追求收視率等因素的影響,很多少兒節目的主持人為博人眼球,忽略了節目的品質,忘記了作為少兒節目主持人的職責。尼爾·波茲曼提出的“娛樂至死”現象在電視少兒節目中也是泛濫成災。如果這種現象不能得到及時遏止,恐怕“娛樂至上”的歪風終將成為電視少兒節目的主導思想。電視少兒節目的主持人是此類節目的整體節奏和進程的把控者,務必認識到自己之于節目的重要性,理應從自身出發,堅決杜絕電視少兒節目的過度娛樂化。
三、文化修養不足。我國目前的主持人培養仍以藝術類專業教育為主,注重藝術形式與技巧的訓練。隨著越來越多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出身的主持人活躍于電視熒屏,這種人才選拔與培養模式的弊端——娛樂有余、思想不足,包裝有余、內涵不足的問題就愈發顯現出來,特別是在電視少兒節目的主持人中,這一現象尤為嚴重。缺少社會歷練、閱歷的不足、人生經驗的欠缺,在這一類電視少兒節目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中都展露無遺。
四、專業素養偏差。電視少兒節目的參與者與服務對象均以少年兒童為主,要求主持人具備相應的服務少年兒童的專業素養,這也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此類節目的主持人工作的特殊性。然而,很多電視少兒節目的主持人并沒有清楚認識到這一點,不具備專業的職業素養,在節目中缺乏真情實感,不能夠與孩子做到真誠順暢的交流,傳受雙方心理距離疏遠,最終也影響到了節目的質量。
電視少兒節目中主持人媒介角色的合理建構
當前媒體融合進程的加快,電視媒介越來越注重傳播過程中的反饋與互動。電視少兒節目主持人只有通過對自我具體媒介角色形象的打造,結合節目傳播過程中少年兒童這一特殊受眾群體的反饋不斷完善自我媒介角色認知,進行合理的媒介角色建構,才能獲得理想的傳播效果。
一、了解兒童認知方式。電視少兒節目傳播活動的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他們的心理需求與成年人大為不同。在少兒節目主持過程中,主持人應系統學習和了解少年兒童這一群體的特殊心理需求,從幼兒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等理論中汲取完整的理論知識,深入了解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身體與心理發展的特點,明確少年兒童獨特的認知世界方式。在此基礎上,利用這些理論結合電視媒介少兒節目主持傳播過程中的專業能力,才能被受眾接受,更好地完成少兒節目的主持工作。
二、架構“平等”交流關系。受慣性思維方式的影響,加之媒體職業的特殊性,作為成年人的電視少兒節目主持人常常容易忘記受眾與主持人的平等性,說教化傾向時有體現。電視少兒節目在內容設置方面常體現出教孩子學會某項本領、引導孩子知曉某種道理的創作思路,從幕后主創團隊到節目中的主持人都期望通過自己的引導達到提高孩子認知水平的目的。然而,受到過分強調“教”的習慣思維影響,主持人在表達方式等環節“說教化”嚴重,似乎忘記了平等交流才是傳受雙方良性溝通的前提。電視少兒節目的主持人以平等的視角與孩子們進行交流,以啟發式的表達去影響少年兒童受眾,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交流美感,不僅在形式上更易于少年兒童受眾的接受,也更利于引導他們發散思維,健康身心。
三、規范主持語言表達。作為廣播電視語言傳播工作者,主持人語言功力的高下是其從事這個職業的基本能力指標。在主持傳播過程中,一旦主持人的語言失范,該主持人的其他素質也就無從談起。長期以來,社會大眾一直都將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視為標準語言的代表。與其他社會角色相比,少兒電視節目主持人這一媒介角兒對于少年兒童受眾有著最為直接的言語示范作用,無論是語音的模仿、語態的習得,還是語法的規范都將成為少年兒童學習模仿的對象。總之,少兒節目主持人這一媒介角色擔負著社會生活中規范使用語言榜樣的重任,必須在少年兒童心中樹立起真正意義上的語言美的典范。(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1.孫惠柱,鄧添天:《關于“社會表演學”——上海戲劇學院孫惠柱教授訪談》,《四川戲劇》,2017(2)。
2.李盛之:《發揮電視媒體優勢發展兒童家庭娛教產業》,《電視研究》,2017(1)。
3.王麗娜:《傳播學視域下的電視少兒節目主持人研究》,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