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惠+劉火姐+蔡敏

【摘要】 目的 對剖宮產產婦應用護理干預對其術后肛門排氣產生的影響進行探究。方法 1560例行剖宮產的產婦, 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綜合干預組和常規干預組, 每組780例。常規干預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服務模式, 綜合護理組產婦在接受常規護理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同時接受綜合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產婦的恢復正常飲食時間、恢復腸鳴時間、恢復排氣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綜合干預組產婦的恢復正常飲食時間(13.7±5.1)h、恢復腸鳴時間(25.5±8.2)h以及恢復排氣時間(16.6±3.8)h
均明顯短于常規干預組的(23.4±6.7)、(29.9±15.5)、(39.1±6.4)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干預組共53例產婦發生不良反應, 發生率為6.79%;綜合干預組共13例產婦出現不良反應, 發生率為1.67%;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剖宮產產婦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夠縮短術后肛門排氣時間, 加快其下床活動時間, 有助于提升母嬰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 護理干預;剖宮產;術后肛門排氣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9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of cesarean section puerpera. Methods A total of 1560 cesarean section puerpera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into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78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service mod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service mod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normal diet recovery time, bowel recovery time, exhaust recovery time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normal diet recovery time as(13.7±5.1) h, bowel recovery time as (25.5±8.2) h and exhaust recovery time as (16.6±3.8) h, which were all obviously shorter than (23.4±6.7), (29.9±15.5) and (39.1±6.4) h in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group had 53 case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accounting for 6.79%, whil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13 case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accounting for 1.67%. Both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horten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time, quicken off-bed activity time, and help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mother and infants.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Cesarean section;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剖宮產是產科解決異常分娩的主要辦法, 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對產婦的健康和生命均會構成威脅, 加快產婦肛門排氣時間可縮短產婦下床活動時間同時也能夠有效抑制并發癥發生率, 因此為達到這一目標必須給予產婦科學、系統的護理干預[1], 此次研究特就剖宮產產婦應用護理干預對其術后肛門排氣產生的影響進行探究?,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由2016年4月~2017年9月在本院婦產科行剖宮產的產婦中隨機選擇1560例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綜合干預組和常規干預組, 每組780例。綜合干預組產婦年齡21~41歲, 平均年齡(29.7±5.4)歲;
孕周35~41周, 平均孕周(38.7±2.4)周;6例妊娠期高血壓產婦, 9例胎膜早破產婦。常規干預組產婦年齡20~43歲, 平均年齡(28.9±5.2)歲;孕周36~41周, 平均孕周(38.4±2.7)周;endprint
58例妊娠期高血壓產婦, 39例胎膜早破產婦。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規干預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服務模式, 主要包括護理人員對產婦的生命體征以及臨床癥狀進行觀察和記錄, 同時密切注意不良反應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記錄產婦的下床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 同時給予產婦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2]。綜合護理組產婦在接受常規護理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同時接受綜合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行為干預 產婦完成剖宮產手術后5~8 h, 護理人員必須對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以及麻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 一旦出現異常應該立即向臨床醫生通報。協助產婦或者告知產婦親屬幫助產婦進行床上翻身運動, 若產婦身體狀況良好, 可在親屬以及護理人員協助下下床活動, 活動時間不可過長, 以10~15 min為宜, 同時需告知產婦活動強度不可過大, 一旦出現惡心、目眩以及頭暈等不良反應時需要立即將產婦扶回床上并進行有效處理[3]。
1. 2. 2 飲食護理 術前與產婦進行交流以及通過翻閱產婦病例等形式了解其身體狀況和飲食習慣, 同時根據產婦的術后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為其制定科學的飲食護理計劃, 適當進食能夠增加食欲以及促進腸胃功能恢復的食物,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 術后早期不得食用含糖量較高的食物、奶制品、卷心菜和豆制品等, 多食用粗纖維食物和綠色蔬菜等能夠加快腸胃蠕動, 術后6 h以半流質飲食或清淡流質飲食為主, 肛門排氣后即可恢復正常飲食[4]。
1. 2. 3 中醫按摩 術后12 h即可進行穴位按摩, 此外, 還可以配合溫水泡腳。取產婦仰臥位, 由護理人員按摩產婦的腹部、合谷穴以及足三里穴。按摩產婦腳底胃腸反應區對于調節和促進腸蠕動可發揮一定的作用, 能夠加快產婦術后排便和排氣。同時配合溫水泡腳, 能夠刺激產婦腳底的臟腑反射區, 從而取得擴張血管的功效, 能夠使身體臟器獲取更多的營養, 從而縮短產婦肛門排氣的恢復時間[5]。
1. 2. 4 哺乳干預 產婦返回病房后即可由專職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進行早期哺乳, 加強母嬰早期接觸, 有助于嬰兒吸吮習慣的及早形成。由專職護理人員培訓產婦正確哺乳和開奶, 使產婦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以及了解兩次哺乳之間的時間間隔。由專職護理人員向產婦講解母乳喂養的各種優點, 使產婦學會控制母乳喂養時間同時告知其各種喂養方面的注意事項[6]。
1. 3 觀察指標 記錄和對比兩組產婦恢復正常飲食時間、恢復腸鳴時間以及恢復排氣時間, 同時分別對兩組產婦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 主要包括腹脹、惡心、嘔吐等。
1. 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進行數據資料分析的軟件為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術后肛門排氣情況對比 綜合干預組產婦的恢復正常飲食時間(13.7±5.1)h、恢復腸鳴時間(25.5±8.2)h以及恢復排氣時間(16.6±3.8)h均明顯短于常規干預組的(23.4±
6.7)、(29.9±15.5)、(39.1±6.4)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產婦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常規干預組共53例產婦發生不良反應, 發生率為6.79%;綜合干預組共13例產婦出現不良反應, 發生率為1.67%;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剖宮產是挽救圍產兒以及產婦生命的重要和有效救治形式, 但是作為創傷性治療手段, 剖宮產易對產婦胃腸蠕動以及功能恢復造成影響, 主要引發因素包括產婦自身身體狀況、手術創傷以及麻醉等, 容易造成產婦營養不良并對其術后早期肛門排氣和乳汁分泌造成影響。因此, 及早進行產后活動有助于產婦胃腸蠕動以及腸道功能恢復, 防止產婦出現營養不良以及乳汁分泌量減少等現象[7]。
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使產婦的自理能力以及早期適應能力得到提高, 同時能夠推動產婦加快適應母親角色, 同時還有利于產婦產后身體恢復。術后給予產婦有效的指導有助于產婦及早開奶以及哺乳, 對于優化產婦以及嬰兒的身體素質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術后指導產婦科學合理膳食, 能夠防止出現營養攝入不足現象的發生, 除此之外, 早期進食能夠對胃腸蠕動產生反射性刺激作用, 從而可加快胃腸功能的恢復, 使消除不良等各種不良反應得到抑制[8]。
此次研究中, 綜合干預組產婦的恢復正常飲食時間(13.7±
5.1)h、恢復腸鳴時間(25.5±8.2)h以及恢復排氣時間(16.6±3.8)h
均明顯短于常規干預組的(23.4±6.7)、(29.9±15.5)、(39.1±6.4)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干預組共53例產婦發生不良反應, 發生率為6.79%, 綜合干預組共13例產婦出現不良反應, 發生率為1.67%,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剖宮產產婦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加快產婦術后肛門排氣, 提早恢復腸蠕動及恢復正常飲食縮短(提早)產婦的下床活動時間, 使產婦的早期成功泌乳率獲得提高, 從而使產婦的產后生活質量獲得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 劉暉, 周春燕, 藍素芳. 精細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肛門排氣與早期泌乳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8):71-72.
[2] 李雪蓮.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肛門排氣及早期泌乳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7):330-331.
[3] 管明芳, 李世瓊.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肛門排氣及早期泌乳的影響研究. 實用預防醫學, 2013, 20(5):589-590.
[4] 趙愛梅. 護理干預對80例剖宮產產婦肛門排氣及早期泌乳的影響研究.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21):193.
[5] 王玉花.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肛門排氣及早期泌乳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6):55.
[6] 黃穎.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肛門排氣及早期泌乳的影響. 中外醫學研究, 2014(25):107-108.
[7] 王潤坤. 探討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動的影響.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2):279.
[8] 金萍.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早期離床活動的影響. 當代醫學, 2016, 22(36):146-147.
[收稿日期:2017-1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