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偉軍
摘 要:電力配網GIS系統是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關系型數據庫技術的基礎上,運用計算機編程語言建立而來,其為一種集配電設備運行、監測、維修和管理于一體的高級信息管理系統。基于GIS技術在電力系統配網中的應用,本文以河源局運用實況為依托,以提升圖模數據質量為論述目的,就具體運用中的實際問題及其解決措施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電力配網 GIS系統 圖模質量 提升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c)-0055-02
1 河源配網GIS系統的建設現狀
系統主要的管理對象是10kV及以上的配電桿塔及線路上的站房,可為電力企業管理部門提供充分詳細且更為直觀準確的信息依據和決策服務。
2016年河源局自新GIS平臺投入運行以來,始終存在圖物不一致、布局不合理、線路有不明斷點、文字圖形重疊不清晰、設備生成不規范等的大量問題。一方面,該情況嚴重影響了計劃檢修、調度事故處置、運行操作等生產業務,給相關業務帶來較大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源端數據問題嚴重影響了配網調度主站系統單線圖導入工作,繼而影響后續配網自動化高級應用功能部署。
在此情況下,需重點做好:(1)核查GIS單線圖,梳理出存量問題,集中整改;(2)梳理出配網調度主站系統單線圖導入過程中存在問題圖紙,并反饋整改;(3)完善配網GIS單線圖管控機制,把好準入關,確保增量圖紙質量。
2 配網GIS系統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解決配網GIS系統存在問題主要由系統部牽頭,設備部、信息部以及基建部配合完成。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2.1 開展GIS圖模數據質量治理工作
2.1.1 存在問題
河源局配電自動化主站采用與GIS平臺接口獲取配網圖模,已完成接口建設和存量圖模數據的初始化導入。總體上,GIS圖模導入準確率不高,存在線路斷點、畫線走位,線路開關運行編號、自動化開關IP等關鍵屬性未填寫或不規范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配電自動化主站的應用。
2.1.2 解決措施
(1)開展存量GIS圖模數據質量檢查和整改工作,保證配電自動化主站單線圖和模型信息的完整正確,實現配電自動化主站GIS圖模正確率100%。設備部組織各供電所核實源端數據質量,確保GIS單線圖圖實一致、繪制規范和設備臺賬準確性;信息中心負責GIS平臺導出功能完善,確保GIS平臺單線圖和模型信息與導出SVG、CIM文件的一致性;系統部負責配電自動化主站導入功能完善,確保SVG、CIM文件與配電自動化主站單線圖和模型信息的一致性。
(2)總結存量數據質量治理的經驗,建立配網電子化移交、GIS圖模質量管控、配網單線圖發布管理和配網綜合停電管理的協同機制,建立單線圖發布及時性和圖模準確性評價機制,確保新增GIS圖模正確率和及時率100%。加強GIS圖模數據質量管控技術支撐,打通配電網技術支持平臺與配網電子化移交流程接口,固化GIS圖模數據質量管控流程,試點配電自動化主站紅黑圖技術。
2.2 提升配電網可觀測水平
2.2.1 存在問題
2017年初河源局配網自動化覆蓋率54.2%,饋線自動化覆蓋率2.56%,配電自動化終端在線率91.52%;配電自動化主站已實現了與計量系統的信息互聯,獲取到了配變的停復電告警和量測運行數據,但存在配變數據匹配率不高,部分配變停復電告警誤報和漏報、告警延時過長等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問題。
2.2.2 解決措施
(1)提升配電自動化覆蓋率。2018年實現配網自動化覆蓋率75%,饋線自動化覆蓋率32%,配電自動化終端在線率95%,保持配電自動化終端接入率100%,確保具備接入條件的終端全部接入配電自動化主站。
(2)建立常態化的問題分析與處理的閉環管控機制。重點分析配電自動化主站部分未能與計量系統數據匹配的原因,制定改進措施,提升配變信息接入率至80%。完成配變數據“倒推故障點”的功能建設,實現線路的故障定位。
2.3 完成配電網二次安防建設,推動遙控工作試點
2.3.1 存在問題
河源局未開展配電自動化主站安全接入區改造,配電自動化終端安防功能配置率低,配網遙控信息安全基礎條件不足,無法滿足配網無線公網遙控的安全要求。
2.3.2 解決措施
(1)全面推進配電網二次安防建設。開展配網安全防護設備運行情況調研,加強已投運的配電自動化終端側安防設備的運行情況分析;設備部做好終端側安防設備的采購工作,新增配電自動化終端配置安防功能。
(2)推動配網無線公網遙控工作。開展配電網遙控試點工作。對已配置了安防設備的三遙終端進行無線公網遙控試點,實現關鍵配網聯絡點、轉供點開關遙控操作,優先選擇重要用戶、距離長、偏遠、故障率高的線路開展遙控功能。
2.4 完善配電自動化主站基礎軟硬件
2.4.1 存在問題
2017年河源局各縣調僅配置了1臺延伸工作站;同時III區Web功能未開發,主、配網調度系統互聯互通未實現;基礎分析功能未完善,缺乏饋線和配變過載分析、數據質量分析、配電自動化終端在線率診斷分析等功能。
2.4.2 解決措施
每個縣調部署至少2臺工作站,完成延伸工作站加裝;開展Web功能建設,完成主、配網互聯互通接口完善,全面實現主網模型信息、開關變位、保護動作和量測等數據送配電自動化主站;建設饋線和配變負荷分析、數據質量分析和配電自動化終端在線率診斷分析功能,支撐配網大負荷分析以及配電自動化運維。
2.5 配電網技術支持平臺的建設
2.5.1 存在問題
配網調度管理涉及的系統多,建設分散,業務未很好融合貫通,信息未很好集成,新舊系統替換造成部分接口失效。調度員在日常工作中要使用多套系統,由于業務間未有效互通,造成跨系統應用繁雜,影響調度員工作效率。
2.5.2 解決措施
完成配電網技術支持平臺建設,提升配網調度管理支撐能力,建成以配網故障快速復電指揮為核心的配網調度管理功能,實現配網調度、故障搶修與客戶服務的業務協同,實現配電網運行管理相關系統的信息集成和統一綜合展示,10月前完成全部功能建設。
2.6 完善配電自動化主站高級分析功能
2.6.1 存在問題
配電自動化終端數據和配變計量數據目前主要應用于配網調度運行監視,未深化應用數據;配電自動化主站GIS圖模、終端數據和計量數據缺乏智能化手段發現數據質量問題,對配電自動化終端缺乏在線率診斷分析工具,輔助終端不在線原因分析。
2.6.2 解決措施
計劃在2017年10月前全面解決盲調問題基礎上,根據公司“抓領先、補短板、強基礎”的工作部署,進一步深化推進配網高級分析功能建設,完成饋線和配變負荷分析、數據質量分析評價和配電自動化終端在線率診斷分析等功能建設,支撐配網規劃和配電自動化運維管理。
3 結語
截止到2018年1月,河源供電局實現每個縣調部署了2臺工作站,配合中調完成配電網運行管理技術支持平臺初步建設及調試,建立了饋線和配變負荷分析、數據質量分析評價和配電自動化終端在線率診斷分析等功能建設,進行了配網康和-葉吉環網開關遙控工作,實現配網自動化覆蓋率82.65%,饋線自動化覆蓋率達到46.33%,保持配電自動化終端接入率100%,配電自動化主站GIS圖模正確率98%以上,回顧2017年計劃實施的各項措施,從實際效果來看,本次實施各項措施合理可行,有效提升了GIS圖模數據質量,解決了配網盲調問題,達到了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 扈莎莎.基于GIS的電網調度的應用研究[D].安大學, 2011.
[2] 謝天祥,馮濤,王越.基于GPS的Web—GIS在配網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廣東科技,2012,21(11):84-85.
[3] 楊本志.基于配網GIS的電力智能巡檢系統設計與應用[J].北京測繪,2010(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