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秀芳
摘要:隨著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也就越來多,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問題,就目前來說,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在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并未起到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將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現狀為基礎,對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水平的相關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影響因素;解決措施
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社會服務的水平,行政事業單位發展越好,社會服務水平也就越高,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困難,社會服務水平也就受到了相應的限制。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需求的提高,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已經是我國必須要重視的一個關鍵內容。而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又是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水平原因分析
(一)不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系統
外部評價系統和內部評價系統是行政事業單位現有的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的兩個方面。其中外部評價系統主要是以外部評價機構為主體,以國家的紀檢部門、審計機關、財政部門以及單位的主管部門為主要的評價機構,從外部出發,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評價。而內部評價主要包括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以及紀檢監察部門等,以對內部控制進行監督的部門為主要的內部評價主體。就目前來說,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評價時主要是以內部評價為主,主要是接受內部監督機構的監督,忽視了外部監督,監督有效性得不到保證,監督的真正效用也無法真正發揮。
(二)落后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
就目前而言,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主要采用的是以目標為導向的評價模式和以要素為導向的評價模式這兩種內部控制評價模式,這兩種評價模式都具有自身發展特點,且適用于不同的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環境。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專業素養的限制,其在進行內部控制評價時往往只是隨機選取了某一種評價方式,未對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忽視了單位的實際發展特點和選擇模式的科學性,評價模式具有落后性、單一性。同時,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傳統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已經無法再滿足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內部控制評級模式急需要進一步的創新完善。
(三)缺乏科學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
內部控制評價的有效性、準確性,離不開以科學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為基礎,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具有較寬廣的涉及面,其將會包含到整個行政事業單位各個方面的內容。在進行內部控制評價時,若選擇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不同或者是內部控制評價指標缺乏科學性,那么很有可能的直接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的最終結果,甚至會產生與實際截然相反的內部控制評價結果。因此,在制定具體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時,不僅需要充分考慮實際的市場發展情況,還需要充分考慮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特點和現狀,以更科學、更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來保證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準確性。
(四)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評價程序
內部控制評價程序將會對內部控制評價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具體來說,嚴格的內部控制程序有利于明確評價的具體流程以及所需要開展的順序步驟,并根據實際情況指出開展評價的具體方法,這樣的內部評價程序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員工工作行為的隨意性,保證評價工作的客觀性,從而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總的來說,內部控制評級主要可以分為初期準備、實施階段、編制結果和反饋這四個具體階段,在開展評價的過程中,單位需要嚴格按照這四個階段予以執行,以完善的制度程序來保證工作的有效性,從而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權威性。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的具體措施
(一)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系統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系統是保證內部控制評價質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只要內部控制評價系統完善了,后期的一系列評價活動才能有效的開展。在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系統時,第一,需要充分了解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現狀和發展特點,第二,根據實際發展需求加強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的緊密聯系,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控制評價時,除了需要接受內部審計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評價之外,還需要接受財政部門、審計部門以及其他監管部門的監督,在保證內部控制評價充分性的同時,保證外部控制評價的有效參與。具體來說,行政事業單位可以以定期邀請外來專家、外來機構評價的方式,來使得外部評價機構參與到單位的內部控制評價中來,且在將外部評價報告和內部評價報告作為綜合性評價的重要依據,以加強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緊密聯系的方式來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的完善性,同時,增強內部控制系統的透明度也至關重要。
(二)選擇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
不同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具有不同的特點,它所關注的重點也是有所差別的,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的有序開展,選擇適合自己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在選擇內部控制評價模式時,單位可以組織專業人員對自身的發展特點進行充分的調研,形成調研報告,由專家進行深入的分析,再結合以目標為導向和以要素為導向評價模式的基礎上,以自身實際情況為中心確定相應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保證二者的緊密聯系,確保評價模式的科學性。權威客觀的內部控制評價結論一定是需要以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作為根本基礎。
(三)制定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
內部控制評價系統包含著采購、預算、項目建設以及收支等多個方面,內部控制評級系統中所涉及到的評價指標也包含了以上多個方面,因此,層層分解下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往往具有數量多、較復雜、易混淆等特點,行政事業單位還進行內部控制評價時,若人員專業素養不足,便很容易出現選擇指標錯誤、指標混淆、分不清指標層次等情況。同時,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對具體指標進行設計時,很容易將關注的重點僅僅放在單位經濟活動方面,忽視對內部控制風險因素的分析,指標的設置缺乏科學性、有效性,無法真正滿足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實際。因此,在具體設置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指標時,首先要保證設置人員的專業性,確保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其次,要保證內部控制評價指標與單位實際發展的匹配度,確保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在選擇評價指標時,單位可以以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為基礎,根據自身發展實際,真正構建起有區別性、針對性的評價指標。
(四)制定規范的內部控制評價流程
構建完善的內部評價制度,嚴格規范內部控制評價流程是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重點努力的另一個方面。具體來說,現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評價流程時方面仍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得到更加的升級完善。在編制結果的這一個階段,首先,評價的主導方需要制定評價報告,并以科學的內部評價模式、合理的內部評價指標來完善內部控制工作中的不足。其次,行政事業單位的評價部門可以通過公示評價結果的方法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缺陷問題,并對此進行審核和匯總工作,以此為主要基礎,在進行核心的評價報告編制工作,從而保證評價結果可以準確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具體的運行情況,發現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運行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以此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并專門建立整改小組,督促各項解決措施的嚴格執行。
三、結語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想要徹底解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所存在的問題,就需要保證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嚴格執行。內部控制評價工作不僅僅只是與內部控制向配套的一項工作,更是影響內部控制是否可以有效執行的一個重點,本文主要從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系統、合理選擇內部控制評價指標以及構建具體的內部控制評價流程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希望相關的行政事業單位可以予以重視,提高對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的認識,并努力完善改進內部控制評價工作。
參考文獻:
[1]郭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探索[J].財政監督,2015(18).
[2]翁亞蘭.試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關鍵點[J].海峽科學,2016(09).
[3]順宏偉.試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與評價的難點[J].財會學習,2017(07).
(作者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