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輝
摘要:隨著“營改增”的全面推進和展開,對我國的中職院校財務管理工作產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響。因此,中職院校應當及時適應稅制改革,積極制定應對措施,創新財務管理機制。本文結合中職院校財務管理工作的特點,分析“營改增”對中職院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中職院校;財務管理;影響
伴隨著這些年國家對中職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出臺了減免學費等優惠政策,使中職院校得到長足發展,辦學規模越來越大,辦學實力不斷提升,中職院校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自2016年5月1日“營改增”的全面推開,對中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工作產生了很多影響。
一、“營改增”對中職院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稅種的變化對稅負的影響
在“營改增”之前,被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的中職院校,原來是按5%的稅率征收營業稅,在改征增值稅后,稅率則為3%。稅種的變化,一方面可以使學校辦的超市、餐廳等產業需要繳納的稅款降低了許多,進而降低了營業成本。另一方面,中職院校開展的縱向科研經費稅負也有明顯降低,這有助學校科研事業的發展。在“營改增”之前,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當營業稅變為增值稅,稅率則由5%變為6%。如果只從稅率來看,稅負確實有所增加,但實際情況會因院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營改增”后,中職院校主要涉及到的業務是現代服務業中的研發、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等。科研收入是中職院校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科研收入根據來源劃分為兩部分,一是政府部門資助的縱向科研經費;二是中職院校與企事業單位合作提供的有償科研技術服務的橫向科研經費。只有橫向科研經費屬于“營改增”的范圍,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在“營改增”之后,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的中職院校,因開展科研活動而采購設備、材料等發生的進項稅額,可以進行抵扣,從而會導致稅負有所降低。科研工作是以智力和人工投入為主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活動,人工成本占比較大,但進行科研活動發生的人工成本、交通費用等又不能進行抵扣,并且有些費用也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更無從抵扣之說,所以就會導致部分中職院校稅負成本有所增加。
(二)稅種的變化對使用發票的影響
在“營改增”之前,營業稅都使用地稅的發票,“營改增”之后,小規模納稅人使用增值稅普通發票,不能使用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是若購買方必須要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則被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的中職院校是可以向主管的國家稅務機關提出申請,由主管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的中職院校,根據實際發生業務的情況和購買方的要求,他們既可以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可以使用增值稅普通發票,通過發票的靈活使用,合理合法的規避稅負。
(三)稅種的變化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增值稅的會計核算方法與營業稅的會計核算方法有著本質的區別。在“營改增”之前,對營業稅的核算比較簡單,只需要在商品和服務發生的銷售和納稅環節進行,但在“營改增”之后,一般納稅人還要對采購環節的進項稅額進項會計核算,同時要認真區別對待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和不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營業稅是價內稅,而增值稅是價外稅。在中職院校的日常活動中,其營業稅金額多少與其發生的涉稅業務金額的多少,有著緊密的關系。在“營改增”之后,中職院校的財務人員在對增值稅業務的會計核算處理方法上和難易度上都有很大的變化。對于增值稅業務的會計核算,尤其是對每個科研項目分別進行單獨的納稅核算,需要合理增設會計科目,從而實現每個科研項目的銷項稅和進項稅能夠精細核算,同時再匯總計算增值稅額。因此中職院校的財務人員在對增值稅進行核算時,必須要做好基礎工作,嚴格管理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和使用,加大與其他業務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合理合法的進行增值稅的抵扣。“營改增”的全面推行,也導致了會計核算科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營業稅的核算需要“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等會計科目進行處理,在“營改增”之后,因為稅種的變化,會計核算科目需要設置“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等多個科目。財務人員根據本院校的實際情況,利用不同會計科目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
(四)稅種變化對納稅申報的影響
“營改增”的實施,導致了納稅申報的主管稅收機關發生了變化,由地方稅務局變為國家稅務局,納稅申報程序變的更加復雜。小規模納稅人的申報流程相對比較簡單,與申報營業稅相比,沒有大的變化,但一般納稅人的申報流程則更為繁瑣。國家稅務局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使用、日常申報、合同管理等各個方面都有嚴格的管理,納稅評估和稅收稽查也比較頻繁。增值稅的申報流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抄稅,每月月初對上月開具的增值稅發票信息進行抄稅,主管稅務機關會對抄稅數據進行認真的比對,查找數據中存在的差異。第二步是認證,一般納稅人對于其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額,要在規定期限內進行認證,認證之后才能進行相應抵扣,這是一項很繁瑣的工作。另一方面,“營改增”之后,涉稅風險在納稅申報環節也有增加,主要體現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和使用上,對免稅發票的管理上,對財務工作精細化管理上,否則會產生較高的稅負和違法成本。
二、“營改增”后提高中職院校財務管理工作應采取的措施
(一)要加強增值稅業務普及宣傳,重視稅收籌劃
中職院校應當根據本院校的實際情況,要積極主動的適應“營改增”稅制改革,努力學習“營改增”相關知識。不僅要在財務部門進行學習,同時要組織有業務關系的其他部門學習,財務部門在這項工作中對內要積極做好宣傳,組織“營改增”專題培訓學習。對外在與稅務部門的聯系上,要及時了解最新稅收政策和規定,將相關稅收業務知識學透學精。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如果想要減輕稅負,就需要進行稅收籌劃。在開展有增值稅的業務活動中,要盡可能的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為了提高相關業務進項稅額的扣除比例,中職院校在選擇上下游供應商時,要首先考慮供應商能否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盡量減少不能取得可以合法抵扣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endprint
(二)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營改增”之后,中職院校在面對會計核算更加復雜和稅務風險進一步增加的情況下,財務部門應當立足于財務管理基礎工作,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隨著會計核算的變化,中職院校的財務報表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財務部門要采用分類核算的方法,完善相應的會計科目設置,對學校不同稅率業務的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進行準確的會計核算。
(三)選擇合理的納稅人資格
隨著中職院校的快速發展,科研能力不斷增強,培訓收入不斷增長,越來越多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能夠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的中職院校,因為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大多數有合作意向的企業是愿意和這樣的中職院校進行合作。中職院校應該積極引進可以抵扣進項稅的科研項目,這樣就可以降低自身的稅負。因此,中職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核定納稅身份,以求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從政策的具體實施上為院校的發展爭取更好的稅收環境。
(四)要規范發票使用管理
“營改增”之后,中職院校都開始使用增值稅發票,國稅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歷來都是非常嚴格的,因此財務部門要嚴格規范發票的管理,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從發票的領取、開具、核銷、保存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嚴格的審批控制,確保中職院校日常業務用票的順利。由于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降低相應的稅負,因此稅務部門對可抵扣的進項稅審查更為嚴格,對抵扣聯的管理更加規范。財務部門在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時,要及時核對其準確性和可靠性,保證進項稅的順利抵扣。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使用,使得財務部門的工作量增大,對財務人員的要求更高,因此,要對財務人員進行必要的專項培訓,并且要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進行定期業績考核,充分調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從而保證“營改增”后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營改增”的實施,對中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是長遠且深刻的。中職院校財務管理工作必須主動的適應稅制改革,積極學習“營改增”政策,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財務人員的辦稅能力,提高理財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更好的增收節支,實現中職院校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蔣彩萍.“營改增”對高校的影響及分析[J].會計之友,2014(08).
(作者單位: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