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男
摘要:認罪程序是各國法律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英美法系國家中,學者們把被告人的認罪程序以及通過認罪促成結案的案件處理程序稱作“辯訴交易”。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被稱為“中國版辯訴交易”,體現了中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保護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兩者之間既有相通,又有區別,應該進
一步加以研究。
關鍵詞:認罪認罰從寬;辯訴交易;速裁程序
中圖分類號:D9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5-0210-01
一、辯訴交易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概述
美國司法界對于辯訴交易的定義是“在刑事案件中,被指控者通過律師與公訴人進行協商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協議的程序”①。加拿大將辯訴交易解說為:“通過被告做有罪辯護而反過來得到一些利益的允諾的任何協議”,之后又將其定義為:“由被告人作有罪供述而相應的檢察官同意或者避免采取某一特定行為程序而達成的交易”②。
從正面看,辯訴交易制度能更好的實現正義。由于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及取證能力的限制,可通過案發后的調查再現案件的全部真相是極難的。在此情況下,如果在庭審過程中因為證據問題使實際上有罪的被告人得到了無罪判決,或沒能得到應該有的懲罰是社會不能接受的。
辯訴交易制度在提高訴訟效率和節省司法資源的同時也伴隨著許多的批評和反對的聲音。
首先,辯訴交易有違憲法原則。為防止“刑訊逼供”等方式而使犯罪嫌疑人蒙受不白之冤,許多國家在憲法中都明確規定了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但辯訴交易制度自產生以來就一直沖擊著憲法中的規定,辯訴交易的本質是以國家刑罰權的讓步換取被告人的認罪,如此一來就很可能會侵害公共利益。其次,施行辯訴交易制度很有可能會出現權力的濫用。在實踐中,法官作為重要的審判機關被限制了作用,審判活動主要變成了檢方和辯方直接進行協商交易,法院只能在有限的操作空間里監督控辯雙方的協商交易過程。最后,辯訴交易有違對抗制庭審。在辯訴交易中,法官很少駁回辯訴交易的結果,檢察官除了擁有傳統的調查取證、指控質辯權力以外,還對案件能否定罪和刑期長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在“刑事寬和”理論的影響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推出的一項刑事司法制度,體現了對犯罪嫌疑人的權益保護。“最高法”、“最高檢”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界定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對于指控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意見并簽署具結書,可以依法從寬處理”③。
對于認罪認罰從寬案件,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主要有三種程序制度,分別是當事人和解的案件訴訟程序、速裁程序、簡易程序。另外,我國現有的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關的制度有:檢察院酌定不起訴、行賄人污點作證免訴制度、自首、立功制度。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辯訴交易的不同點
(一)主要目的
我國刑事訴訟實踐中,“取證”是最重要的目的,實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主要是為了增強控方的證明能力而盡量多的獲得被告人的口供,從而達到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因為我國刑事訴訟法只對問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取口供有相關規定,但是沒有規定專門的認罪程序,這一點與美國有很大的區別。
(二)適用范圍
在美國,辯訴交易制度的適用非常普遍,無論是最普通的交通事故亦或是重大殺人案件,檢察機關都可以與犯罪嫌疑人之間進行辯訴交易。但在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范圍并不明確,但從《試點工作辦法》中可得知該制度的適用并未限定在某幾類特定案件中,只是為其規定可適用于特別程序中的一審輕型案件。在犯罪嫌疑人認罪的前提下,控辯雙方就認罪所達成的“從寬”范圍主要針對刑期的減免。
(三)交易規范化
在辯訴交易中,控辯雙方具體進行協商的條件、內容、程序、后果已經為成文法或判例法所認可,是已經規范化、制度化的辯訴交易。而我國的認罪認罰制度我國試點工作剛剛起步,關于認罪的時間、內容、態度、從寬標準、量刑幅度的規定還處于空白的狀態。雖然控辯雙方的協商有如不起訴制度等的法律規范支持,但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本身缺乏明確的規定。
三、總結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一個被視作“中國式辯訴交易”的制度,是我國刑事司法在總結了前人經驗后,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再結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而經過社會長期實踐的產物。該制度能通過對不同案件、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程序,實現案件的“繁簡分流”,從而減輕司法資源緊張的壓力,提高刑事訴訟效率,保證辦案效率。通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不僅能從運用實體法和刑事程序法的角度來抑制犯罪,而且能使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
雖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辯訴交易有諸多不同,但辯訴交易在司法實踐上的良好運行能為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發展提供很好的范本,兩者之前的“同”可互相借鑒,“異”可相互比較。
在經歷了對美國辯訴交易制度的考察和我國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契合中國的刑事司法理念和法律傳統的,但同時也應在完善該制度的過程中注意與中國司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使該制度能夠帶來良性循環,真正植根于中國的司法環境中。
[注釋]
①李萍萍.關于辯訴交易制度的理性思考[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0.7.
②江禮華.外國刑事訴訟制度探微[M].法律出版社,2000.
③《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