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新課程目標中提到要加大力度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時期。從初中語文小說教學意義出發,探究其中強調小說閱讀課堂設計、引導學生感受環境描寫美感、結合實際生活感知閱讀魅力等有效策略,為提升審美教學效果提供實行思路與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小說審美
審美教學作為一種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強化學生感知美的能力與理解力。而小說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關鍵環節,內容包含了豐厚的審美教學素材,因此可以將小說教學設定為實行審美能力培養的關鍵點,推進學生在充分發揮個人化的基礎上拓寬審美范圍,強化思維發散能力。
一、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意義分析
初中語文作為義務教育階段中最關鍵的人文課程,我國一直以來都有培養審美能力的要求。但在應試教育背景當中,審美能力培養一直沒有受到應有重視,部分教師僅僅關注考試內容,并以此制訂自身教學計劃。這與小說教學中學生美感培養與審美預期的需求相悖,使原本體現了文學美好與人性光輝的小說教學向著一種機械化形式發展。部分教師忽略了教學內容的豐富,在實際教學當中可以發現,小說課堂中沉悶的字詞講解部分占比較大,而對文中思想感情與人文背景沒有很好的引導。尤其是在小說審美教學時,缺少創造性與靈活性的課堂設計,遵循著“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原本優美精彩的小說被分解得支離破碎,無法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有效培養小說審美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語文水平,并利用審美能力推進審美興趣的養成。目前,部編版教材加大了對教材中小說閱讀以及文言文閱讀的比重。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在濟南市施行后,通過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感受到了親情的重要,也帶動了學生對于“父母之愛”的思考,有利于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1]。
二、探究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策略
(一)強調語文小說閱讀課堂設計
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意識不到課程設計對于語文小說審美培養的重要性,長時間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輕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身份,采用學生在下面聽,老師在臺下講的固定方式,忽略對小說文章中人文的感知。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安排課堂模塊,設計教學目標,從而保證語文小說審美教學順利展開,加大學生知識儲備量。例如:《濟南的冬天》一課教學時,可以先提出問題“你眼中的冬天有什么特色”讓學生自行思考后上臺交流,學生發言時不僅有利于審美水平的拓寬,還能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
(二)引導學生感受環境之美
往往在語文初中教學過程當中,小說閱讀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其中蘊含著較多審美因素,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人物語言、形象、環境等,小說中人物形象的描繪不單是活靈活現、生動形象,而且還具有較強的社會性與思考性。因此在語文小說審美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調動培養學生對生活與環境的聯系能力,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意識到小說文字的美好,還能調動其對人物形象發生共鳴,使其了解到社會背景與時代特色。
例如:部編版初中教材中《駱駝祥子》一課的學習,文中運用大量文筆塑造了主人公“祥子”的形象。“天熱得發狂……”此類型描寫天氣炎熱的句子層出不窮,在暴雨時寫到“天地已經分不開……成了個水世界”,通過極端天氣的描寫都能體現主人公祥子一直在吃苦耐勞的賺錢,沒有絲毫的懈怠與懶散,突出其吃苦耐勞、老實本分的精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身邊這樣的人物形象,并與學生展開共同,通過對加深對環境的理解,學生紛紛表示祥子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希望的人,對當時過于殘酷暴虐的舊社會制度表示鄙夷。
(三)結合實際生活感知閱讀魅力
在進行語文小說審美教學時,要把文章中的美延伸到課外實際生活當中,讓學生意識到小說內所表達的情感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并引發共鳴。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對基礎知識點加強重視,這些語文常識是激發學生審美與認知能力的根本。同時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源于生活,去于生活”教學模式的應用。小說文章本身就是對實際生活進行了藝術處理,因此需要提高學生語文小說審美實踐能力,閱讀文章就不再是“封閉”式的理論認知,而是一門實踐性藝術賞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位置,發揮自身學習活動中引導者與參與者的身份職能,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其在生活中思考美的來源。例如:在史鐵生《秋天的懷念》課程學習時,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作者為什么容易突然暴躁?”“文中母親是什么形象?”“你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你的母親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讓學生進行自我思考,使其領略到生活中有苦有甜,有挫折也有掌聲,因此面對困難需要樹立起勇敢面對的思想,積極樂觀的心態,善待身邊的家人,生活處處充滿了芬芳。除此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除了日常生活,還要關注到不斷變化的自然風光,自主探究多姿多彩的民俗風采,這些都是重要的語文小說審美材料。教師也應當多關注生活中有價值的、對學生學習有意義的東西,并適當將其引渡到課堂中,提升學生語文小說審美素質[2]。
綜上所述,學生審美能力的養成是一項周期長、需要不斷堅持的任務,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同時也要在課下積極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從而達到培養綜合素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加興,管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的審美教學探微[J].中華少年,2018(10):196.
[2]徐晗.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6(19):213.
作者簡介:李函藝(1985—),女,云南昆明人,本科學歷,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