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政府購買服務。在實際工作中,政府購買服務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就從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暴露出的問題入手,通過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政府購買;社區矯正;非盈利機構
中圖分類號:D92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5-0287-01
作者簡介:吳艷云(1987-),女,湖南永州人,本科,任職于株洲縣人民檢察院,研究方向:刑事執行檢察。
在社區矯正工作的實際開展中,由于缺乏專業矯正團隊,政府沒有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和非盈利機構的合作不平等不規范,導致矯正效果沒有滿足預期。各地政府為此積極尋求解決辦法,開始嘗試把社區矯正和政府購買服務進行結合,并在實際落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出現哪些問題
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有諸多益處:政府職能轉變被進一步推進,加快服務型政府的轉型,節約財政開支的同時也提升了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社區矯正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也可以得到提高。但是無論是政府購買服務,還是社區矯正工作,在我國都還處于初級階段,遠未發展成熟,服務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質量都還得不到保證,和國外同行業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兩者的結合不可避免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一)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化
制度化不完善不成熟不系統,必然帶來實際工作缺乏方向和可操作性。首先,政府在購買社工服務時,沒有明確的專門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很多地區,基本還是依靠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等制度來進行指導和保障,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專項支出并沒有得到明確的文件規定的保證,也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和采購標準,在實際操作中隨意性比較大,造成工作上的混亂局面。其次在法律法規層面,也沒有出臺和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相對應的法律規定,只能在規范性文件的指導下展開工作,地方上即便出臺了指導性意見,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和實際情況不符,很難實現[1]。
(二)非盈利機構缺乏競爭力,實力薄弱
我國的社會結構正處于一個轉型階段,非盈利機構普遍缺乏強有力的組織力量,自主開發發展空間的能力很弱,過分依賴于政府,離不開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在實際工作中,離開了政府的支持,很多服務工作就無法實現。由此產生了政府部門的強勢地位,對于服務工作占據了主動權和支配權,非盈利機構因此缺乏獨立性,受政府的限制太多,也阻礙了自身專業水平的發揮。
同時我國的非盈利機構自身也存在諸多不足,比如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專業,專業人才的缺失,缺乏政府要求的資質等。這些問題和缺陷導致有些機構在提供社區矯正服務時很難達到政府的要求,由此造成了公信力的下降,也阻礙了政府購買社區服務工作的進一步推進。
(三)評估和監督缺乏
政府對社會服務的購買實質上就是委托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并支付相應的酬勞。而社會組織如果缺乏監管,就有可能提高服務價格,降低服務品質,以獲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實際工作開展中,政府在購買服務后,對于服務過程缺乏科學專業的監管,對結果評估也還是依照傳統的行政化方法,缺少科學性和系統性。這些都會影響到社區矯正服務的最終效果。
二、如何完善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
(一)從政策、制度、法規上進行完善和健全
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要做好配套工作,非常重要的就是與之配套的政策法規和措施。各地政府在科學評估自身財政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根據科學規范的原則,對經費管理和工作計劃作出統籌安排。對服務標準要作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加強對服務質量的監管。對于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要有規范科學的實施細則并嚴格執行。
法律層面的工作也不可忽視,特別是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對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明確有關主體的地位和責任,確立這種購買行為的有序性和合法性。
(二)鼓勵和推動非盈利機構的發展
作為社區矯正服務的提供者,非盈利機構的發展直接決定了服務的質量和持續性。政府應該明確定位,為非盈利機構提供相對寬松的發展環境,積極為這些機構組織打造交流和發展平臺,以平等的姿態開展合作。作為非盈利機構自身也要加強建設,完善內部的組織管理,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特別是服務能力和項目執行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社會公信力,獲得政府和社會的廣泛信賴,才能獲取更多的發展機遇。
(三)加強評估和監管
對于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的評估,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工作效率的評估,也就是說用一定的財政資金購買了多少社區矯正服務,是否在資金的使用上達到了最大的邊際效應。另一個就是購買的服務的效果的評估,這需要專業的評估人員和體系,制定出科學的考評辦法和標準,對服務質量作出細化和量化,得出標準化的指標,從而做到評估的科學規范。在監管層面上,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監管體系,即內部監管、財政監管、審計監管和社會監管結合起來,對服務流程和結果進行全面監管,確保服務質量和效果[2]。
三、結束語
作為一項全新的工作,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需要政府具備改革創新的精神,在實際工作開展中糾正意識,不斷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制定具體明確的規范要求,遵循政府職能轉變的原則,積極做好社區矯正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葉大鳳,覃麗芳.政府購買服務:一個社區矯正的實踐樣本及啟示[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7(7):62-69.
[2]苗泳,邢玲.完善政府購買社區矯正社會服務制度的思考[J].中國司法,2017(4):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