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菊香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強烈的獨立意識、極強的自尊心都是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語言和行為上通常會表現出叛逆或對抗,這是正常現象。而大多數農村家長因為種種原因缺乏有效的親子溝通,導致親子溝通障礙重重,極大地影響了親子教育和親子關系。主要分析了父母與初中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阻礙因素,試圖幫農村家長厘清原因并提供親子有效溝通的策略指導,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父母;初中孩子;親子溝通;策略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生理與心理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加上信息時代的沖擊,如果我們的父母仍然停留在自己以前的受教模式中,這樣必然會與孩子產生沖突。時代不同,要求不同,我們的父母也要跟上時代的潮流,與孩子共同進步。
一、阻礙親子有效溝通的幾大因素
1.社會環境因素
作為父母的我們,大多經歷了物質貧乏的年代。而現在的孩子則衣食無憂,對物質需求不是特別強烈,對精神文化追求更多一些,特別是在接受新鮮事物方面跟我們比尤勝一籌。面對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孩子所處的社會環境復雜了許多,知識更新周期短,新鮮事物層出不窮。但農村家長信息相對閉塞且忙于生計,知識和觀念更新換代較慢,思想相對陳舊保守,導致子女不愿與之溝通。
2.初中孩子生理、心理發展因素
孩子進入初中,身體開始發育,生理變化帶來心理變化,這一過程都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強烈的獨立意識、極強的自尊心是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行為和語言上通常會表現出叛逆或對抗,這都屬于正常現象。然而,農村家長大部分文化水平低,對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變化認識不足,理解有偏差,溝通方式、策略簡單粗暴,常常導致親子隔閡,引發家庭矛盾。
3.父母關系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父母通情達理、家庭和睦對子女的健康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反之,父母關系不佳,家庭吵吵鬧鬧,則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導致孩子強烈逆反甚至人格扭曲。父母的每一次吵鬧對孩子的心靈都是嚴重的傷害,久而久之,孩子就像刺猬一樣緊緊包裹自己,不愿與父母溝通交流。
4.單親家庭因素
當今社會,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問題孩子也越來越多,兩者之間存在必然聯系。不管因為什么原因,單親家庭都有可能由于父親或母親的缺失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問題。父母離婚后,如果沒有處理好離開家庭一方(父親或母親)與孩子的關系都容易引發孩子心理偏差甚至心理障礙,從而導致溝通障礙。
5.隔代教育因素
很多農村家長因為生計被迫要背井離鄉、外出務工,留下年幼子女交給年邁父母看管,從而出現留守兒童問題。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受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溺愛,長時間遠離父母也容易出現親子教育和情感缺失,造成孩子問題多多。如:缺少規則意識、不能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會處理人際關系、以自我為中心等。當父母發現問題再來嚴厲管教時,又容易激起子女的逆反心理,子女往往會認為,以前你們不管我,現在憑什么來管我,常常會出現更強的心理對抗,嚴重影響親子溝通。
二、有效溝通的具體做法及建議
許多研究表明,父母與孩子出現溝通危機,不能單方面怪子女不聽話,事實上子女的不聽話,很多時候是父母造成的。父母缺乏正確的溝通方式方法是主要原因,根據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與子女的溝通,增進親子關系。
1.以身示范、言傳身教,努力做個讓孩子感到驕傲的父母
就像我們經常比較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孩子也會經常在內心比較別人的父母。能不能成為孩子心目中的驕傲,跟我們父母在家的表現緊密相關。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看電視而自己時時刻刻泡在電視劇中;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玩手機而自己卻盯著手機不放;有些父母自己不重視學習,不讀書、不看報、不進取,卻要求孩子多學習、多進取、多出色……如果這樣,對孩子來說,任何的說教都會成為多余的話!建議只有一條:言傳不如身教!不管你有多忙,也不管你文化水平高或低,一定要以身示范、率先垂范,盡力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成為讓孩子驕傲的父母,為親子溝通奠定良好的基礎。
2.做愛學習的家長,知己知彼
在孩子做作業時,自己不妨在旁邊陪著看看書,可以看些有關孩子青春期的書,例如《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青春期,媽媽陪孩子一起走過》《你一定要努力,但千萬別著急》《如何說少年才會聽 怎么聽少年才肯說》等有關孩子青春期的書,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掌握初中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點,更好地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
3.給孩子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家長應該意識到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良藥,家庭關系緊張則是孩子成長的毒藥。作為父母,應該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遇事應通情達理、有商有量,即使有分歧也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可通過第三方(雙方信得過的親朋好友、街訪鄰居等)來調解“紛爭”,化解矛盾,避免積怨;一旦雙方在孩子面前發生了爭吵,事后一定要主動與孩子闡明原因,并且不要在孩子面前搬弄是非,盡量自我檢討,為對方補臺,避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保持家庭成員教育原則、立場的一致性。對于存在隔代教育或夫妻關系不和的家庭來說,這點特別重要。家庭成員之間千萬別相互拆臺,否則,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孩子的“嗅覺”非常靈敏,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如果家庭成員相互拆臺,孩子就學會了鉆空子,親子溝通就會難上加難。
4.對孩子的教育盡量避免公開訓斥
盡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在有外人的情況下適當鼓勵孩子對孩子成長益處頗多。要學會接納孩子、欣賞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其優點,只是經常被“缺點”遮蔽了,當自己的父母總是用欣賞鼓勵的目光關注自己成長,孩子的內心才會體會到父母的舐犢情深,親子溝通才會愉快。
5.討論問題只就事論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特別是媽媽,時時提醒自己記住這一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否則,只能招來孩子更強的逆反心理,問題則無法解決。
6.尊重孩子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包括品德和學習方面無不如此,遇到成績下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孩子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
7.采用賞識教育,善于發現孩子的亮點
自信心是健康成長的基石,孩子在賞識中長大,就能培養自己對自己的信心,自信來源于別人的鼓勵,而父母的鼓勵是孩子進步的源泉。我們不妨換一個方式與孩子談話,找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作為談話的窗口。
8.溝通方式的多樣化
現代信息社會,除了面對面的談話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微信、QQ、微博或第三方(值得信任的親戚朋友)等方式來溝通。很多時候,有些話面對面不好意思聊,但是通過其他溝通方式卻能避免很多的不方便,而且還能讓溝通更和諧順暢。
總之,無論采用什么方式,溝通一定要以傾聽為前提,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如果做到這點,溝通才是有效的;如果暫時做不到這一點,我們也要盡量學著做到。
參考文獻:
[1]郭東艷.初中生問題行為與親子溝通的關系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張曉霞,馬祿娟.關于青春期少年與父母溝通現狀調查的報告[J].黑龍江史志,2009.
[3][美]阿黛爾·法伯.如何說少年才會聽 怎么聽少年才肯說[M].安燕玲,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5.
注:本文是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農村初中班主任指導親子溝通的行動研究”(編號:1201573638)研究成果。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