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軍
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在現在是一個常態化的現象,怎么做好生活化教學非常關鍵,這是多方要求的結果,為此,進行針對性的探討,希望能夠摸索出一套有價值的生活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英語;教學;生活化
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應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最終在生活的實踐中發展。初中英語是比較關鍵的一個基礎階段,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個能力最終也是要體現于生活,所以怎么實現英語教學的生活化非常值得探究。
一、取材生活,優化資源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變化最大的是教材,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生活化的內容,尤其是大量展現生活化場景的圖片,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生活化教學資源,但僅僅依靠教材上的內容筆者認為并不是很恰當。為此,還是需要在教師在課堂之外提煉學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資源來豐富教學資源。比方說人教八年級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教學中則可以提前了解學生的狀況,找到學生對parents最感興趣的地方,然后在Group Work環節當中引導學生針對parents進行交流,特別是讓學生自己用英語向老師和同學介紹自己雙親的情況,如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父親或母親的照片然后“This is my father/mother.He/she is a doctor(nurse,teacher...).He/she works in...”
當然也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延伸,現代化的課堂是一個生成性的課堂,教學的互動方式是多向性的,不僅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互動,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設置的一些情景問題,比如Why dont you go to sleep earlier this evening?根據該問題,進一步延伸到parents要求怎么樣,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日常和父母的生活方式,改用英語說出來。
二、創建情境,激發興趣
從新課標來看,有效的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于教學活動,而教學活動的開始,必不可少的是創設活動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在創設情境方面重點就是要從生活中找到合適的例子來打造適當的教學情境。例如說,最近一段時間某位學生要過生日了,這就可以基于birthday party來切入組織情境,這一方面可以貼近學生生活,另一方面還可以延伸到西方學生生日時可能會經歷的事件。
根據上述情境,教學展開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進行準備,落實好參與者、時間、地點、事情發生的經過等要素,讓學生自發組隊在課堂上進行情境表演,在表演中領會如何用英語來表述主人、客人、送禮物等情景之中的對話。這樣一來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過生日時所擁有的經歷,自然而然地用英語來進行交流,學英語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能夠用英語進行交際,所以上述方式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即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生活情境的模擬表演,最后去升華總結。這樣比傳統英語課堂教學中單純的詞匯、語法教學要有效得多。
三、發現問題,交流討論
教學活動中,問題始終應該是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的,基于此就有了問題情境教學法等相應的教學方法。事實上問題是激發學生探索欲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基于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學生會遵循欲望,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以及探索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需要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出貼近生活的問題,讓學生追根溯源。比如上文提出的一個問題Why dont you go to sleep earlier this evening?這個問題有一個前提,當教師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有打瞌睡的現象時,可以先提問Whats wrong?這需要教師采取一定的情感策略,不然可能會招致學生的抵觸。當順利進入問答環節時,引導學生用英語表述出問題所在為什么會打瞌睡,比方說學生回答Im really tired because I studied until midnight last night.此時就可以提出上文說的問題,引申出單元主題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從現在家長的角度來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現實的問題,學生在課后會非常忙碌,很多學生都有經歷,教材上給出的這個情景應該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四、課外延伸,交流鞏固
學生學習的陣地并不僅僅只有課堂,尤其是在生活化教學當中,教師更需要注重課堂外。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一方面,課后的作業要突出生活化,課后練習是鞏固學生所學的一個關鍵環節。為此課后作業要讓學生將所學用于生活之中,在生活實踐中鞏固。在作業設計上就不能單純突出聽說讀寫這些方面的內容,而是可以增加實踐性的主題研究。例如學習了七年級下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之后,可以布置這樣一份實踐性的作業,要求學生將自己喜歡吃的食品做出來讓parents品嘗,并收集雙親的意見,形成一份用英語寫成的報告。于下一堂課上由學生自己講述動手的經過,雙親的評價等等。
另一方面,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工具,學習英語最終的目的是要能夠用英語進行交際,學校方面要能夠提供這樣的英語交際場景和氛圍,傳統的英語角在目前來看有一定的功能性,但適應性比較差。為此可以開展一些如為班級活動征集串聯詞,向班主任或者校長寫建議書提出一些合理的設想,為學校的運動會、聯歡會設計海報、廣告用語,在運動會上當記者等等,注意這些活動中所有的交際用語應該都是英語,特別是現在校園足球開展得如火如荼,有些學校有途徑找到國外的學校進行交流學習,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英語交際實踐機會,也非常貼近生活。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難度并不大,關鍵是用心去發現,去探索,找到一套適合的教學模式,本文所提出的建議可以作為參考,同時希望能夠引起同仁的關注共同交流討論,摸索具有推廣價值的生活化英語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麗芳.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問題及對策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6(8):69-70.
[2]姚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J].英語教師,2017,17(6):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