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微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 長沙 410083)
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促進了世界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雖然受眾的色彩視覺習慣和審美有各自的特點與偏好,但也有其普遍性可循。為迎合大眾審美習慣及聯(lián)想的趨同性,所以許多相同題材的電影海報色彩設計之間也存在著某種關聯(lián)性。
分析電影海報的方法大致如下,結合情緒板與整合分析法,通過搜索引擎收集愛情、喜劇、科幻、動作和驚險電影5大常見題材的電影海報各50張,搜索范圍涵蓋中國、歐美、日韓以及東南亞各國,根據(jù)電影知名度將海報進行大致排序,選取排名前25至30的電影海報,再按照顏色進行拼貼,并通過配色網(wǎng)站進行情緒板取色,得出該題材電影海報的整體配色特點及規(guī)律。
愛情題材電影總是少不了“夢想”與“愛”的身影。蔚藍廣闊的天空是夢想飛翔的舞臺,“藍色”意象總會讓人感到寬廣、寧靜與自由,因其屬于冷色調,故通常作為后退色使用;鮮紅的玫瑰是傳遞愛意的載體,“紅色”意象則讓人感到濃烈、炙熱與激情,因其屬于暖色調,故通常作為點睛色使用。
紅藍色雖屬于分裂互補色,但通過合理調整各自的透明度和飽和度,利用面積差異形成對比,也可以營造出和諧過渡與主題突出的畫面。明亮的色彩能促進人心情的輕盈愉悅,在通感作用的輔助下,高明度的天空藍常常讓人有如沐春風般的舒適心情,仿佛有美妙的旋律在心頭輕盈地跳躍著,就像是青春少年們憧憬夢想的美妙心境。濃艷的色彩能制造視覺沖擊力,高飽和度的永固紅是“愛”的典型代表色,粉色作為紅白的中間色調則可以傳遞出甜蜜夢幻的感覺。
《電影藝術詞典》對喜劇電影的定義是:“以產(chǎn)生笑的效果為特征的故事片。”[1]顧名思義,喜劇電影的整體情感基調是輕松幽默的,“笑”關聯(lián)著快樂、希望與一切積極向上的事物。暖色能使人感到暖意,是喜劇海報傳遞情感的得力助手,其中又以溫暖的黃色系與活潑的橙色系居多。黃色亦稱為“光之色彩”,高明度的檸檬黃能賦予畫面更多的活力與能量,使人產(chǎn)生快樂溫暖的感覺。橙色是界于紅色和黃色之間的間色,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一說到橙色,大多數(shù)人首先聯(lián)想到的自然意象便是橙子,通過味蕾記憶與心理暗示,在人們心中,橙色是色彩中的“新生代”,能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感受[2]。
如果海報均以黃色系與橙色系色彩進行填充鋪展,那么畫面的色彩溫度便會偏高。因此,海報中的標題經(jīng)常會使用極偏白或極偏黑的色彩,通過冷淡的點睛色對畫面進行降溫,這樣不但可以突出電影名稱、上映時間等文字信息,還可調節(jié)畫面的平衡感。
科幻電影是具有金屬質感的科技類電影,朦朧灰除了與金屬顏色相近外,還可營造出撲朔迷離的神秘感;藍色本身擁有著雙重性格,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與青春愛情電影中高明度的天藍色不同,科幻電影海報中大多為低明度的暗藍色與高飽和度的深藍色,蘊含著嚴肅、沉靜與深邃的未來感與科技感。
朦朧灰與陰天時天空的顏色相近,與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時間旅行等科學幻象產(chǎn)物傳遞的情感一致,營造的朦朧環(huán)境會使人產(chǎn)生疑惑之感,可以有效促進人與電影之間的情感溝通與共融;神秘藍則更接近于宇宙色彩,它的沉重感更強,更具冷漠色彩。當智能化科技遇上神秘藍,機器冷冰冰的外表觸感與色彩性格的冷漠如同“知己”相遇,將科幻電影的神秘感、未來感與科技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動作電影海報的色彩就顯得“硬朗”了許多,經(jīng)常用泛灰的土黃色與偏黑的棕褐色來裝飾海報。片中人物多為有血有肉的鮮活形象,如會功夫的武術家、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士等,他們的配色與普通人鮮嫩平滑的肉白色不同,而應該是滿載歲月痕跡的土黃色或棕褐色。
土黃色是一種飽和度較低的重黃色,這種色彩如應用在海報人物的外表上,可刻畫出人物的滄桑感與力量感,讓人體會到其背后故事情節(jié)的復雜曲折;棕褐色與古銅色、深咖色相近,是大量黑色與少量黃色相疊加產(chǎn)生的混合色,其自然意象源于塵土、硝煙等。許多電影海報會選取電影中最激烈的畫面作為宣傳海報,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因此塵土飛揚的畫面便成了許多動作電影海報背景的常客,而塵土的代表色——棕褐色也成了動作電影海報的主要配色。
驚險電影的氣氛總是詭異、緊張且刺激,除了運用配樂與背景音效外,一定程度上,人們在觀看驚險電影時,色彩的應用也在無時不刻刺激著人們的神經(jīng),因而其海報常使用色相差異較大的紅色與黑色給人以視覺沖擊。
紅色多以亮紅為主,以深紅過渡。亮紅色明度高,在黑色背景中顯得尤為突出,可對人的視覺感官產(chǎn)生一定的刺激。而明度低的深紅色,在傳遞警告、被害與終止的危險信號時,也會起到一定的遞進作用,使之成為亮紅色與黑色的過渡橋梁,使人的的情緒進一步深入;明度為零的黑色是所有可見色彩中質量最大的顏色,其社會意象總是嚴肅深沉的,如“黑色星期五”,表示的正是悲傷憂愁的日子。黑色在藝術作品中常用來渲染死亡、恐怖的氣氛,是驚險電影海報背景色的首選。
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jiān)原研哉先生曾在《設計中的設計》中說道:“人其實是一個信息建筑,即其不僅僅是一個感官主義的接受器官的組合,同時也是一個敏感的記憶再生裝置,能夠根據(jù)記憶在腦海中再現(xiàn)出各種形象。”[3]人們基于各自的性格、習慣、經(jīng)驗等建立了一套自身獨有的色彩聯(lián)想系統(tǒng)。在該系統(tǒng)中,色彩不只是顏色的名字,還是人情緒感受的集合體,例如紅色不只是一個基本顏色那么簡單,它還是人憤怒、暴躁、熱情、喜愛等情緒感受的共同載體,而每個顏色在人們心中的象征性含義會逐漸演變?yōu)橐环N大眾意識。人們在看到同一色彩后會產(chǎn)生相似的聯(lián)想,進而形成趨同的心理感受,這便是電影海報色彩應用與電影題材關聯(lián)性背后的規(guī)律與原理[4]。
電影海報的設計者在應用色彩時,除了要加強信息的可讀性與可傳達性,還應該利用色彩聯(lián)想系統(tǒng)以考量人們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感受,以便加深人們對海報的印象,使觀眾通過欣賞電影海報產(chǎn)生進電影院觀看該影片的驅動力,進而為電影創(chuàng)造更大的盈利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