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利麗
摘 要: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一直以來在我國的教育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初中語文教師更是應該緊密結合部編版新思想,改革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觀念,跟隨時代的步伐,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水準。
關鍵詞:初中語文;部編新思想;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應該融入部編版思想,提高語文的教學水準,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學習的效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深入挖掘知識點,完善和提高自身語文教育素養,更好地服務和教育學生,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法,讓語文教育變得更優質、更高效。
一、情景結合,引導興趣
初中語文教學一般是以現代文、古詩和散文教學為主,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想要體會領悟到文章的思想文化內涵,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在講解課程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融入文章的場景之中,體會文章作者的心理活動。例如,《紀念白求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關于白求恩的影像記錄,讓學生首先在視覺上了解白求恩這個人物形象,為學生講解當時社會環境的惡劣,以及那時候中國人民的艱難處境,讓課本上的文字不再是片面的、客觀的,而是充滿感情的、立體的。教師可以讓每個同學課前收集一些他們所了解的有關白求恩的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讓同學之間相互分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文題,“如果我是白求恩的病人,我想對他說”,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文章教學內容的場景之中,讓學生能夠切身體會毛澤東主席對白求恩的懷念和對其貢獻的贊揚,也能讓學生體會到白求恩在當時的條件下,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是多么的無私和偉大,從自己作為一個被救助者的角度,來深度剖析文章結構組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只有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才能夠更好地發掘出學生內心包涵的情感,這樣的情景結合的教學模式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二、學生為主體,自主選擇教學順序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一般是按照書本的目錄進行講解,這種傳統的方式就像是一個固定的規則,學生的思維模式被禁錮,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受到限制,教師不妨征求學生的意見,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來決定教學內容的先后,讓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讓課堂內容真正為學生服務,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例如,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稍微簡單的內容進行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對難點和疑點進行重點且詳細的分析,讓學生鞏固基礎的同時,學習新的內容,讓學生不會感覺到吃力,避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聽得懂、跟得上。如果全班整體基礎水平較高,那就可以率先講解一些內容豐富復雜一點的文章,讓學生先自己探討一下課本中涉及的問
題,如果有錯誤的地方,再讓教師進行講解和補充,如果解答正確,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從學生的角度去講解問題,可以讓班級的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程之中,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感覺學習充滿挑戰感和新鮮感,會更加積極地投入教學內容中,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初中語文教學變得更加
優質。
三、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多方面發展
初中語文是一門逐步積累性科目,教師想要轉變傳統語文教學中直白翻譯的模式,就需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多方位、全面發展,那就必須要注重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基礎上“讀、聽、寫、說”四個方面能力的鍛煉,語文教學中離不開這四個方面的配合,可謂是缺一不可,教師要想辦法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比如在講解《鳥》一文時,教師不妨帶著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去花鳥市場看看鳥兒,讓學生去觀察鳥兒,準備筆墨,記載下自己觀察到的鳥兒,聽鳥兒的叫聲,寫出自己聽到的內容。在觀察完成之后,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觀察、聆聽、記載的內容分享給班級的同學們,教師可以提取學生筆下描寫鳥兒的好詞好句來進行朗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然后教師再來講解梁秋實先生筆下的鳥,讓學生能與自己的鳥兒產生對比,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筆下的鳥兒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作者想表達的文章內涵是什么。將語文學習四個基本要素結合在一起,融入初中語文教學之中,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更好地了解語文知識的魅力,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增強對語文學習的重視與理解。
初中語文教學是一個不斷改進、不斷融入新思想的過程,學生和教師之間應該相互配合,共同創造一個和諧、愉悅的語文課堂氛圍,教師應該有一雙發現學生閃光點的眼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部編版新思想的融入下,更好地學習與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準,也同時提高教師的自身修養,讓初中語文教學更優質、更全面,更適合每一個學生。
參考文獻:
[1]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08.
[2]鄒尚智.研究性學習指南[M].中國人事出版社,2011-0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