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洪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效課堂教學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針對普遍低效的教學現狀提出來的。有效課堂教學主要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本文擬從背景和現狀的思考、策略和方法探究等兩個方面對初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進行積極探尋,以期對新形勢下的一線教學有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一、背景和現狀的思考
1.部編教材全面投入使用的新背景
從2017年秋季開始,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語文教材開始在全國投入使用,引起了語文界的廣泛關注。部編教材注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語文學科育人方面的優勢,按照“整體規劃,有機融合,自然滲透”的基本思路,更好地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部編教材注重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素養”的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開闊的視野審視當前語文教育。新教材注重構建“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注意在語文課與學生語文生活之間建立一條通道,積極拓展課外閱讀,努力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獲得實際生活需要的語文能力。
在這一新的背景下,更好地落實教材的編寫理念,如何適應部編教材的變化做出一系列教學上的調整,成為當前甚至相當長時間內,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2.普遍存在的低效現狀期待有效的課堂教學
新課改以來,教師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語文課堂也呈現比較好的態勢,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以前積極了不少。筆者在聽課研討過程中,總是會看到一些問題:比如,教師的角色受傳統觀念影響,并沒有實現轉換,一堂課從頭至尾講得多包辦太多,看不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學目標的設置不當,沒有重難點。如此種種,教學收效可想而知。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促進學生語文基本技能、創新精神以及探究語文能力的整體提高,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語文有效課堂策略和方法探究
在同一個班級里,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不同,表現在學習需求和能力發展上也不盡一致。這就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以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促進課堂教學學生共同成長。
1.教學目標的確定為有效課堂提供明確的方向
重教輕學,是傳統教學的積弊。其實“教學”二字,既包含了“教”,同時也包含了“學”。究其根本,應是指教師引起、引導、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所有行為。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課堂教學更需要“目中有人”。同時,更加注重追求學生的“學生發展本位”,讓課堂有“生命”,這樣才是有效教學,這樣學生的“得”才能實現高效,“語文素養”才可能得到有效培養和提高。
2.和諧開放的教學環境為有效課堂創設良好的前提
和諧開放的教學環境,能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習質量才能進一步提升。在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引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課堂中教師應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角色感。教師要注重創建充滿關愛和尊重的學習環境,營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參與氛圍,建構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真實問題情境,創設學生自我調節型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成效。
3.教與學策略的相輔相成為有效課堂提供有力可行的保障
教與學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師教學的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如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這一塊,可以嘗試“提問式教學法”與“讀書領悟式教學法”的結合運用,主要是依據教材不同單元不同文本的特點來選擇運用。提問式教學法重視教師深入文本閱讀,在教學設計上對問題設置的預設,注重在教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的思維,理解文本內容和信息,適合比較理性的文章,實用類文本的閱讀適合運用這種方法;讀書領悟式教學法注重學生閱讀的理解和感悟,比較適合感性的文本,注重精彩語段或詞語的品味和情感的理解,比如文學類作品的閱讀,包括散文、小說、詩歌、名著閱讀等。同時,充分運用激勵法,運用教學評價功能,以鼓勵為主,不傷害學生的自尊,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有效課堂注重學生多種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法與學法相輔相成的交融運用,能為有效課堂提供有力可行的堅實保障。
4.注重生成教學結構為有效課堂創造活力和資源
傳統的教學設計,以教師的教為出發點,以教學主線為軸貫穿全課,教學設計嚴密,教學步驟細致具體,師生的教和學較多地受制于預設的教學方案。我們可以從學生的學為出發點,來安排教學,體現一種主題學習的風格,凸顯課堂中師生的交往互動,凸顯課程資源的創生開發及教學目標的動態生成。這方面在部編教材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的教學中可以得到充分運用。
參考文獻:
[1]王本華.守正創新,構建“三位一體”的語文教科書編寫體系: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的主要特色[J].語文教學通迅(B刊),2016(9).
[2]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注:本文系2017年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部編教材初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基于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教學”(課題批準號:FJJKXB17-42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