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靳可
摘 要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App已滲透至各個行業中,微信作為其中最活躍的App之一,也快速展現在組織結構視野內。微信因具有及時性、互動性等優點,逐漸成為廣播新聞領域的新寵,廣泛用于新聞采編、傳播廣告營銷等方面。文章以微信傳播媒介的優勢為研究視角,深入分析微信公眾平臺對廣播新聞傳播帶來的影響及其不足之處,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以期為類似研究提供一定指導。
關鍵詞 微信公眾平臺;廣播新聞傳播;特點;對策
中圖分類號 TP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5-0160-02
傳統新聞傳播中,信息主要依靠報紙、雜志等媒介進行傳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工具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網絡信息傳播途徑進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手機App,這種新型傳播工具逐漸取代傳統的紙質媒介,在給大眾的生活帶來便利獲取信息的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社交互動,轉變了人們的信息傳播理念。本文在簡要分析微信媒介傳播新聞的具體特點基礎上,進一步闡述采用微信平臺對廣播新聞傳播的影響,并提出一些措施來推廣微信進行信息傳播。
1 微信媒介傳播新聞主要特點
1.1 傳播范圍較廣泛
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介軟件,集合音頻、圖片、語音等功能,幾乎遍及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貫穿人們生活的全部。微信所帶來的廣播消息,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大眾生活各個方面。微信由于具有簡易性、傳播速度快等優點,其快速占據大量的信息傳播市場,被人們廣泛接受。與其他傳播方法比較,無需依托其他官方機構的支持。而利用微信平臺開展與受眾進行個性化互動,在掌握受眾消費心理的基礎上,也有利于推廣本企業的產品或信息,為自身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1.2 信息傳播迅速
微信的信息傳播,通過某一個圈子傳播至另一個圈子中,新聞信息傳播方式與此類似,這種傳播速度比較快。微信在廣播新聞的傳播機制上,主要通過粉絲和好友,形成所謂的朋友圈,進而在朋友圈與朋友圈間通過不斷的分享、復制進行宣傳。除此以外,微信這種新型的傳播方式,也具備免費傳播的優勢,無需任何的傳播成本。用戶也能第一時間通過朋友圈分享或者傳播信息,通過最快的速度深入廣大群眾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大眾的生活方式。
1.3 互動性強
微信平臺進行信息傳播過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信息的傳播模式,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和感覺。而各種類型不同的節目及信息,會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廣播宣傳,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微信平臺傳播新聞信息的便捷性和迅速性。參與微信互動的各類群體中,在加大信息廣播宣傳力度的基礎上,也可以促進更全面的傳播新聞,把新聞信息滲透至大眾生活各個方面,加大新聞與受眾間的互動型,以此發揮良好的廣告營銷效果[2]。廣播新聞借助微信平臺傳播,通過借助于微信與受眾之間進行互動,使受眾更加積極地參與新聞傳播中,保障新聞信息獲得最大效率的傳播。除此以外,也能開啟新聞在微信中的傳播模式,實現信息傳播的全面化,增強受眾與廣播新聞的互動參與性,更好地促進廣播體制的發展。
2 微信公眾平臺對廣播新聞傳播的影響
傳統信息傳播方式中,人們接收信息的傳播狀態是被動的,而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新聞傳播時,受眾則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直接參與到新聞事件中去,對新聞事件進行實時反饋與評論,提供新聞事件線索。廣播新聞利用微信平臺實施傳播操作時,具有較廣的信息傳播范圍,新聞信息會議較快的速度實施擴算,從而引發廣大受眾進行相應的互動。微信朋友圈之間的信息傳播流動性對傳播廣播新聞而言,是一種較好的洗腦傳播媒介,能促使新聞快速滲透至大眾日常生活及受眾朋友圈內,潛移默化地影響大眾的思想及生活方法。微信公眾平臺對廣播新聞的傳播,有利于豐富新聞傳播的具體形式。對廣播新聞實施傳播環節中,受眾會優先挑選微信與新聞媒體之間實施有效地互動和交流,來提高媒體的自我滿意程度和新聞質量,贏得更多受眾的關注,促進新聞傳播多元化發展[3]。更多新聞廣播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傳播,在這個環節中,能夠吸引大量年輕用戶充分了解、解除廣播信息,進一步提升新聞事件對年輕受眾的影響力,吸引大量受眾參與熱點事件討論環節,以此增強廣播新聞的生命力。
3 微信公眾平臺在廣播新聞傳播中的弊端
因受到微信平臺自身限制及審核機制的影響,每日進行推送的新聞數量有一定限制。因此,這種平臺也會在不同程度上約束廣播新聞傳播情況。若遇到部分有待及時報道的突發事件,想要讓受眾第一時間了解整個事件的動態及進展情況,這種限制條件下,難以使得新聞及時、快速的傳播出來,無法充分展現媒體的及時性特征。與傳統傳播媒介相比,微信公眾號內存在大量的數據,使得部分知名報紙自身效益明顯地下。加之,進入互聯網的門檻比較低,多數不知名媒體公眾號剽竊知名媒體的新聞信息,直接影響受眾對新聞事件的新鮮感,從而損失媒體的具體利益[4]。使用者依托微信平臺進行新聞傳播的參與度處于劣勢,在這樣情況下,許多媒體會針對與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作出不同的嘗試,但是效果都不夠顯著,導致媒體對這方面的功能安排設置失去信心,造成環節的不完善。
4 對微信公眾號傳播廣播新聞的建議
4.1 重視打造微信公眾號品牌
目前,多數電臺頻率或各檔電視節目都紛紛創建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由于這些單位缺乏明確的品牌意識,導致各個單位之間公眾號名稱混亂,沒有具體特色,不利于公眾快速識別[5]。因此,電臺要強化品牌意識,著力打造微信平臺特色品牌,把欄目單位間的公眾號名稱進行統一的設計和規劃,力求與受眾創建良好的聯系,樹立相應的品牌形象。
4.2 提升各平臺公眾參與度
傳統廣播新聞主要利用熱線電話與聽眾溝通,因接入端口的限制,接入電話數量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6]。加之,參與互動的聽眾質量存在明顯差異,接入電話的質量難以保障。基于微信媒介的廣播新聞,可依托微信公眾平臺,有選擇地挑選公眾發送來的語音留言,確保播出質量和效果。對人民群眾來說,可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提升自身的參與度。此外,對于重大系列新聞,可以借助開設特色廣播新聞欄目吸引受眾參與整個報道,提升公眾參與報道的積極性。
4.3 搭建親情交流平臺
微信作為不分地域、時間即可開展社交互動的工具,處于不同地區的親朋好友均可利用微信感受到對方的身心,與對方進行交流,或向別人發送照片或視頻,讓對方了解自己的現狀。由此可知,微信已成為大眾情感交流的重要平臺。在此基礎上,廣播微信公眾號要借助微信的優勢,在微信推送中打好親情牌。此時,要求地方電視臺要突出地方特色,推送與本地歷史地理、地方民生等相關的新聞,這種做法能使遠在異地的親人借助微信平臺了解自己家鄉的變化,重溫鄉土鄉親。
5 結論
綜上所述,微信平臺不僅能轉變大眾傳統的生活和交往方式,也能開啟全新的傳播模式。對廣播新聞而言,這種新媒介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本次研究從微信媒介應用優勢入手,詳細介紹微信公眾平臺對廣播新聞產生的影響及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一系列改進建議,以期為廣播新聞的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楊科.微信公眾平臺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23(17):20-21.
[2]閆阿雯.探討新聞傳播運用微博的意義及優勢[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7):256,259.
[3]吳進友.新聞節目微信公眾號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6(7):1-2,11.
[4]曹健.關于新媒體之微信公眾平臺營銷的研究——以“澎湃新聞”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0):51-52.
[5]陳小瓊.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類微信公眾號[J].西部廣播電視,2015,26(12):13-14.
[6]嚴君,劉冀聰.淺談微信與廣播媒體的融合——以十堰交通音樂廣播公眾微信平臺為例[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17(4):76-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