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璇
摘要:時代與科技的發展衍生出了互聯網這一新興產業,現階段在不斷發展下,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模式所存在的缺陷與不足,且互聯網資源日漸豐富,在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性。從整體分析,互聯網下區域經濟面臨機遇與挑戰,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需要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加強應用互聯網資源,實現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本文著重探究了互聯網下區域經濟所面臨的挑戰,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提出有效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資源;區域經濟;挑戰;關系
近年來,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下,我國互聯網技術得到創新發展,與此同時,對我國區域經濟提出新的要求。在新時期,區域經濟應該怎樣合理應用互聯網資源,發揮自身的優勢與作用,轉變傳統區域化與差異化已經成為了當前研究的重中之重。所以,積極探究互聯網資源下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下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
(一)互聯網減少距離成本
眾所周知,在傳統產業的經營中往往會存在因為距離而衰減的現象,但是在互聯網資源的應用下,雖然經濟發展仍舊受到距離的限制,但是或多或少的得到改善,減少了距離成本。其中互聯網資源的應用,經濟運行的成本得到壓縮,時間地位得到強化,地域之間無差別現象出現。此外,從其它角度分析,正是因為受到互聯網資源的應用,其人們的消費觀念、認知方式發生變化,加強應用互聯網資源,可以改善廠商與消費者之間所存在的缺陷,并且能夠將不同行業產品與服務相互融合,真正推動區域經濟的有效發展與進步。
(二)互聯網消減了集聚效應
因為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區域經濟之間存在不均衡現象,在互聯網資源的合理應用下,其區域經濟不會受到地域的限制,可有效消減集聚效應,并互聯網信息也會被人們平等分項,產業布局更加具備完善性,網絡下的經濟發展模式演變的更加公平。當然,在互聯網資源的應用下,區域經濟得到創新,不會再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尤其的落后的地區可以依據自身的優勢,比如像西部地區與中部地區,可以實現與東部地區的合作,從根本意義上擺脫了循環累積理論,為西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的發展開創了新的路徑,真正改善了區域經濟之間不均衡現象。
(三)互聯網解決了資源短缺現象
從互聯網發展角度分析,其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求與根本主要是實現個性化與多樣性,滿足其發展需求,然后嚴格按照地域經濟的特色,針對性的制定符合發展的戰略。與此同時,互聯網資源的應用下,可有效減少企業風險以及不確定性因素,可以推動企業之間的經濟貿易,推動企業實現地域根植性,滿足其基本要求。
(四)互聯網提升區域產業結構與經濟結構
在互聯網資源的不斷豐富下,各類新興產業出現,傳統產業同樣得到有效推動,但是根據調查與分析,當前并沒有針對性的改變區域經濟的結構。此外,在網絡技術環境下,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對產品進行設計、開發與銷售,促使企業內部、外部形成統一聯系,實現物資流、資金流的相互結合,進而提高其效率。另外,還可以加強對高新技術的應用,實現對傳統技術設備的改造與轉變,使其朝著自動化與智能化方向發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也可以真正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還有一點是在農業以及工業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應用互聯網資源還可以減少區域經濟對資源以及資本的依賴,進而提高經濟結構,改善傳統的結構模式,逐漸演變為具有信息化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
二、互聯網下區域經濟面臨的挑戰
(一)互聯網淡化了區域的概念
從全局出發,互聯網資源的應用對傳統區域經濟帶來影響,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先所采取的商業模式,并且也會導致地理位置之間的差別不明顯,從而導致區域的概念得到淡化。其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兩點:第一是在現階段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下,經濟的發展已經無法依靠單純的模式,更多的是對互聯網資源的應用,正是因為互聯網資源的應用,所以大多數區域不會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無論是物流、產業還是金融、電子商務等,利用互聯網資源均滿足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其二是資源的概念得到拓展,在互聯網資源下,各類要素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發生變化,且在網絡的世界中是不會受到時空限制的,并且還可以實現延伸發展,空間距離得到縮小,活動范圍得到擴大,所以這種模式下,區域經濟逐漸呈現出動態化與開放性的特征。
(二)互聯網改變了區域經濟眾多內容
同樣是從傳統角度分析,在經濟發展中,其余需要根據自身的特色發展區域經濟,并進行合理布局,形成聚集經濟,這種區域生產體系可以為區域經濟奠定基礎與保障。然而在當前的不斷發展下,互聯網資源的應用,可以即時發布相關產品信息,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了解產品,或者購買產品,真正打破了傳統模式下的時空限制。另外,互聯網資源還進一步改變了企業區位的選擇方式、消費者的消費方式等等,所以可以清楚的肯定作為全新的手段,互聯網資源可以以經濟形態的方式改善傳統區域經濟原理,實現對區域優勢與劣勢的認識,對日后區域經濟發展制定的機制、發展模式而言均具有一定的影響性。
三、互聯網下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一)建設基礎設施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下,互聯網資源的應用極大了改善了區域經濟所存在的缺陷,所以需要加強對互聯網資源的應用,并嚴格按照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大力建設基礎設施,以此推動網絡技術下的所屬產業。當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可以加強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善,提升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效率,尤其是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效率,真正實現互聯網資源與區域經濟的相互整合,實現我國區域經濟的跨越式變革。
(二)培養創新型人才
誠如上文所言,互聯網資源的應用下,用戶之間的關聯得到改善,知識得到傳播,并且在提高信息傳播速度的同時,也真正改變了傳統模式下的時空限制,實現區域經濟的有效發展與進步。其實從目前發展而言,要想提高經濟增長,主要的是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其措施則是實現知識的積累,所以依據經濟學原理,筆者認為在新時期需要加強培養創新型人才,并且要保證其人才具備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知識,能夠應用計算機,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真正實現區域經濟的創新。
(三)實現公共數據透明
所謂的互聯網平臺的關鍵便是開放與共享,只有保證經濟的開放,才能構建有效的市場,才能推動經濟的發展。現階段互聯網資源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像微信與微博等,所以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需要保證公共數據的透明性,并且深入貫徹互聯網+的基本理念,真正打破行業信息孤島,實現信息資源的合理供給以及有效傳播,滿足數據共享理念,完善我國區域經濟的健康可持續進步。
四、結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資源下我國區域經濟面臨重大沖擊與挑戰,作為新興產物,需要加強對互聯網資源的應用,并將其中所存在的缺陷加以分析,制定完善的對策,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改善我國區域經濟所存在的不協調現象,推動區域經濟的創新變革。
參考文獻:
[1]林娟,汪明峰.我國互聯網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30(03):321-325.
[2]孫中偉,張兵,王楊,牛建強.互聯網資源與我國省域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0,26(03):44-48.
[3]劉姿均,陳文俊.中國互聯網發展水平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17,37(08):108-113+154.
[4]彭曉光,霍紅萍.互聯網資源對地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討[J].電子制作,2013,(10):104.
[5]施莉.產業結構視角下區域互聯網經濟形態發展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1):115-119.
[6]曹雷,李誠固,才德昊.基于“互聯網+”的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稅務與經濟,2017,(01):68-72.
(作者單位:河北省氣象局財務核算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