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瑋 孟高正
摘要:從犯罪學理論角度看,民營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官商勾結鏈條未切斷、外部監管措施不到位是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高發的主要原因。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的刑事風險防控措施需要國家轉變單向治理的固定思維,通過提升民營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切斷民營企業家官商勾結的鏈條,理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加強腐敗行為的外部監督和控制、完善非公領域的反腐敗法律體系以及強化第三方力量的監督、完善民營企業的合規制度來建構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的刑事風險防控機制。
關鍵詞:腐敗犯罪;民營企業家;官商勾結;合規制度;防控機制
中圖分類號:D9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5-0010-03
作者簡介:李瑋瑋(1991-),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在讀;孟高正(1990-),男,漢族,山東臨沂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
一、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的現狀
在2014至2017四年中,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的頻次總計1666次,共涉及14個具體罪名,包括:行賄罪、單位行賄罪、挪用公款罪、對單位行賄罪、貪污罪、介紹賄賂罪、挪用資金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受賄罪、職務侵占罪、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私分國有資產罪。
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各罪名觸犯頻次和占比,見表1。
2014-2017年民營企業家每年觸犯的腐敗犯罪總次數在260到600次之間,呈現遞增狀態。進一步分析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各罪名觸犯頻次和占比,2014-2017年四年中單位行賄罪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職務侵占罪在同年中都處于高頻罪名,但處于相對下降的趨勢;挪用資金罪相對穩定,始終處于第三、第四的位置;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在2014-2016年處于上升的態勢,在2017年有所下降;職務侵占罪、單位行賄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行賄罪、挪用資金罪始終穩定居于每年前五的水平。這說明在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中上述五種罪名是觸犯的高頻罪名,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本文主要針對此五種高頻罪名展開論述。
二、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產生的原因
“有經營業務、錢物來往、權利運行、資源分配的地方,就有貪腐發生的可能。權力機關、社會組織、企業內部都是如此,國有企業與非公企業概莫能外。”[3]從前述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的現狀可知,腐敗已經逐步滲透到非公有制企業中,如對其置之不理,將會致民營企業及民營企業家逐步走入難以控制的地步。從邏輯層面來說,要想實現對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問題的有效防控,必須清楚了解誘發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并在此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具體的刑事防控機制,只有從根源抓起,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清明、社會安定團結、人民幸福康健的氛圍。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是一種十分復雜的社會現象,導致腐敗犯罪的原因也同樣具有多樣性,筆者認為造成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高頻罪名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有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官商勾結鏈條未切斷、外部監管措施不到位以及法律制度不健全。
(一)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
等到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若管理上的漏洞始終沒有填補,都將導致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現象的滋生,在此階段,挪用資金罪、職務侵占罪將會大幅度發生,面對巨額的資金款項,對企業主管人員的自身素質也有了很大的考驗。因而,企業內部管理的規范與否,是導致企業腐敗犯罪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二)官商勾結鏈條未切斷
“只要有權力,就有被濫用的可能。”由于中國特殊國情的存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社會地位、國家的扶持情況,民營企業為了維持自身的正常發展,便會通過非市場化、非透明化、非正式化的手段來尋求政策扶持。在這一過程中,面對市場資源的半壟斷性和政策扶持的行政性,“親近”公權力尋求“庇護”成為民營企業家的“最優選擇”[4]。在這一因素的影響下,官商勾結,濫用權力、超越職權的事情便會持續發酵,行賄罪、單位行賄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犯罪數量也逐年持續激增。如果官商勾結的鏈條不能切斷,企業家腐敗犯罪的現象就不會被遏制。
(三)外部監管措施不到位
從民營企業外部來講,外部監管措施不到位也是導致企業家腐敗犯罪逐年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監管措施有漏洞,沒有了強制力的監管,一旦企業內部有了可以讓企業員工挪用資金、侵占等腐敗犯罪的機會,民營企業腐敗犯罪行為就會很快顯現。而民營企業家的腐敗犯罪行為,也是腐敗成本與腐敗收益共同作用的結果,正是因為這種巨額的利益誘惑,才會促使民營企業家產生了越軌行為的沖動,進而走上腐敗犯罪的道路。企業內部的權力沒有受到應有的牽制和制約,外部監督政策又處于失靈的狀態,這就導致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頻次的高發,因此加大民營企業外部監管也是減少腐敗犯罪的重要措施。
三、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的刑事防控對策
“純粹依靠國家專業力量打擊犯罪,不但會造成財政緊張,而且也會由于過分強調國家對犯罪打擊的主導作用,會無形中排擠其他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5]”事實上,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的刑事防控機制,需要社會多方力量、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只有這樣,才能肅清企業蛀蟲,打擊企業腐敗犯罪。針對上述民營企業腐敗犯罪產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升民營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一個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好壞與否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現代企業經營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對于有效營運資產、加強財務,切斷民營企業家官商勾結的鏈條,強化企業外部監督及提高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深遠的意義[6]。”
要提升民營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首先,要創建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生生不息的財富源泉。如果企業想做大做久,就必須要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而良好的企業文化就是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的一條十分重要的紐帶。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企業員工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員工從內心產生一種情緒高漲、奮發圖強的效應。其次,企業要尊重和關心員工。員工在受重視、受尊重的文化氛圍中,會自覺樹立對企業的強烈責任感,有了這種責任感,員工就會擁有巨大的創造力,為企業發展不斷創新貢獻力量。第三,要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質。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者。”民營企業中的每一位員工都有其擔負的職責,分飾不同的角色,其中管理者是一個團隊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因此,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第四,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執行。企業的穩定和效率,直接受規章制度的影響,健全民營企業的財務制度是優化民營企業內部管理機制、防控民營企業家犯罪,以及降低民營企業家刑事法律風險的關鍵。[4]
(二)切斷民營企業家官商勾結的鏈條
要想從根本上切斷“官商勾結”的鏈條、打破資本與權力的不正當結合,就必須進行市場化改革。首先,要理順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建立公平、透明、開放的交易市場。從民營企業發展的角度看,確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交易環境,減少行政權力對市場經濟活動的干預和限制,避免民營企業家對公權力的尋租,這樣民營企業便可以通過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獲得自身發展所需的資源和機會,從而極大地減少“官商勾結”的現象,降低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的發生率。
(三)加強腐敗行為的外部監督和控制
民營企業外部監督制度存在漏洞,監督不力,讓行為人有了可乘之機,這就要求與企業生產管理密切相關的主管部門要加強外部監督,定期或不定期的排查、梳理生產管理過程中容易發生腐敗犯罪的風險點,并對其進行重點防控。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作為第三方力量,在經濟發展和企業管理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彌補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不足。
(四)完善非公領域的反腐敗法律體系
“腐敗是我們社會面臨的最大威脅。只有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化標本兼治,保證企業管理人員清正、清廉、清明,才能跳出企業發展的歷史周期,確保民營企業長遠發展,保持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新常態。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企業內部形成利益集團。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民營企業內部腐敗問題的力度。不管腐敗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緝拿歸案、繩之以法。”
目前,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高速發展,需要國家完善非公領域的反腐敗法律體系,將民營企業納入到全社會預防、懲治的腐敗犯罪治理體系中,要充分發揮紀律檢查部門、檢察院、公安機關等專業部門的作用,查辦民營企業家的貪污賄賂行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瓦解民營企業內部形成的利益集團。推進反腐敗國家的立法,建設覆蓋紀檢監察系統的檢舉舉報平臺,強化不敢腐的震懾力,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進一步加強對民營企業家貪污賄賂等腐敗犯罪的整治和預防[7]。
(五)提高民營企業內部黨員的法律意識
反腐敗需要法治的保障,江澤民同志也曾反復強調:要依靠發展民主、健全法治來預防和治理腐敗。自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們黨一直明確法治的重要性。健全的法治才是遏制腐敗行為產生的震懾力和強制力,而法治的健全卻需要黨的號召,法律實踐工作者的身體力行以及廣大民眾的認可和遵守,民營企業內部的廉政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為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減少民營企業內部的腐敗犯罪幾率,要強化黨員同志的模范帶頭作用,在民營企業內部也要設立黨組,強化黨的領導,減少腐敗犯罪的侵襲,用政治標準衡量民營企業內部的監督體系。在民營企業內部設立紀委監察,對企業內部的違法犯罪進行監督,這也是強化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的一種必要措施。定期開展黨文化宣傳、黨風廉政建設,強化民營企業內部黨員模范先鋒的帶頭作用,帶頭遵紀守法,將腐敗犯罪扼殺在搖籃之中;帶頭檢舉揭發腐敗犯罪情況,將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對社會市場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提高民營企業內部黨員的法律意識、法治思維,從思想源頭上解決企業腐敗問題。
(六)完善民營企業的合規制度
民營企業合規管理工作的機制是預防、控制、監督、問責。在預防階段做好制度與流程的設計,強化風險評估預警和合規培訓工作;民營企業依托合規事項登記報告、重要事項合規審查、建立合規檔案等方法實施企業內部流程的控制;通過合規舉報調查、合規評價、合規審計和測試等手段來達到監督企業腐敗犯罪發生的目的;以完善的處罰措施、問責機制,固化合規管理的成果。從而實現民營企業管理領域、腐敗犯罪環節的預防控制和嚴格把關。
要實現民營企業的合規制度的完善,需要健全合規管理組織架構,形成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明確和落實合規管理責任制,確保責任明確、全面覆蓋、全員合規,形成一種各負其責、協同聯動的工作狀態。完善合規管理制度和流程。第二,要完善合規管理制度規范,做到有規可依,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要求,促進民營企業依法管理、持續發展。第三,要嚴格相關事項登記報告和審查制度。杜絕民營企業利益輸送或利益沖突。第四,要加大違規舉報及查處力度。強化違規行為調查處理程序,對企業腐敗問題,做到件件有登記、有調查、有處理、有反饋,及時發現和消除腐敗隱患、懲戒腐敗犯罪行為。
四、結語
企業家腐敗犯罪問題是世界各國內部存在的通病,我國的腐敗現象也在大面積的擴展,各行各業,腐敗無處不在。腐敗問題不僅危及和損害法律的權威性和有效的實施,而且破壞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動搖社會的政治根基。迄今為止,腐敗現象已經對黨、國家和社會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和隱患,加大反腐敗的力度是我們黨長治久安、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必要措施。
[參考文獻]
[1][加]里克·斯塔彭赫斯特,[美]薩爾·J·龐德,主編.反腐敗:國家廉政建設的模式[M].楊之剛,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1.
[2]張遠煌,等.企業家腐敗犯罪報告[M].北京:北師大中國企業家犯罪預防研究中心制,2018.4.
[3]范樹勛.企業反腐攻略[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3.
[4]梅傳強,張永強.民營企業家腐敗反罪的多元化治理[J].云南:云南社會科學,2016.4.
[5]吳之歐.從“配合”到“疏離”到“參與”——論中國企業在犯罪治理中的角色變遷[J].法學雜志,2011(4).
[6]楊炯,李榮楠,操宏均.廣東順德企業家犯罪實證分析及防控對策.張遠煌,陳正云,主編.企業家犯罪分析與刑事風險防控(2012-2013卷)[J].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90-191.
[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十九大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