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加強語文閱讀教學能夠使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等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對課文當中的情感加以感知,使其能夠對文章進行欣賞和評價,而且閱讀能力的增強,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也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針對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進行討論,對提升該項教學活動有效性的措施加以探討和描述,希望能夠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對聽、說、讀、寫等能力加強培養是該項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從閱讀教學入手,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在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開闊視野。而想要保證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需要教師與學生以及教材建立緊密的聯系,并由教師進行科學的引導,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這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深入研究。
一、加強課前引入,對教學目標加以明確
在閱讀教學中,想要讓學生充分參與,需要吸引學生,使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帶著興趣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同時教師還要在課前解讀課文,以此明確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此基礎上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教師在課前進行課文解讀的過程中,不但要以自身立場進行解讀,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解讀,這樣能夠使教學目標更具針對性。首先教師可以根據自身解讀思路,對課文當中的重點詞句加以明確,結合自身經驗,確認怎樣引導學生對課文加以理解,使學生對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感知。其次,要從學生的角度入手,設想學生在對本篇課文進行學習時,哪些內容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又會遇到怎樣的問題,對不同立場的教學思路進行綜合考慮,并設置有效的教學目標,而這種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靈活應用,以此來達到課前引入的目的。
例如,在對文言文類型的文章進行學習時,其難度難免會讓學生望而生畏,所以教師在對其進行講解之前,可以對文章意識進行簡單的描述,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與所學內容存在關聯的事情,在學生認知思考和積極回答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氛圍的活躍性,然后通過相關故事帶入文章,將給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起來,使其愿意跟隨教師進行閱讀學習[1]。
二、對課堂指導保持重視,加強情境設置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嚴格按照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并對學生的閱讀學習加強指導,通過閱讀情境的有效設置,將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以此來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而且想象力也比較豐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這種特點加以把握,利用閱讀請教,幫助學生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使其能夠深刻理地解課文內容。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對閱讀情境加以創設,通過聲音和畫面的有效結合,將文章的意境表現出來,使學生可以從畫面和聲音當中感受課文描述的事物,例如,在閱讀一些描寫植物或景觀的文章時,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搜集相關圖片或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所要表達的情感[2]。
三、加強課后輔導
僅依靠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廣泛閱讀,到達閱讀積累的目的,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選擇一些與其相近并適合學生閱讀能力的文章推薦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在下節課師生共同分析、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提升閱讀效果,還能使學生有深刻的記憶。此外,教師還可以選一些具有一定故事性的文章讓學生閱讀,然后組織學生將故事以話劇的形式表達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的不足,而教師也能夠明確學生的閱讀情況,并通過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具有積極的作用[3]。
綜上所述,對于語文學科而言,閱讀是其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及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閱讀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此來推動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葉南京.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的探究:如何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研版),2013,5(9):210-211.
[2]洪曉蕓.探究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外語文(下),2017,9(5):102.
[3]陳艷.探究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7,3(15):93.
作者簡介:龐德亮(1986—),男,漢,山東省臨沂市人,畢業于山東聊城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教于臨沂第二十一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