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欣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我國社會進步,我國的城市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在這樣的狀況下,為了保障我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關單位需要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建設單位在相關作業操作時,都重視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本文基于此,著重分析論述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的保護關系。
關鍵詞:城市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研究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214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城鎮數目的增多,我國城市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在這樣的狀況下,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國的城市建設部門在實際的作業過程匯總加強了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以此促進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的和諧相處。本文就此,著重論述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希望促進城市環境與景觀的和諧相處。
1 立足協調發展原則開展城市建設
作為系統性工程,城市建設項目在落地實施之初,就需要做到統籌安排,長遠規劃,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和諧發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立足協調發展的選擇進行相關操作,具體內容筆者進行了下述的總結。
1.1 實現城市住宅、社區及文化設施的綜合建設
隨著時代發展進步,人們的物質精神需求進一步提升。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國的城市規劃建設人員需對城市居民住宅、社區與文化設施的建設,從而滿足居民對多樣化住宅的需求。不僅如此,在相關作業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促進和引進智能化、信息化、節能化等新型住宅的規劃建設,并保障居住環境與基礎配套的協調建設,并帶動良好人居環境的創建。
1.2 充分考慮水資源承受能力
作為生命之源,水資源不僅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也對城市工農業的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工作人員需要依據城市發展的實際狀況,合理化運用水資源。
目前,我國的許多城市在運行發展的過程中都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缺乏問題。城市規模在擴大建設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承受能力,不可盲目擴大城市規模。
工作人員還需要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進的原則,并實現節流優先,治污為本工作的穩步開展,促進水資源的優化利用,統籌考慮城市供節水工作和中水重復利用設計,保障水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保證人民生活用水,兼顧工農業和其他用水。
1.3 努力保護、改善城市環境
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保護環境工作的開展往往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我國城市環境的改善,并抑制環境污染問題。目前,盡管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國整體的環境污染形勢仍舊研究。相關的數據調查顯示:我國的大氣、水體污染較為嚴重,63%的城市空氣質量超過國家的二級標準,65%的城市出現污水污染問題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有效率僅為61%。
城市的建設規劃部門需要積極開展城市環境的保護工作,并促進城市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控制環境的污染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工作人員需要加快污染處理設施的配套建設工作,并促進污染治理能力的增強。有關單位還需要依據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促進城市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并加強對于高新技術的合理化運用,促進城市清潔能源的建設以及優化。
工作人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需要以科技為先導,強化災害預報及綜合減災規劃建設,促進城市防災、減災能力的增強和設施的完善。
2 開展環保宣傳教育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城市環保工作的穩步開展,我國的城市建設規劃部門需要科學的開展城市環保宣傳教育工作,從而由此號召社會各界的人員參與到城市環保的建設作業中去,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可持續開展。
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宣傳力度,從而以此為基礎促進居民環保意識的加強,并帶動環境預防工作的穩步開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通過社會媒介加大宣傳,并借助各種生態環境保護網站進行宣傳。工作人員需要積極開展一定的輿論宣傳工作,從而增強環境保護人事,帶動環保自覺性的提升。
3 結語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環保效益的提升,國家各職能相關部門應采取各類措施進行作業。本文著重論述了立足協調發展原則開展城市建設措施:實現城市住宅、社區及文化設施的綜合建設、充分考慮水資源承受能力、努力保護、改善城市環境,并就開展環保宣傳教育進行分析。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以及技術發展,我國的城市環境與建設工作必將獲得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渺,方自力,王蒙,等.基于CA-Markov模型的溫江區土地利用格局變化預測[J].四川環境,2015(1):65-70.
[2]李斌.重慶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論重慶建筑業對環境的影響與保護[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1):22-24,17.
[3]蔣思琦,何建華.基于多智能體的城市生態保護紅線多情景模擬[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6(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