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欽
摘 要:與經典為伍,品味書香,不僅是教師積累知識智慧、促進專業發展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師凈化心靈、提升精神境界和生活品位的重要途徑。利用假期,我拜讀了鄭杰老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一書,感觸頗深。鄭老師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個性,舒展中流動著智慧,照亮了對教師的那份執著的理想。
關鍵詞:教師;職場;有感
書中,鄭杰老師建議“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讓我們‘現代起來”“讓自己成為稀缺資源”等,這些“建議”都涉及教師如何在職場中“保鮮”。俗話說,再美的食物也有保質期,再時尚的東西都會過時,同樣,再好的老師也需要不斷學習、充電,不斷完善、更新自己。轉眼間,自己已成為在教師職場中“搏殺”了十多年的所謂“老手”,在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之后也時常無奈地感嘆自己的職業狀態不再如當初“新鮮”了。那么,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在職場中“保鮮”呢?
一、教育心態要“保鮮”
調查表明,近幾年來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有所增多。就拿政治教師來說,一方面,在新課改實施以來,教材的變動、學科地位的變化使政治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出現或多或少的疏離感和失落感,這些狀況不僅影響到教師的心理健康,也影響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很多教師片面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而忽視心理素養,即便意識到其重要性,也因各種原因未對自己不良的教育心態進行主動調整、積極“保鮮”。
鄭杰老師在《新建議》中說得好,教師要有“赤子”之心?!俺嘧印本褪浅跎膵雰?,形容那些活得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有了“赤子”之心,就不會用成人世俗的功利眼光來判斷自己事業的是與非和學生的是與非,反而會用學生的語言理解學生的思維,尋找適合他們的方法,這會極大地縮小師生間的代溝,會使你能夠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知其所想便會給其所需,會把一些成人認為“不可理解”的事情變成“非常自然”,使學生快樂,使自己幸福。保持“赤子”之心,會讓你忘記世俗的種種欲念,會使學生親近你,使你永葆活力?!吧狄稽c”會使你變得更可愛,“簡單些”會讓你變得更高貴。這樣會使你充滿鮮活、永葆魅力。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
二、個人魅力要“保鮮”
陶行知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都產生于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產生于教師的魅力之中?!?由此可見教師個人魅力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教師魅力的大小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國學大師季羨林是有魅力的,季先生的魅力,來自于他拒絕一切裝飾的平易和素樸。他走在人群中,絕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總是面帶笑容,平易近人;他的家誰都可以推門而入,同他談話,如沐春風,絕不會感到威嚴和壓力。魅力并不僅限于教師良好瀟灑的外部形象,如得體的穿著和瀟灑的言談舉止、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優雅的肢體語言等,更在于其獨特的人格魅力。用健康、正確的思想教育學生,以自己高尚的靈魂和言行感染、影響學生,這就是教師人格魅力所在。人格魅力要“保鮮”,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三觀”,樹立強烈的事業心,正確處理與學生、同事以及領導的關系,營造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以教書育人為樂,以職業所帶來的成就為榮,用真誠換取學生的真誠,用正直構筑學生的正直,用純潔塑造學生的純潔,用高尚品質去培養學生的高尚品質。其次,控制好情緒,保持開朗樂觀、豁達寬容的心境,并重視自身意志的磨煉,用堅持的品質讓學生學會堅持,用低調的風格讓學生學會做人,用務實的心態讓學生學會做事,用執著的精神讓學生學會追求,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具有豐富人格魅力的教師。
三、專業知識要“保鮮”
如果你被學生認為是“老古董”教師,那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沒有創新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教師在職場上要“保鮮”,還要融入時代,順應歷史潮流,即要經常更新知識結構,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要不斷改進教學技術,嘗試新型教學手段,課堂才會煥發勃勃生機。
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規劃好自己的課堂教學,把自己看成是課堂的建構者與開發者,而不單單是實施者;是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者和解惑者。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更要多讀書,多積累一些幽默故事、哲理故事、名人名言以及經典語段以增加自身的學術修養;深入探究專業知識,重視專業知識更新與結構優化,提升專業知識素養等。此外,在不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在教學中可大膽嘗試個性教學,以自己的學識立本,有選擇地吸納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在熟練把握本學科教學知識的同時重視個人的獨特見解,力爭“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讓學生在新穎別致的教學中提升創新能力。
誠然,教師要想在職場中始終“保鮮”,確實離不開社會和學校等外在環境的評價、管理以及激勵等機制,但這些都不是主要的,關鍵還是在于教師的自身努力、自我修養和自我約束。最后,我采用鄭杰老師著作中一條建議“在教師職場中索問一生”中的一段話來作為結束語——“在這個變化迅捷的時代,社會、經濟、文化的變遷對學校教育和教師角色不斷產生新的需求。一名好教師一定是對外部世界、時代脈搏保持敏感的人,只有與外部世界和時代脈搏主動保持著血肉聯系的教師,才會不斷努力提高自己,與時俱進,終身發展,從而在教師職場上‘保鮮,并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曹慧英.教師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創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2).
[2]金旭東.教師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探索[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