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學
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積淀能力、提高素養的重要陣地。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課堂教學時間花掉了,場面熱鬧了,但是效率低下。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高中語文教師的必修課題。
一、有效導入
課堂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環節。導入雖只是短短幾句話,但卻是一節課精彩的開端。導入既要考慮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又要考慮文本和課型的實際。導入的方法有:創設情境,使學生迫切希望進入文本一探究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播放圖片、音頻、視頻等,用生動具體的影像,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由學過的知識產生聯想,在此基礎上進入新課學習,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等。
二、有效講授
教師的有效講授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學習的重點難點。要做到有效講授,教師在課前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學科知識的儲備、課堂結構的把握、突發問題的預案甚至心理狀態的調整,并且遵循“三不講”原則——學生會的不講、學生合作探究后能夠弄懂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課堂上教師重在啟發和引導,盡量少講甚至不講。教師的有效講授體現在能夠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能夠引導學生向著教師預設的角度靠近,能夠幫助學生在對文本的解讀中達到目標的要求,實現重點難點的突破,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體系,發展語文素養。
三、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是師生通過互動交流、答疑解惑,達到課堂學習目標的主要途徑。優化課堂提問,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教師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課堂上問什么、如何問,小而言之關系一堂課的成敗,大而言之則決定語文課堂的成敗。要進行有效提問,教師只有鉆研教材;根據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等來確立教學目標,找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探究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解決重點難點。在課堂上提問努力做到:根據教學目標、課程內容等,盡可能命制覆蓋文本核心內容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水平的問題。可先對教學目標與內容按教學進度逐步分解,確定教學的各個環節應落實的核心內容,在此基礎上,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課程要求,從過程與方法、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置多樣化的、有層次的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
四、有效活動
有效活動是指教師根據“合作”“探究”原則,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下開展相互之間的思維碰撞,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發展其發散思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應該做到:(1)要根據文本特點和課型設計合作學習的問題。在內容選擇上教師要考慮問題是否在文本中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是否圍繞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是否能幫助學生答疑解惑。(2)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要盡最大努力尋找文本和學生生活相聯系的地方,使學生得到“感同身受”的感覺,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容和情感。(3)教師要重視活動過程中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來鼓起學生的勇氣,增強學生的信心。(4)教師在活動中要兼顧全部學生。無論是反應敏捷、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是個性內向的學生,甚至是學困生,都要高度關注。特別對學困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指導,使其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期待,從而也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五、有效反饋
課堂反饋是教師檢查學生課堂學習成效的手段。教師要及時地通過課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1)時間要及時。教師要做到每一節課都有反饋,強化重要內容,加深學生對重要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不僅理解所學知識,而且能舉一反三。(2)方法要靈活。可以讓學生復述情節,梳理結構,談談感受最深的句子、人物或情節;可以設計一些提綱性的問題來檢驗學生對文本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小組互動的形式來相互檢測學習內容。
(3)過程要貫穿。教學的完整過程指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而反饋就要貫穿每一個教學環節,及時反饋可以促進教學活動順利展開,讓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六、有效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客觀真實的評價能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教師的評價應當誠懇、飽含真情,做到方式具有多樣性、靈活性,語言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內容具有激勵性、差異性。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價。肯定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動力;否定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找到不足,尋找解決的方法。在多種評價的作用下,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是一名教師的不懈追求。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對語文課堂教學規律和教學藝術的掌握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一個高效的、充滿魅力的語文
課堂。
參考文獻:
[1]尹祖琴.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教師成長篇[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