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高
摘 要:隨著我國政府和企業對信息技術發展的日益重視,數據資源已經成為國家的重要生產要素和基礎性戰略資源。數據資源的快速增長,不僅為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同時促進了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本文從大數據產業基本概念出發,結合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主要特征,簡要分析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根據存在的問題特點提出相應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產業 主要特征 不足之處 建議措施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c)-0030-03
近年來,由于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深刻改變著世界經濟環境,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并為此采取了搶占相關技術的制高點相應措施。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后,許多國家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的進程逐漸變緩,使得他們更加認識到大數據技術及產業發展是解決這一大問題的關鍵,于是各國便相繼加速推進大數據技術的開發和有關政策的出臺。
隨著互聯網技術及智能計算技術的發展和有關政策的提出,大數據關鍵技術的應用及產業發展也已成為我國大數據發展的重點方向。同時,應該看到我國大數據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而且一些問題顯得十分突出。
基于此背景,本文旨在通過研究有關文獻和政策,分析我國大數據發展過程中的產業特征,剖析其中的不足之處,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措施。
1 大數據及其產業基本概述
1.1 大數據定義及特征
大數據,顧名思義,是指大量的數據。當前,世界各國和學術界對大數據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對大數據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不同的企業或用戶理解的角度都不一樣。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大數據一般具有類型多樣、體量龐大、商業價值高和處理速度快等特點。目前,被各方認可程度較高的大數據定義是:大數據是一種數據集,這種數據集可以通過常用軟件工具和技術在合理的時間內進行采集、處理和管理,并可以用來幫助企業或用戶加快經營決策的速度和效率。但是隨著人們對大數據認知的改變,大數據的定義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不再只強調它的規模,更深層的含義是意味著需要采用新的技術和方法來對它進行處理,意味著圍繞著對它進行的分析和應用會帶來新創新、新機遇和新服務,意味著我們迎來了一個信息技術新時代。
1.2 大數據產業概述
大數據產業是指將數據作為核心的資源,并通過對其進行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和應用等活動來產生實際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具體的活動包含數據資源建設、軟硬件開發、相關技術服務等。一般來講,可以將大數據產業分為三大模塊,即大數據采集與存儲、大數據分析與計算、大數據交易和大數據應用。
與此同時,大數據產業可以劃分為核心產業、關聯產業和融合產業三大類,其中,核心產業一般包含與其運行處理生命周期有關的軟硬件和服務等,關聯產業通常是在其運行處理過程中為其提供的基礎設施、相關技術和處理工具等相關產業,融合產業通常為與其他產業進行融合過程中產業的新業態。
總的來說,大數據產業是一個以數據及其蘊含的信息價值為核心資源組成的產業系統,其中產業系統中的各個環節都有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實體或機構,進而形成包含上、中、下游在內的產業鏈供需關系。
2 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特征
與西方數據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目前的大數據產業仍處在發展初級階段。但是,因為我國的數據資源量十分龐大,使得這些數據資源的積累為大數據的發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機遇與環境。同時,由于我國用戶擁有者龐大的需求力,這就造就了大數據產業龐大的市場,成為大數據產業生存與發展的動力。總體而言,目前我國大數據產業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1)產業政策逐步完善。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數據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積極推動有關產業的發展。2014年3月,大數據一詞出現在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自那以后我國政府對大數據及其應用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政策支持力度正不斷提升。2016年,工信部提出要以大數據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和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明確我國“十三五”時期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和發展目標,進而發布《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作為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我國“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將大數據及其產業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重點提到了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作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可見建立和促進大數據及其產業發展的國家戰略已成為社會的共識。
為此,梳理國務院和各部委相繼出臺的有關互聯網的政策文件,對于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看大數據產業的蓬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近年來國家層面的一些重要文件進行概括,如表1所示。
(2)大數據產業支撐體系不斷深入完善。
隨著大量配套政策的出臺和貫徹實施,我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環境將更加優化,產業系統也將進一步完善。另外,隨著我國大數據有關標準研制及標準試點和示范工作的開展,我國大數據標準體系正在逐步建成和完善。另外,一批大數據技術研發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產業創新平臺、產業聯盟、投資基金等形式的產業支撐平臺相繼建成,使得我國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和法律法規也將不斷完善。
(3)大數據技術創新基礎初具。
當前,我國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正在努力加強相關基礎能力建設,加快對有關技術的開發和人才的培養,積極布局大數據領域。在軟硬件方面,國內骨干軟硬件企業開始陸續推出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基礎平臺產品,一批信息服務企業已經面向一些特定領域研發數據分析工具,提供創新型數據服務。在平臺建設方面,諸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龍頭企業的服務器單集群規模已經達到萬臺以上,具備了建設和運維超大規模大數據平臺的技術實力。在智能分析方面,科大訊飛、第四范式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努力在語音識別、圖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搶占技術制高點。
(4)區域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隨著我國大數據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成果接連涌現,各領域應用持續深化,產業規模保持快速增長,形成四大發展區域聚集地和產業格局,分別為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和西南部地區,代表城市分別為上海和杭州、廣州和深圳、北京和鄭州、重慶和貴州。
其中,長三角地區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大量吸引大數據企業,通過將云計算與智慧城市建設緊密結合,推動大數據在基礎社會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應用。珠三角地區充分利用深圳和廣州兩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的條件優勢和電子信息的產業優勢,深耕政府數據,立足廣東,輻射全國。京津冀地區以中關村的信息產業領先優勢為依托,打破區域界線和行政藩籬,致力于共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大數據產業創新中心。西南地區則通過各類行政政策手段來積極吸引國內外大數據龍頭骨干企業在當地落戶,進而實現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
(5)大數據產業規模加速增長。
經過數年的發展,我國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行業應用不斷加深,市場規模增長顯著。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在2016年就超過2450億元,2017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更是達到47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其中大數據軟硬件產品的產值約為2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預計未來2~3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的增長率將保持在35%左右,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數據中心。
3 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不足
隨著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期,各類信息系統采集和處理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增長速度呈指數級發展,但發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行業標準不完善。
基于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的情況,許多管理機制與行業標準并未建成或成熟,由此造成不少企業借用大數據概念炒作、行業發展不協調等問題比較突出。
(2)數據開放程度較低。
首先,在我國數據資源基本上由政府部門掌握和管理,但存在分割管理突出的情況,由此造成不同地區和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難以得到高效利用和共享,甚至是不愿開放和不敢開放。另外,由于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導致職責不清,流程不規范,進而不能實現數據的真正開放。
(3)技術應用創新滯后與人才缺乏。
雖然我國大數據產業和世界發達國家大數據發展的時間步伐相差不大,但是仍然存在技術及應用上的滯后,主要是在新型計算平臺、分布式計算架構、大數據處理、分析和呈現等方面與國外仍存在較大差距,對開源技術和相關生態系統影響力弱。與此同時,大數據行業相關人才緊缺,尤其是大數據領域的高端人才稀缺的問題很突出。大數據領域的高端人才來源主要以海歸人員和傳統行業跨界人才為主,但完全滿足不了目前國內市場的大量需求。
(4)安全挑戰加劇。
隨著大數據的產業加速化以及應用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其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也進一步突出。由于傳統觀念上對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不重視,造成與數據安全管理及產權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后,進而使得數據等信息安全的威脅種類和數量急劇增加,這都給安全防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4 建議措施
結合以上對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特征及不足之處的研究和分析,為促進我國大數據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本文建議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在政府層面:政府有關部門和機構應該增強大數據安全意識,加強相關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全面加強政府的數據安全防控能力,并協助社會培養大數據相關人才,同時做好合理有效的大數據存儲和災備等工作。同時,政府應該加快制定大數據及其產業相關的法律與政策,加強監督與宣傳,并且深入調研大數據在各個行業中的標準化需求,加強制定大數據相關標準,全面推進大數據標準在各個行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努力爭取國際上大數據更大的話語權;開展標準試點驗證,推廣應用已有的國家標準。另外,國家應該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大數據開發和利用,并加大數據共享的力度,讓一些誠信度較高的企業可以拿到更多優質數據,以促進大數據產業的繁榮與發展。此外,國家可以通過資金和政策加強對大數據相關行業和服務的扶植力度。最后,國家應該加強普及對平民百姓的數據安全意識教育,讓他們意識到注重對個人數據隱私的保護,還要注意對國家數據安全的保護。
其次,在企業層面:應該加大大數據有關技術研發經費的投入,加強與高校等科研機構以及企業之間的合作,追蹤技術前沿和市場需求,優化科研環境,加強人才引進。同時,企業在開展大數據開發與應用的同時,應該注重保護國家和用戶的數據安全及個人隱私。
最后,在個人層面:個人在享受大數據技術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應該自覺做到知法守法。另外,增強自身安全防范意識,保護好個人的數據信息隱私,不給非法分子盜取個人信息的可乘之機;在發現個人數據信息隱私發生泄漏的情況下,堅決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5 結語
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對于促進我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也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動力。本文從大數據產業基本概念出發,結合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不足之處,使大家對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有較為清晰的認識。最后,為促進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健康有序的發展,本文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措施。
參考文獻
[1] 茶洪旺,鄭婷婷.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研究[J].中州學刊,2018(4):19-25.
[2] 廖勁為,于娟.大數據產業研究綜述[J].現代商貿工業,2018(6):7-11.
[3] 張曉慧.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解決對策[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3):157-158.
[4] 李佳亮.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舉措[J].產業經濟,2016(19):281.
[5] 楊倩倩,路海娟,朝樂門.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39(10):11-15.
[6] 李亭亭,趙英豪.我國大數據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電子商務,2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