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七大法律部門為主干,形成的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所組成的法律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民法處于基礎性的地位。自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時代是我國法治事業發展大時期,也是民法事業發展的大時期,我國在這期間取得了巨大進步與成績。在民法事業建設中,商法的日益規范化,頒布了合同法、物權法等系列民事法律的制定,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框架,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
關鍵詞:民法總則;商法;商法規范限度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5-0229-01
作者簡介:陳凈爽(1997-),滿族,遼寧丹東人,沈陽師范大學,本科在讀,法學專業,研究方向:法學。
通過民法總則對于商法的設置與規范,促進我國商法的體系化,是解決我國現行的民商事法律中缺失體系性的有效途徑。隨著我國經濟取得飛躍性發展,在商業經濟活動中,有關于財產領域的問題上,財產權利“動靜”的區分不再是涇渭分明,物權和債權變得更為交錯。在民法總則設置商法規范方面,突破傳統大陸法物權、債權二元權利結構,建立全新的更適應時代背景的新型財產權利機制成為現在法治工作的關注焦點。
一、民法總則設置商法規范的必要性
民法總則設置商法規范是在新的時代經濟形勢下所做出的必要的法律規范調整。第一,從整個國家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民法必須是要作為全國人民從事民事活動的一種具體的基本的行為規范的準則。我國公民在從事商行為時也應該遵循具體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因此,民法總則中應設置對于商法規范的法律法規。第二,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市場行為規范的角度來看,民法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法律規范準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無數個市場交易促成的結果。市場交易的本質就是合同與財產。合同與財產,是需要以規范的法律條文為準繩。第三,民法是我國民事案件的基本準則,我國屬于“大陸法系”,并非“法官造法”,因此為更好地處理商業行為中的案件,需要民法總則設置商法規范。第四,民法在一次次的修正中日益變得完善,逐漸呈現出體系化與規范化的發展態勢,民法不再是過去傳統意義上的“民法”,民法的“誠實守信”原則與“公序良俗”原則逐漸成為統帥民法的基本原則。這對于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要對象的商法的發展來說是一大調整。
二、民法總則設置商法規范的新形勢
現代社會,隨著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變遷,為了給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民法總則日益變得體系化、多元化、規范化,這與民法分則的細化設計是密不可分的。在商業經濟活動中,有關于財產領域的問題上,財產權利“動靜”之分觀念的區分不再是涇渭分明,物權和債權變得更為交錯。在今天,大量的有價證券等成為新型的民事權利的客體。
現代社會,民法的規范基礎發生了很大的變動,由以前的“行為本位”逐漸的向“資源本位”進行傾斜與過渡,也就是說由以前的以人類利益為中心逐漸的向以有責任的人類利益為中心轉變。具體來說,商法中的合同法領域,民法原則上是按照契約自由原則,利用各種手段和途徑來確保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權利,例如設置誠信原則,或者是在合同中對于弱勢群體的定向保護,或者關于對合同效力的確定以及合同效力的法律解釋的傾向性保護。
三、民法總則設置商法規范的限度及其依據
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進程緊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發展腳步,民法總則設置商法規范以此來適應發展著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法律犯規完善的要求。
第一,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在民法總則設置商法規范的過程中,應防止相關利益集團對于立法過程的負面影響,應該廣泛充分地調研吸收全國人民各方面的意見,正確的反映人民群眾的真實意見,民主立法是科學立法的重要前提,民法總則設置商法要尊重好、維護好、保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例如《物權法》在13年的修正歷程中,前前后后經過了八次的審議聽證。正是這一歷時長久的立法過程才確保了《物權法》的立法質量與實施權威。
第二,法律法規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系的。社會在發展進步,法律法規也需要與時俱進,以此來滿足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進步的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研究表明市場經濟發展的越快,開放的程度越高,對于社會主義法律法規的要求也就越高。民法總則設置商法是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第三,民法總則設置商法,是在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私權的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保障好公民的私權,是對于我國公民民生的最大保障體現。同時,也要加強對于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的保障,民法總則對于商法的設置,是實現社會公平分配的有效途徑,有利于最終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四、結束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滿足了我國實現“依法治國”的要求,是我國在法治建設進程中豎立起的一座里程碑。民法總則設置商法,促進我國商法的體系化,是解決我國現行的民商事法律中缺失體系性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建立全新的更適應時代背景的新型財產權利機制。
[參考文獻]
[1]陶源.淺論現代民法的發展趨勢[J].商業研究,2004,14(總第298期).
[2]殷萍.最密切聯系原則在我國《合同法》中的適用及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0.1(下).
[3]趙旭東.改革開放與中國商法的發展[J].法學月刊雜志社,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