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國土資源的調查開始全面使用遙感技術。所謂遙感技術就是通過人造衛星上的遙感儀器,對地球表面進行感應遙測,進而實現對我國國土資源信息的獲取。一般情況下,所采用的是電測波,通過運用現代化的運載工具和傳感器,實現遠距離目標自身特性的獲得。隨著我國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的采集和數據分析技術越來越成熟。通過采用相應的方式,可以實現遙感信息和GIS以及GPS新技術的聯合使用。通過運用遙感技術,能夠實現我國國土資源信息的快速獲得,提升我國對國土資源信息的全面掌控水平,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我國目前國土資源遙感技術中仍舊存在很多相應的問題,需要利用針對性的方法和對其進行解決。
關鍵詞:國土資源;遙感;綜述
中圖分類號:TP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211
1 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的主要發展情況
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的使用起步相對較晚,這主要由于我國科技發展起步較晚。但是隨著我國對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的重視,開始對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進行全面發展。我國自1950年開始,組建專業的飛行隊伍,開始進行航攝和應用,但是開始的應用水平和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在進行實際應用時,由于技術水平有限,所獲得的相應數據很少,無法進行有效的數據分析和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1970年我國反射了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在1975年獲得了衛星相片。通過引進和開發,使用國內外專業遙感數據圖像處理,能夠獲得相應的數據。通過后續開展的遙感數字圖像處理方法和研究,可以獲得相應的區域地質調查信息和地質災害信息。通過新技術的使用,目前已經實現了在土地中利用動態監測,在山區中使用冬天監測尋找礦物質的微波遙感技術方法。通過這樣技術的使用,能夠實現對山區相應礦產的全面了解,可以實現對土地的全面控制。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本身存在很多相應的地質問題,利用遙感技術可以實現對海域島礁以及水深的遙感探測,對于全面提升我國沿海數據獲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 我國國土資源遙感發展趨勢探討
2.1 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發展的主要差距
我國目前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的基礎性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很多相應的遙感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發力度不夠,導致我國對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的開發和使用存在一定力不從心的感覺,導致我國的遙感技術可持續發展受到了影響。而且到目前為止,我國雖然發射了自己的衛星,但是由于自身技術條件相對較差,很多地方和國外的衛星相比仍舊存在一定差異,對于很多數據的處理和形式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對于數據的獲取和圖像處理等方面,目前仍舊存在處理過于粗糙的問題。對于我國目前所使用的很多計算機軟件,本身需要進行全面的綜合性改造,提升技術水平。但是很多圖像處理軟件還需要使用國外的軟件,導致無法滿足軟件的自給自足。對于我國的3S技術來說,起步比較晚,因此在很多技術的使用方面,存在相應的問題,導致我國遙感技術存在相對落后的問題。而且我國的遙感技術力量比較分散,并沒有集中的力量,也缺乏較為完整統一的規劃和管理。
2.2 國土資源遙感發展趨勢
未來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的發展一定是統一性多樣性的發展。所謂的統一,就是建立較為統一的目標,通過多方面技術的融合,提升整體的發展動力。但是對于不同的問題,需要進行分散的研究,提升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的多樣性發展,為我國未來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的發展,開辟更多道路。通過多個平臺的使用,開展全面的航空3S集成技術的發展水平,對于遙感技術,需要使用全面的地質填充圖,對礦產資料以及城市等地理信息,進行匯總整理和綜合管理。
為了全面提升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需要對國內外的遙感技術進行全面的引進和使用,提升我國遙感技術的發展水平。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利用數據庫對波普數據以及信息系統進行全面的研究。對于機載和星載成像廣譜,進行全面的深入研究,并以此實現礦物填充圖的獲得。利用高分辨率和高廣譜的數據,對航天以及航空遙感數據,進行檢測技術的研究,并以此獲得我國國土資源技術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和不斷進步。
3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正在逐漸和計算機智能技術進行全面的結合,通過不同技術的綜合使用,可以提升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的使用水平,對于獲取我國國土資源信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我國目前國土資源遙感技術中存在的相應問題,可以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對目前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全面提升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水平,實現我國國土資源遙感技術問題的全面解決。
參考文獻
[1]田振君.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7(7).
[2]庾樂.遙感技術在線性工程生態環境調查中的運用[J].通訊世界,2017(16).
[3]聞靜.淺談遙感技術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4).
[4]孫玉英,曹瑞軍,金成德.遙感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林業科技情報,2016(1).
[5]馬浩錄,賈留元,張芳.黃河遙感技術的發展及前景展望[J].人民黃河,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