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蓉花
(青海民族大學 青海 西寧 810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而國家的旅游行業也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便將旅游與文化產業相結合,并得到非常大的響應,使其成為目前旅游行業最為主要的發展形式之一,同時還是推動國家文化和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之一。由于它還處于發展階段,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主要的問題就是旅游文化物資保護不佳、缺少先進的發展理念、缺乏專業性的人才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政策落實不到位等,這些問題也是制約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應該重點對這些問題展開詳細的研究,找到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促進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據相關數據統計,與文化旅游產業有關的學術類研究成果為126個,國家對文化旅游產業的研究成果日益廣泛和豐富[1]。我國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將旅游和文化相結合,其中就有專家和學者提出了人文因素對風景名勝建設的作用,并重點研究了文化旅游產業。早期的研究就已經對文化旅游產業的概念、內容以及建設當中的文化作用和應用進行了詳細探究,直到21世紀,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的研究到達高潮。在2011年,其學術研究成果就已有1000多篇,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其學術類研究已達到10000篇以上,這對文化旅游產業的研究來講,已是極其豐富。如今人們開始不斷將目光集中于文化旅游產業,而且已經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從其內容和效率上看,還是缺少翔實可靠的發展成果。
文化旅游產業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的不斷凸顯以及人們思維的不斷變化而形成的,具有時代特征。據統計,21世紀全球的旅游經濟呈快速的發展趨勢,并且增長率會逐年遞增,特別是近幾年,全球的旅游總收入持續突破5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全球的旅游總收入還會持續上漲。
對國外來說,部分國家文化旅游產業擁有超過百年的發展歷程,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文化市場與產業鏈,文化旅游產業收入占國家經濟總收入的比重非常大。從旅游業發展情況上看,發達國家占據了主要地位,許多發達國家旅游業占GDP的比重都非常大,甚至超過了10%,主要有美國、德國、法國和英國等國家。從文化產業發展狀況來上,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也都超過了10%,而美國和日本比重已將近20%,歐洲的平均比重為10%~15%,韓國已超過了15%。對于國家的旅游產業占GDP的比值來說,現階段只為4%左右,而文化產業占GDP的比值也僅有3%,和國外的文化旅游產業比較差距甚大[2]。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5000年的歷史,因此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隨即衍生了旅游業,不過旅游業真正的壯大和興起是在1978年之后,主要是國家開始重視旅游業,意識到旅游業給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重要性,因此將旅游業形式轉化為了經濟形式,從1992年以后國家就開始大量開展以中國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模式,有效地推動了國家旅游業的發展。到了21世紀,國家愈加重視歷史文化,并快速形成了一項國家的新興產業,而旅游業也意識到歷史文化的重要性,便和其相融合,形成了文化旅游產業。據統計在2017年國家入境旅游人數將近1.39億人次,國內旅游人數達到50.01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共5.4萬億元,并且數據和旅游業總收入還在不斷地上升[3]。國家的文化旅游產業才開始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因此我們應對這些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促進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的壯大。
旅游文化物資屬于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現階段由于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國家意識到了旅游與文化領域的重要性,因此提倡大力開發,但是由于過度開發,使文化產業超出能夠承載的范圍,并且還使大量的文化物資受到了損壞,失去了原有的價值,由于對這些旅游文化物資的保護不佳,就使得文化旅游產業失去了可以依靠的發展根基,嚴重阻礙了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據相關資料顯示,文化旅游產業包含四種形態:民俗文化、道德倫理、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主要涉及人文習俗、風俗習慣、文化遺址、名人故居等內容,這些極具地方特色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造成旅游產品的級別不高。同時,對具有紀念意義的文化旅游產品的宣傳、推廣工作落實不夠,導致游客對景點不了解、不清楚,進而缺乏興趣。
文化旅游產業屬于一項新興的旅游行業,在中國的起步較晚,而且其發展形式僅是簡單地將傳統文化和旅游行業的發展理念相結合,還沒有比較先進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理念,這就會嚴重地阻礙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因為缺少先進的發展理念,所以就導致了中國的文化旅游產業還處于基礎的范圍當中,層次、質量以及競爭實力都處于低級階段,這也是目前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問題[4]。
所有領域的發展和壯大均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在21世紀以后,人才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對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也不例外,也需要大量的專業型人才,同時要求這些人才不僅要充分掌握國家的文化和旅游行業的發展狀況,還應對現階段全球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形式、市場需求以及時代特征能夠全面的了解。但是,現階段國家正缺乏具備此類能力的專業型人才,同時許多高校也不重視對此方面人才的培養,因此使得國內文化旅游產業的專業型人才過少,就是因為國家現階段缺乏具有專業能力強的人才,所以才導致了國家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相對比較落后,同時發展的速度也相對較慢。
文化旅游產業在發展上肯定少不了相關政策的支持,但是現階段國家還沒有制定出針對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和制度,造成了文化旅游產業缺乏政策的現況,另外,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產業發展還有著很大的差異,造成了國家部分地區文化旅游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加強對旅游文化物資的保護是現階段確保文化旅游產業能夠有效運行的基礎和保障,同時還應制定出有關于旅游與文化方面的保護制度和策略,依照每個區域所存在的差異性,制定出相關的保護政策。此外,還應加大監督和管理工作,對具有高價值和意義的文化產業給予重點保護并展開有效的監管,同時在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對每一項物資都實施有效的跟蹤和保護。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在此基礎上,豐富文化創意,進而確定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主題和方向,將其中蘊含的文化通過旅游的形式表現出來,傳遞到每一位游客的心里,使其真正了解到文化旅游產業的魅力,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品牌化發展。
現階段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缺少先進的發展理念,導致其發展非常的緩慢。所以我們必須摒棄老舊的旅游與文化發展理念,根據時代的發展采用先進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理念,并對此進行不斷完善,使其能夠有效地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應借鑒發達國家在文化旅游產業方面所采用的先進技術與理念,再結合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狀況進行有效的調整,使其能夠符合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給國家文化旅游產業帶來效果。
要想培養出文化旅游產業專業型人才就應從這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對現有的文化旅游產業人員展開培養。使文化旅游產業人員能夠完全了解旅游和文化方面的專業知識,并不斷的學習,以增強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從高校及科研所培養專業型人才。在高校和科研培養專業型人才的過程中應重點強調專業的重要性,采取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并從國外聘請專業人才,來帶動國家文化旅游產業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給人才團隊的培養提供基礎[5]。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相關政策的制定是促進國家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首先應制定出有效的文化旅游產業政策,對國家文化旅游產業做出整體的規劃,使其發揮出有效的作用。其次對每個區域制定出專門的政策,因為每個區域都具有很大的差異性,要想真正地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就必須對文化旅游產業實施配套的設施規劃,給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促進作用。
文化旅游產業對國家的經濟來說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不過在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當中還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保護國家文化旅游產業,并跟上時代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文化旅游產業專業型人才,同時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全面加強國家旅游文化的發展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