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濱元
2017年金融工作會議奠定了未來一段時期金融業發展的總基調——防范金融風險。這次會議對各相關領域進行了嚴格的限定,也為金融創新指明了方向。
一、防范金融風險成為當前金融發展的總基調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金融風險已經代替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成為當前我國經濟領域的主要風險。2017年國家金融工作會議報告,也是圍繞如何防范金融風險展開的,提出了若干防范金融風險的工作思路和舉措。
(一)穩健貨幣政策
本次金融會議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表明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將實行松緊適中的貨幣政策,貨幣投放速度將與經濟發展速度相適應,近20年的寬松貨幣政策將不再延續。2017年6月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63.13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2.4%,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已經感受到了資金緊張的壓力。
(二)穩定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是人民幣幣值穩定的重要影響因素。穩定外匯儲備,就是要將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以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定在1:7以下。主要措施包括收緊個人海外不動產、證券、保險投資,嚴格審查非技術類海外投資。同時,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過程中,海外投資全面使用人民幣,減少外匯儲備消耗。目前穩定外匯儲備的政策已經取得一定效果,2017年6月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06萬億美元,比2016年年末上升463億美元;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779元人民幣,比2016年年末升值2.36%。
(三)服務實體經濟
在本次金融工作會議上,服務實體經濟被作為做好金融工作的第一原則提出,再次明確金融去杠桿、遏制資金空轉的方向不會發生變化,金融資金空轉、房價飆漲等擠壓實體經濟的行為也將遭監管層打擊。在這種基調下,金融創新將得到進一步規范,大型金融機構、國有金融機構戰略轉型將會持續推進,同時,直接融資、中小金融機構、民營金融機構將得到更多發展機會。
(四)抑制資產泡沫
資產泡沫包括股市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目前的資產泡沫主要是房地產泡沫。在股市方面,進一步加強證券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內部交易、場外配資異動的監管,同時用IPO速度和規模作為輔助調節手段。在房地產市場方面,在進一步嚴格限購限貸政策的同時,研究共有產權、租售同權等長效機制,同時規劃調整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疏解中心城市功能,實現資產價格穩定。
(五)完善監管體系
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一大亮點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設立,標志著金融行業將逐漸進入混業監管的“大監管”時代。以前“一行三會”的分業監管模式將會逐漸被取代,而分業監管下的一些灰色區域將會面臨“秋后算賬”的風險。另外,此次新成立的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將“穩定”擺在了“發展”的前面,說明中央對于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十分看重,這也標志著金融行業將迎來一次“大洗牌”,金融資源將重新回到正規金融系統進行配置,國家對金融系統的控制力度逐漸加大,對互聯網金融和險資股權投資的監管將進一步增強。
(六)嚴格問責制度
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政府為了糾正當前金融亂象,要對監管層落實“嚴格問責”,“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另外,地方政府舉債行為也將進入“終身負責制”時代。雖然短期不能排除部分監管工作人員出現矯枉過正的可能性,但是中長期將會逐漸改變監管層、地方政府的行為,有利于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
二、目前天津金融業對風險的防范能力逐漸增強
圍繞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這一功能定位,天津聚焦聚力金融業發展和金融創新,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金融業長期保持支柱產業地位。2017年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達到980億元,增長8.4%,高于全市GDP增速1.5%,占GDP的比重達到10.4%,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5.9%和11.5%。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自貿區金融創新的背景下,天津金融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呈現出新的發展特征。
(一)與實體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
近年來,天津新設立的金融機構以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股權投資基金為主,與實體經濟的聯系較為緊密。其中,作為與實體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一種金融形態,金融租賃最大限度方便企業融資融物,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最為直接。天津融資租賃企業數量和業務規模呈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在全國居于明顯的優勢地位。截至2016年年底,總部設在本市的各類融資租賃公司已達1193家,其中金融租賃企業9家;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30家,在2016年全國新增的15家內資試點企業中,有12家落戶本市,增幅達66.6%;外商投資融資租賃企業達到1154家,增幅達81.7%。注冊資金達到5019億元人民幣,增幅達87.06%。總資產近10000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總規模的近三成。
與此同時,天津還完成了包括大飛機、公務機、訓練機、直升機等1144架各類機型及90臺發動機、103艘國際航運船舶、10座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的租賃業務。飛機、船舶、海工設備租賃資產累計超過600億美元,稅收貢獻超過100億元。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對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更新具有積極作用。從目前業務類型來看,租賃業務模式以回租業務為主,涉及公共事業、清潔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汽車金融等經營領域,占比達到60%左右。與傳統信貸業務相比,回租業務模式相對靈活,減少資金占用,降低融資成本,有效帶動實體經濟發展。
(二)對金融創新的風控持續增強
在金融創新的同時,天津注重對金融風險的控制,始終將金融風險保持在較低水平。一是進一步規范個人消費性信貸業務,印發《天津銀監局人民銀行天津分行關于加強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和信用卡透支業務管理、防范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通知》(津銀監發〔2017〕35號),對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和信用卡透支等個人消費性信貸業務提出進一步的規范性要求,堅決防范個人消費性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促進天津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二是建立了金融風險聯合處置的體制機制,天津證監局與天津市金融工作局簽署了《天津市區域性股權市場監管協作備忘錄》,建立了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協作機制,明確監管事權責任,加強監管分工協作。三是加強新三板公司自律監管工作,在天津上市公司協會設立新三板公司委員會,履行自律監管職責,以此為基礎創新建立“行政監管—自律監管—政府職能管理”新型協同監管服務體系。四是嚴控互聯網保險中介業務風險,加強對互聯網中介業務平臺的日常監控,每日監控經營互聯網保險中介業務的互聯網網站平臺、手機應用程序和微信公眾賬號,在互聯網中介業務平臺以個人名義注冊并投保,全程體驗互聯網平臺信息披露、保費收取、人工服務等環節的業務開展和客戶服務水平。五是切實強化處置非法集資各項工作,成立天津市非法集資舉報中心,制定《天津市非法集資舉報獎勵暫行辦法(試行)》,加大防范預警、案件處置、宣傳教育等工作力度,堅持防打結合、打早打小、綜合施策、標本兼治。
三、今后金融業發展需要契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
作為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天津可利用國家金融發展方向變革的重大機遇,準確把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任務要求,切實發揮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在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重點領域集中發力,實現彎道超車。
第一,服務實體經濟。依托天津市“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和傳統優勢產業,準確把握金融創新、產業培育與業務拓展方向,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服務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大物流”體系建設,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生活服務。
第二,發展普惠金融。引導金融機構服務于中小微企業,醫療、養老、教育、扶貧等準公益性產業和社會基礎設施領域,致力于強化金融服務“三農”、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提升社區金融服務、參加保障房建設。
第三,發展綠色金融。準確把握《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精神緊跟國家經濟發展導向,從戰略高度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行綠色信貸理念、完善綠色信貸政策、強化信貸管理機制,加大對節能減排、低碳環保以及傳統產業綠色改造領域的金融支持。加強制度保障,通過稅收優惠、政府擔保激勵綠色環保項目,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以綠色產業拉動綠色金融。
第四,發展科技金融。深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開展機制體制創新和科技金融產品創新,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提高科技企業融資效率,降低科技企業融資成本,探索支持科技創新創業企業發展的金融運行模式。優化科技金融信貸管理機制,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推進科技金融產品創新,合理把握業務創新與風險防范之間的平衡。
(作者單位:天津市信息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