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華
摘 要:初中的數學教學內容不管是在內容的深度或是學習的寬度上都與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有所不同,它不僅在問題的難度和題目的廣泛上要求變化,更在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思維邏輯上要求轉變。因此,研究好初中數學和小學數學的有效銜接策略至關重要,不僅要從學生的數學興趣培養方面入手,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和求知欲,更要從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層面進行改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邏輯和思考方法,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在中小學的銜接過渡中架設橋梁,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節奏,更快地投入初中的學習生活中去。
關鍵詞:中小學數學;銜接;策略
一、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的區別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生涯的開始和起點,主要以學生數學概念的講解和培養運算技能為主。在學習內容上,以基礎的認知性和計算性學習為主,較為容易,當熟知特定的規律和法則時就不會出現錯誤,所以學習的內容也更容易被學生掌握。小學的數學更多的是將計算的環節和我們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思維邏輯去解決數學問題,更為具體化、具象化。在教師教學上,以教師的講解教學為主,會將每個問題深入而又透徹地進行分析,比如講解簡單直觀的幾何圖形的特性和性質。
而初中階段作為學生生涯的基礎累積階段,學習內容在深度和寬度上都在小學的基礎上有所拓展,主要注重學生靈活的思維轉換能力和抽象化的列式計算,在計算中引入了未知數和方程的概念,解決問題中引入了數學模型的概念,在難度上更為深入、更加抽象化。而在教師的教學中,以學生的思考為主,傳統的思維模式禁錮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導致部分學生的疑惑無法被解答,從而造成了數學學習的難以適應、成績大幅下滑的現象。
二、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的基礎,它會讓你的學習事半功倍,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掛鉤,甚至會間接地影響學生的性格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成為學生的下意識行為習慣,在學生的課下學習中發揮約束作用。教師還應該通過開展有趣生活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自主地、主動地去學習。
1.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作為課程學習的基礎,對于學生深入了解課程的核心內容和主體思想有重要的作用。課前預習的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通過自己在課前對第二天老師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從整體上對學習內容進行了解整理。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好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而學生疑惑的問題教師能夠第二天在課堂上進行解答,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講效率,還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2.提倡上課聽講和做筆記
學生由于自身的自制力和控制力差,容易在課堂上出現走神、不專心聽講的現象,通過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類似的情況,還能夠通過記筆記讓學生梳理出學習的思路,記錄下課堂上所學習到的內容,以便于回家進行復習整理,加深對于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熟練程度,在考試前更是可以讓學生進行復習鞏固,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掌握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
初中的知識更加系統化、深入化,知識點更是一環接著一環,一旦某一環出現問題,對整體的學習都會產生影響。所以要培養學生概念性的知識框架和知識梳理總結體系,以便于學生自己進行查缺補漏,對于不熟或者不會的知識點進行集中練習,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進一步鞏固復習和提高。要多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多思考,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二)教學內容的深化
初中數學相較于小學數學而言,教學的難度和深度都更為深入。所以要求教師掌握各個數學知識點的內在聯系,要了解課本每個章節版塊的編排意義,要知道每部分的知識點如何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初中數學在教學的內容上,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包括計算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僅僅簡單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去熟練地掌握這些計算的技巧和思想,才能真正做到數學學習的得心應手。
(三)自學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一成不變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缺乏學習的動力,而正處于青春期的同學則更加容易出現厭學、逃學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倡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要把學生作為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體,讓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掌握運算技巧,提升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與互動性,更好地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與教學效果。
初中階段是學生時期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最為活躍。與小學數學學習相比,學習的內容不管是在深度還是廣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只有教師不斷轉變教學方式,學生不斷提升自學能力,雙方共同努力配合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這個全新階段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孫玉璽.淺談中小學數學銜接[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45-146.
[2]賀欣新.銜接得法教學得益:論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有效銜接[J].文理導航旬刊,201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