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鴻枝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河南 開封 475004)
閱讀,是人類認識世界、獲取知識、接受文化的一種方式,它先于語言、文字產生,是人類文明得以不斷傳承的主要途徑之一,它滲透于人類文化發展的各個階段,是社會的一項重要文化標志[1]。閱讀可以使人增長知識,拓展思路,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一個國家國民閱讀能力及全民閱讀率的高低則直接影響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強弱,國民的閱讀水平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總體文明程度和創造能力。因此,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倡導和鼓勵結合國情開展的全民閱讀,促進讀書活動融入全社會。閱讀是一種人生方式,幫助我們豐富經驗和創造經驗,并幫助引領我們走向前方。圖書館的出現,使人類從“凡塵”步入“天堂”成為可能。讀書可以讓人濾除浮躁,豐富知識,讓人堅定信念,明辨是非,提升才華。讀書不能給我們的物質生活太大的改變,但是它能幫人成長自我。或許在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你讀過的書,已經藏在了你的靈魂里,閱讀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所以閱讀又被稱為——“悅讀”。
在不同時期,閱讀行為有著不同的要素和特征,有著不同的影響和地位。近30年來,倡導和推廣全民閱讀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一項重要文化發展戰略。國家大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創建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社會,旨在提高國民的閱讀率,進而提升國民的文化素質,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確定的全民閱讀工程戰略具有深刻的國際社會背景,同時也是國內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
1972年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并選擇4月23日作為“世界讀書日”。讀書日設立的目標和主旨宣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3]1997年我國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共同提出了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以后每年都開展讀書月活動。
2006年,全民閱讀活動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等部門的倡導下展開和推廣,到2015年全民閱讀活動已形成燎原之勢,呈現可喜局面。國家利用網絡、新聞媒體的各種渠道、手段開展多樣的活動[4]。譬如在每年的“世界讀書日”那一天,國家都會為全民推薦出十幾本圖書,供大家閱讀;中央電視臺還舉辦多種多樣的節目推廣閱讀,比如“經典詠流傳”“中華詩詞大會”“百家講壇”等;各級地方政府也都為閱讀推廣獻計獻策,給予資金和政策的幫助,比如農村舉辦的農村書屋等。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倡導,成為推動全民閱讀的巨大推手,閱讀在人們的精神和生活方面正呈現出越來越獨特的魅力。全民閱讀活動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為構筑書香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全社會“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積極健康的閱讀風尚日趨濃厚。
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網絡也已覆蓋全球,現代化設備、手段的普及,使讀者可以不到圖書館就能獲取到各類的信息和資料。面對讀者到館頻次下滑的趨勢,如何把館藏文獻及時有效地推送出去,把讀者吸引進圖書館來,是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深思和研究的問題。
高校圖書館是建設學習型社會、開展全民閱讀最佳學習場所與重要學習機構之一,它不僅是學校的信息資源保障機構,也是一種社會機構,是社會公共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理應向社會開放,現在高校圖書館聯盟已經全力倡導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助推全民閱讀。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特點是館藏文獻的連續、多樣、專業、豐富,而且還擁有大批量的青年學子和學科專家讀者群,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借助校園網的平臺開展閱讀推廣,開展行業合作、社會跨界合作、書展、讀書月(周)、閱讀推廣拓展、讀書評獎、閱讀交流、真人圖書館、成立讀書會、學術報告會等。把坐等讀者上門借閱改為上門為讀者主動服務,加強與院系部的聯系,跟蹤學校發展,跟蹤學者專家的研究方向,為他們提供文獻跟蹤服務,把館藏文獻資源主動地推送給讀者。為創建學習型校園,把閱讀推廣活動持續發展下去,我們還必須做到:1.加強支撐包括資金、文獻資源;2.健全法制,為閱讀保駕護航;3.加強引導,促進健康的閱讀發展。
“藏”與“用”始終是圖書館的一對矛盾,那么如何解決好,實現“藏”與“用”的最大化效益,是每個圖書館和圖書館人要面對和深思的問題。閱讀推廣正是把這一對矛盾最小化、把館藏文獻最大化運用的一個手段。閱讀對一個國家的文化基礎起著關鍵作用,而閱讀推廣正是開啟與引導民眾閱讀的基石。閱讀可以使人增長知識、拓展思路、修身養性,提高個人文化素養。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自身修養和境界。一個國家國民閱讀能力及全民閱讀率的高低則直接影響到國家文化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強弱。國民的閱讀水平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總體文明程度和創造能力,所以普及和加強全民閱讀推廣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任務,是當今社會發展所迫切要做的事情。可以開展以下多種模式的活動:1.學校、社會、家庭合作模式,使閱讀無處不在;2.圖書館與社會閱讀機構聯合模式,使閱讀有依托的平臺;3.行業部門合作模式,擴大閱讀的覆蓋率和影響率;4.高校圖書館聯盟模式,使高校圖書館服務于社會;5.“互聯網+”模式,運用現代化網絡的技術、設備、手段,擴大和提升服務水平[5]。隨著閱讀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健全,黨和國家的重視,閱讀活動越來越成為社會公民的文化自覺意識,閱讀推廣日益深入,全民閱讀社會秩序和風尚的形成及閱讀習慣的養成,鋪就了我們走向書香社會的坦途,為實現我們祖國的強國夢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