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英
摘 要: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學校的學生,他們大多數是存在著智力障礙的。智障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遲緩,記憶能力弱,只能做到簡單的詞語的表達,甚至說不出連貫的句子。開發特殊學生的識字與寫作表達能力,是當今特殊學校語文教育的基礎。如何豐富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方法,是現在社會所研究的一大課題。
關鍵詞:特殊教育;語文教育;教學方法
智障兒童注意力難以集中,僅靠機械記憶是不可行的,要讓特殊學生達到識字認字并能夠進行簡單寫作的目的,教學模式必須多元化。
一、關于特殊學校語文教育的識字教學
特殊學生對文字的感知很差,他們能做到的只是勉強記得自己的名字或者幾個文字,甚至對文字內在的意義也不能理解。鑒于這種事實,教師可以結合圖片、手語、實物與肢體語言等多種途徑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盡力讓特殊學生能夠調用全部的感官來認知新的事物,并把認知到的事物與相應的文字聯系在一起。例如,可以將一個文字拆分成幾個部分,拆成特殊學生能夠認識的偏旁部首,或者將其象形成實際物品,再一點一點地講解,最后把整個文字拼接出來。然后再將文字放入詞語中,放入具體的情景里,讓特殊學生能夠盡力將其貫穿起來。
對特殊兒童的教育要求要放低,不能用像要求其他同齡人那樣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因此,教學一定要靈活,不能僅僅局限在教材里,對于特殊學生而言,教材也是難以理解的。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依據每個特殊學生自身的情況來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不能要求他們理解與認知過于復雜或不常見的文字,僅達到能夠日常交流無障礙就可以了,不能脫離日常生活而教學。在學生看到圖片或者實物的時候,能夠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字,順利地認出文字并寫下文字就可以了。特殊兒童大都心靈脆弱,且對什么都沒興趣,若是標準太高,只會打擊特殊兒童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反而把特殊學生推向了更加脫離社會脫離日常的一面。所以,教師應當把教學標準降低到智障兒童更容易達成的一個水平,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智障兒童一點點的進步,幫助智障兒童樹立自信,同時一點一點使其對文字感興趣,開始主動學習,達到能夠認字寫字并準確讀出文字的目的。
二、關于特殊學校語文教育的寫作教學
生活不是靠單獨的個別詞語就能表達完整的,特殊學生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著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靠著認知中的并不算多的詞匯量是很難實現這一點的。所以,作為特殊教育學校,同時還應當教授他們如何連詞成句,如何正確地用語言表達簡單的想法,并能夠將之寫成文字記錄下來。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不能脫離了日常。特殊兒童都是敏感的,他們會在意一些正常人根本不會去注意的事情與細節,甚至為此糾結很久。對于智障兒童來講,生活是閉塞的,他們不能理解正常人所看到的多彩的世界,更不能通過文字來了解他人眼中的世界,在沒有生活知識的情況下,特殊學生也就容易對老師所說的看似平常的話感到難以理解,并為此而糾結。所以身為特殊教育的教師,首先要帶領特殊兒童走進生活,走進正常人的生活,讓他們能夠切實感受到正常的語言文字的世界,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耳濡目染學習到更多的文字、更多的語言交流方式、更多的語句語法,通過模仿學習,一次次的模仿試錯和教師的糾錯,達到能夠進行簡單語句的交流的目的。
在識字、能夠進行簡單交流的基礎上,開發智障兒童的思維,讓他們能夠懂得簡單的邏輯,明白簡單的因果關系,并進行簡單的文字推理。這樣便為寫作的教學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不能要求特殊學生能夠寫出多么美妙的文章,寫出邏輯完整語句優美的故事,僅僅要求他們能夠將自己認知中的世界、自己腦海中的世界用文字表達出來,能夠讓別人理解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就可以了。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告訴學生語法該如何使用,句子怎么創作才是合理的,話應該怎么說才是合適的,等等。或許特殊兒童寫出來到文字并沒有什么邏輯,甚至顯得好笑,但是身為老師不能因此而說學生不好,要先鼓勵學生,告訴他你做得很不錯,但是還可以更好,可以通過什么樣的語句進行改進,可以在文字間添加什么形容而表達得更好。這樣既不會打擊特殊兒童的自信心,又達到了教學育人的目的。
由于特殊兒童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師要有著極大的耐心,來指導學生認字、寫字,并最終達到能夠創作簡單文章的目的。
當下社會,特殊兒童并不在少數,他們由于智力發展不完全,嚴重與社會脫節,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很弱,甚至自認為不需要與外界溝通。他們內心十分脆弱,同樣渴望被關注,被重視。但是卻聽不懂他人對其關心的語言。所以,如何引導特殊學生感受文字的重要性,認識更多的文字,明白他人話語的確切含義,是當下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的一大重心。
參考文獻:
[1]萬吉哲.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現狀與創新研究[J].中國培訓,2016(20):184.
[2]孫立娜.聾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特殊教育,2015(16):58-61.
[3]張桂榮.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4(29):175.
[4]張祖峰.特殊教育語文教學方式認識與思考[J].學周刊,2014(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