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懷榮 呂衛文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模式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得到高等院校的培養,從而間接造成面向初中招生的專業性技工院校出現了生源底子薄、素質差的問題。基于此,本文根據技師學院學生的特點與成因,在管理理念、評價模式與措施、以工促學、激發學習興趣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力求通過實施一體化教學的模式,找到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 “虛擬工資法” 以工促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c)-0215-02
1 生源現狀分析
隨著高職院校注冊入學的實施,技工院校的高中生源一落千丈,初中畢業生又重新成為生源的主流。這些五年制高技班的初中畢業學生普遍存在著底子薄、素質差的問題,通過調查與分析,發現其有如下幾方面的成因、特點。
1.1 學習基礎薄弱
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差、游離于學校和老師關注之外,進而學業基本荒廢。最典型的表現是錯別字頻頻出現,有的學生課文讀不下來,新的知識掌握不了,給繼續學習帶來嚴重障礙。
1.2 學習及生活各方面普遍缺乏自信心和主動性
內心極度自卑的同時又非常叛逆,厭惡學習、逃避跟老師與同學的有益溝通。
1.3 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積重難返
由于長期缺乏來自家長及老師的關心、教育或者被過度溺愛嬌慣,他們從小就養成了自私、不負責任的心理,缺乏愛心及公德意識,有些還存在抽煙、沉迷游戲、打架、逃課等惡習。
1.4 學習沒有壓力
很多學生是被家長送進學校,自己不知道學習的目標,對于未來也沒有明確的規劃,在失去了應試教育的束縛后,他們成了零壓力的一群。
1.5 心理問題多,性格差異巨大
由于青春期學生心理閉鎖性,加之初中階段缺乏必要的心理輔導以及部分學生的家庭存在問題,造成有些學生脾氣暴躁、愛走極端。
具有這些特點的學生,在課堂上大多不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往往是老師在課堂上演講,學生則是臺下的“觀眾”。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觀看老師的表演,那些不愛學的學生昏昏欲睡、或沉迷手機之中。這樣的學生,每一位教師都感到非常的難教、難管。而學校的職能與教師的職業操守與要求,又讓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學生,盡力地讓他們成人成才。
因此,如何讓這些被中小學應試教育拋棄的頭腦重新喜歡上學習并學有所成,就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很顯然,我們必須改變原有應試教育的那一套做法采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重新塑造這些應試教育的棄兒,力求真正找到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措施,從而在學習中慢慢改善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
2 關于改變學生學習現狀的思考
2.1 改變管理理念,采用管、疏結合的形式,培養其良好的習慣
管,是為了使學生養成基本的遵守紀律的習慣、衛生習慣、道德素養,這是強制性的,被動的,缺乏人情味的,對于16歲左右的學生來說,只能治標,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必須使用有效手段使其產生主動意識,并且逐步、持續改進,最終達到一個習慣的程度。疏,就是將上述問題分散到實際工作中,只有真正通過有效的工學一體化模式讓學生自發主動的學習,才能從源頭上解決伴隨而來的紀律問題、衛生問題、德育問題。也就是通過工作,產生問題、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從心理上,讓他們認識到哪些可行,哪些不行,為什么不行,我該怎么做,基于心理活動,再結合其他方法,使學生融入工作、融入學習、融入社會。
2.2 采用新的教學管理與評價模式,讓工學真正結合,促進學生自發轉變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賞,都想得到真實的評價,因此,采用何種形式來體現學生的價值,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勞動就成為促進學生自主改變的關鍵點。
電氣工程學院主要專業是機電一體化專業,高技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崗位是設備與控制系統的操作、安裝、調試與維修,鹽城地區機床、涂裝等企業較多,對于設備與控制系統的裝、調、修的技術人員需求也較多。因此,我們引入一些涂裝或機床公司,進行控制柜或系統的安裝、調試,讓工學一體的概念變為現實。在引入企業的同時,在學生管理上推行一種適應工學一體化課程評價體系的“虛擬工資法”,對學生進行工廠化管理,讓工學真正結合。
所謂“虛擬工資法”就是把班級看成一個工程或車間,老師成為車間主任,學生的學習小組就是工廠當中的生產班組。工作時車間主任給各組下達工作任務,各組按照“工資標準”和“分配制度”將任務下發到個人。工作完成后,各組根據個人的完成情況統計“工資數”,期末個人用所得工資購買分數。
實踐表明,“工資”作為工具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3個層次的評價相結合,評價時用掙錢多少來衡量。這樣的評價更客觀、更直接。在一段時間學習后,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企業的“漲工資”模式對成績突出、綜合素質高的學生進行“漲工資”。真正模擬了企業管理模式這樣就能讓學生感受到工作“掙錢”的艱辛、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當然,為企業實際加工產品的工作量,通過折算成一定的金額,對學生進行適當獎勵,以鼓勵學生。
這種模式既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工廠實際工作過程中,真正完成從圖紙繪制、工藝分析、程序編制、設備安裝等各個環節,又與工廠實際工作氛圍高度融合。學生學到的內容多了,學習積極性自然得到了提高。這種模式與名師帶徒相結合,讓學生爭先做老師的徒弟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從而形成一種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
2.3 實施校企合作,以工促學
要想讓學生技能真正大幅度提高,僅僅引入良好的教學模式和學習熱情還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大量的貼近工廠實際的加工訓練才能讓他們練好基本功、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為此,我們必須做到如下3點。
(1)我們需要強化與加工制造類企業的合作,穩扎穩打,建立品牌。以低廉的成本、豐富的人力資源、強大的技術支持,吸引企業,引企入校(或者引產品入校)。
(2)在吸引企業,引企入校的同時,聘請指導,加強交流。因為在運行的前期,老師和學生可能會有不適應,返工率可能會高,易影響交工周期,在此階段可以聘請有經驗的企業人員進行指導。當然,為了實現校企雙方產品加工與完成教學任務的雙贏,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后,必須對外協加工的工作有所選擇,即“第一,篩選典型工作作為工學一體化項目任務;第二,保證此類工作具有一定的生產量以保證學生熟練技能的形成;第三,工作應具有適當的拓展性,能夠實現技能分層。
(3)嚴控質量,強化學生的質量意識。生產過程中,“工件”不再被賦予具體分數,沒有及格與不及格的概念,讓學生明白企業企業里產品只有成品與廢品、合格與不合格之分。從而,在平時訓練中、工作中牢固建立只有滿分和零分的概念,沒有60分和99分的概念。
以上幾點思考,還有待于實踐的更多檢驗,但是將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差生”,成長為一名具有一定實踐技能的合格技工,需要太多人的辛勤付出,引進的、研究出的好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實施過程更需要深入思考、細致工作,相信通過不懈地努力,我們一定能實現學生成人成才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道霖,高曉,韓緒鵬.虛擬工資管理在電子實訓改革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31):134-135.
[2] 張健.“虛擬工資”在職業院校的試行研究[J].商情,2014(20):157.
[3] 張召.試析中職機電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21):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