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曼婷
摘 要: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升學壓力和唯分數論的背景下,不少學校和教師都以教學為主,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俗話說,教書育人,育人為先,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和道德觀念,是以后成為合格的社會發展人才的重要基礎,甚至比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更加重要。目前大多小學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德育工作理念陳舊,德育活動少,與家長和社會的聯系不夠緊密等。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的班主任教師,一直很注重對班里學生的德育工作,總結了一些經驗和方法,在實踐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就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強化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德育;班主任工作;強化途徑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關鍵部分,在學校教育中占據著統領和核心的地位。小學的德育要為學生一生的品格樹立和人格形成打下牢固的基礎。目前的社會風氣整體偏急躁,人們的生活壓力大,違法、不良的行為和現象增多,而網絡技術的發展也讓小學生接觸到比以往更多的人和事,好的不好的都有。小學生年齡較小,尚不具備明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對自身的干擾,價值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如果學校不能通過德育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判斷,很可能會受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造成人格和品德的偏差。因此,小學教育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關鍵的地位。從小學生抓起,培養學生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強調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品格和善良的人格;通過德育建設,可以培養小學生形成先進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養成良好的行為品質。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負責整個班集體的成長和進步,對班級的德育工作更是責任重大。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
現在不少學校將“教書”與“育人”分割開來,只注重教學工作,卻忽略了對學生品德的教育。大多數小學學校的班主任老師都還保持著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科本位,只注重對學生學科知識的傳授,關注學生的分數高低,卻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大多數小學的道德教育內容滯后,班主任教師往往只是進行一些“熱愛祖國、關愛集體”等大的方面的道德說教,對小學生日常行為缺乏道德教育,忽略了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互相合作、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平等互助等細節品行的培養。另一方面,小學生的德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全面配合,單憑學校一方面的教育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小學的德育存在著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脫節的問題,缺乏學校和家長的溝通機制,僅依賴學校一方,力量弱小,不能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發展的品德和人格。
三、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強化途徑
1.將德育與課堂教學相融合
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上進行學習,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德育滲透在教學課堂中,班主任教師要將德育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為了讓德育更加自然,不那么生硬,教師要深入揣摩教材以及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找到可以滲透德育內容的最佳結合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不留痕跡地對小學生進行情感陶冶、意志培養和道德規范。
2.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德育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在進行德育的時候要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不同的德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筆者所帶的班級是六年級,高年級的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需要教師有效的引導,而不能強硬灌輸,否則會引起學生的反叛心理;選取的德育內容要適當、貼切,不能過多過量,否則會收到相反的效果。例如,六年級的學生自我意識增強,有時候在團隊合作中會急于表現自己,而有所沖突,忽視集體的利益;有時候又會盲目地維護小團體利益,朋友義氣情結嚴重,而不分是非。班主任教師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針對六年級學生的這些特征著重進行教育和引導,善于從學生間發生的小事來為大家樹立示范和典型,號召大家向正確的行為看齊。
3.要有耐心,以表揚為主
學生的品格養成和人格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逐漸積累的過程,班主任教師對德育工作要保持高度的耐心,不斷地在對學生的指導和教育中進行滲透。六年級的學生自尊心都比較強,為了提高德育的效果,應該以表揚、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積極改變的力量。面對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偏差的行為,教師不應該直接批評,而應該用別的方式去對他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可以通過表揚某個學生道德思想或者品質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別的學生的消極因素,將批評寓于表揚之中,這樣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
參考文獻:
[1]黃小輝.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7(3).
[2]張麗巖.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提升的意義和策略[J].吉林教育(綜合),2016(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