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安慶路幼兒園 徐祖云
情境一:
早操活動結束后,一個孩子突然跑過來說:“老師,明天的早操游戲‘貼燒餅’可以讓男孩當‘鍋’,女孩當‘燒餅’嗎?”
情境二:
中午午睡前,值日生像日常一樣在走廊上擺放同伴的鞋子,其中一位值日生突然說:“大寶,你擺紅色的鞋子,我來擺黑色的鞋子,好吧?”
我們從兩個簡短的小案例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與游戲中到處都充滿了數學核心經驗中提到的 “集合和分類”的內容,那什么是“集合與分類”?對于大多說的教師而言,可能并不完全地理解其概念,但我們都知道集合是幼兒思考與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尤其是幼兒形成數概念系統的基礎,是數學的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幼兒在清楚了集合概念的同時也基本上就會進行分類。所以,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先明晰什么是集合?什么是分類?集合是指具有某種屬性特征的事物的總體,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把同類事物歸放在一起,如:蘋果、橘子、香蕉歸在一起,稱為水果;把汽車、飛機、輪船歸在一起,稱為交通工具等等。分類是指將一組事物按照特定的標準加以區分,并進行歸類的過程。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應根據幼兒學習數學的規律和特點,選用與幼兒認知發展相適應的學習內容來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因此,除了集體教學活動及日常生活中可以創設和分類模塊核心經驗相關的學習內容,分類模塊如何在區域游戲中有所體現?游戲材料的提供和玩法是否與數學分類模塊核心經驗知識相符合?幼兒在游戲中可以積累哪些數學方面的分類經驗?在數學分類活動中,如何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如何提高幼兒數學區角活動中的學習效果?帶著這些思考,教師在區域游戲中嘗試投放了一些相關的操作材料并創設了游戲“動物大聯歡”,下面我將通過這個游戲和大家談談我的一些感想。
“動物大聯歡”的游戲玩法是:棋盤中有很多的動物,幼兒游戲之前與同伴共同商議游戲規則。游戲開始,可以先將棋盤中是十二生肖動物的圖片找到,幼兒輪流開始擲骰子走棋,棋子走到十二生肖動物處可獲得再一次擲骰子機會,普通動物無特權,最先走到終點的玩家為勝利者;也可以將動物按照生活場地進行區分,走到水中活動的動物處休息一回合,陸地上活動的動物沒有特權,天空中活動的動物可以有再一次擲骰子機會,最先走到終點的玩家為勝利者。


在這個游戲中幼兒通過相互商量游戲玩法進行游戲,首先要先完成對生肖動物和普通動物的區分,還可以將動物按照生活區域的不同進行區分,這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存在一定難度:十二生肖動物的知識幼兒掌握多少?如果幼兒都已經掌握,這個游戲的難度較低,教育性就不能充分展現,那么幼兒的積極性就會降低。數學區角游戲是一種充分利用環境因素及操作材料,讓幼兒以個別或以小組的方式,自主選擇,主動操作,探究學習,以感知、累積、修正和表達經驗,獲取相應知識,并在身體、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獲得發展的、重要而極有價值的教育組織形式。它是一種開放性的、低結構性的活動,對于幼兒來說,與集體活動相比,他們會享有更多的自主權。數學活動的內容、時間、節奏、順序以及活動的伙伴、規則等都可由幼兒自己決定或與同伴商量、協調,這種充分的自由和開放為幼兒主動、有效的學習提供了一種良性的條件和保障,能夠促進幼兒在擺弄與操作、探索與發現、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獲得主動的發展。
在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對動物的知識經驗累積不夠,達不到預期的游戲效果和知識累積。于是,我們將游戲進行再次調整,保留十二生肖動物,但增加相鄰數的知識,當幼兒走到十二生肖動物處可以選取與該生肖序數相同的一張相鄰數卡片,但是卡片內容投入過多,內容不清晰,如幼兒對跳到第四個和前進四步容易混淆。游戲的再次調整,教師雖然考慮到了游戲的難度和可操作性,但卻又忽略了材料的選擇和投放是否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不同年齡的幼兒所需的數學操作材料是不同的。如:認識動物并進行分類,到了大班年齡階段應該不是單純地按照動物的外部特征來進行分類,而是可以按照動物的其他屬性進行分類。調整的游戲加入了相鄰數,雖與大班幼兒現階段所要掌握的數學知識相融合,但在幼兒沒有完全了解和認識動物的情況下,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不能隨意選擇和投放與年齡特點不相符合的數學材料。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多變,刺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所投放的材料力求多樣,以給幼兒豐富的感官刺激,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和興趣。在幼兒進行各種不同的區域游戲時,幼兒更多地愿意遵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區角活動。多種多樣的數學材料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顯得生動活潑些,教師要抓住幼兒這一特點,為他們提供感興趣的、多變的數學材料。如按物體特征分類活動時,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大小不同的或者是形狀不同的材料,這樣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幼兒在進行數學活動時需要感知豐富的、熟悉的和便于操作的材料。在此基礎上,大量的數學材料是滿足幼兒學習的前提。幼兒通過大量的玩教具材料了解數學知識的概念,體驗物體的形狀、數量大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在數學游戲活動中,幼兒與材料發生互動,能夠引起幼兒積極思維活動,促進幼兒探索和建構數學知識體系。所以教師第三次調整游戲的內容和投放的材料,這次游戲玩法是:游戲誰先開始和棋子的顏色由幼兒自己決定,先開始的幼兒需要將十二生肖的卡片隨機排放在棋格上的任意位置,剩下的空棋格將由其他動物卡片填滿,然后孩子們輪流擲色子走棋。棋子如果走到十二生肖的卡片時,就可以將卡片取走,并根據生肖動物的某種屬性在其他動物卡片中尋找出相同屬性的卡片拿走,繼續游戲,先到終點者獲勝。這里呢,誰取走生肖卡片呢,誰就需要拿取和自己色子顏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空棋格上,表示占點,后面走棋的幼兒如果正好走到對方占點的棋格,就要給對方一張動物卡片。最后游戲結束,兩名幼兒可以根據自己拿到卡片數量多少來決定下一輪游戲中十二生肖的位置由誰來擺放。游戲材料的調整,動物卡片和十二生肖卡片的明顯區分,圖片的自主選擇擺放,大大吸引了幼兒的興趣。游戲玩法的調整,讓幼兒更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是在玩關于數學哪方面的游戲,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協商調整游戲規則,更好地體現了游戲玩法的多樣性,幼兒樂此不疲……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游戲過后,有的幼兒已經不滿足于十二生肖動物和普通動物的游戲規則了,主動提出想用自定義屬性的動物卡片與十二生肖卡片進行替換。這對于幼兒來說會是更難的挑戰,但作為教師的我們將會繼續做幼兒游戲的引導者、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