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澤霞
(江蘇理工學院,江蘇常州213001)
21世紀以來,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高技術產業已成為各國的戰略性先導產業,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情況不僅能體現一國的技術實力,也預示著一國的后續競爭能力。我國的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情況如何,可從高技術產業的出口復雜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要了解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的現狀,必須對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進行測度,本文采用問澤霞(2016)的測度結果來說明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出口復雜度的現狀。問澤霞在測度時采用的是Hausmann(2007)的方法,樣本國為包括中國在內的47個主要高技術出口國,高技術產業的分類采用OECD的方法,將高技術產業分為醫藥制造業、航天航空制造業、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和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五大類,五大類高技術產業的SITC Rev.3編碼依據聯合國貿易統計數據庫分類分別為:54、792和71319、74183和 872、75、76和 77。最終測度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來,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復雜度除2009年因金融危機的影響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表現出上升的趨勢,從1999年的19697.65美元上升到2008年29143.32美元,2009年降為27297.93美元,2010年開始恢復,但仍未達到2008年的水平。2011年后又進入上升通道。
1.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復雜度呈上升趨勢,但增速放緩

圖1 1999-2013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及其增速變化趨勢圖
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在1999-2013年期間,呈現出上升趨勢,特別是1999-2007年期間,上升趨勢比較明顯,2009年后其有上升趨勢,但趨勢變得不太明顯。這一變動趨勢通過出口復雜度的增長速度看得更為清楚,2007年之前,其增速相對較高,但金融危機過后,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不僅增速不高且呈下降趨勢。
2.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水平不高

表1 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復雜度測度結果 (單位:美元)
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雖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其一直低于47個樣本國的均值(見表1),且其與均值的差距在2009年前是不斷擴大的,2010年開始其與均值的差距才逐漸縮小,但仍達不到平均水平。且從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在47個樣本國中的排名來看,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在樣本國中的排名呈下跌之勢,從1999年的32位波動跌至2010年的46位,2011年以后有所回升,排在第44位,處于47個國家中后幾位。由此可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水平不高。
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上升的原因可從測度方法和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特征中找到答案。

圖2 1999-2013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加工貿易比重與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變動圖
1.測度方法原因。由于出口復雜度是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加權平均值來衡量,而權數又與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及各類高技術產品出口額正相關。因我國自1999年以來不僅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斷增長,且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也快速發展,出口貿易額從1999年的247.04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6552.12億美元,從而使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測度結果不斷上升。
2.貿易方式的原因。由于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主要特點是以加工貿易為主要貿易方式,1999-2007年期間我國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的高技術產品比重都在86%以上,2007年高達90.2%,之后雖然逐年下降,2013年比重仍然達65.3%。從圖2可知,我國高技術出口中的加工貿易比重在2007年前是上升的趨勢,2007年后處于下降的態勢,而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除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下降外,其他年份都處于增長狀態。即2007年之前,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的不斷提高得益于我國加工貿易比重的升高以及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和國內的經濟增長。

圖3 1999-2013年我國各類高技術產品出口比重變化圖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的COMTRADE數據庫計算而得

圖4 1999-2013年我國各類高技術產品PRODY指數變化圖
3.出口結構變化的原因。2007年后,雖然我國加工貿易比重一路走低,但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仍在不斷增長,這種增長不僅是因為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額及國內經濟的增長,還受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商品結構發生了變化(見圖3)的影響,我國高技術產品中的75(辦公設備)出口逐年下降,2013年已從之前的我國第一大主要出口高技術產品跌為第三大出口產品,76(通訊設備)出口比重略有下降,而77(電子設備)出口比重不斷上升,2011年以來,已升至我國第一大高技術出口產品。在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各類產品所包含的技術含量(即PRODY指數)也在發生變化(見圖4),75、76和77類產品的PRODY指數都在上升,但77類產品上升得更快,于2007年開始高于75類和76類產品。出口的增長、出口產品技術含量的提高以及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出口增長得更快,抵消了加工貿易比重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得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出口復雜度仍能繼續提高。
由于我國是通過抓住跨國公司在全球進行價值鏈布局的機會加入到國際分工中的,特別是我國的高技術產業,其出口主要以外資企業為主體,1999以來外資企業出口的高技術產品比重基本都在84%以上,2005年高達91.55%,而外資企業在我國主要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行高技術產品出口以充分利用我國的廉價勞動力,這就導致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水平不高。
2009年以來,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上升速度開始放緩,并呈現下降趨勢,一方面是我國加工貿易在高技術產品出口中的比重下降所致。由于加工貿易比重下降,使得我國從發包方得到的高技術含量的原材料與配件減少,從而使包含在我國高技術出口產品中高技術中間品減少,出口復雜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機以來,世界貿易低迷,使得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速減緩,同時我國經濟增速也有所減緩,出口復雜度增速放緩也是情理之中了。
通過研究發現,在1999-2013年期間,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呈現不斷上升、水平不高、增速放緩的特征。呈現這種變化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加工貿易在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中的比重變化、高技術產品出口結構的變化及國際貿易和國內經濟發展的變化所導致的。隨著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中加工貿易比重的進一步下降,一般貿易在高技術產品出口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我國要提高高技術出口復雜度必須通過進一步優化高技術產品出口結構、提高一般貿易高技術產品的技術含量實現,而要做到這兩點,我國高技術產業只能通過自主創新,加大研究投入等方法來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水平,增加我國高科技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1] Hausmann R.,D Rodrik.Economic Development as Self-discovery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1):1-40.
[2] Lall Sanjaya,Weiss John and Zhang Jinkang.The“Sophistication”of Exports:A New Trade Measure[J].World Development,2005(34):222-237.
[3] Hausmann R.,J.Huang and Rodrik D.What You Export 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1-25.
[4] Schott Peter.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Chinese Exports[J].Economic Policy,2008(21):5-49.
[5] 黃永明,張文潔.中國出口復雜度的測度與影響因素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1(12):59-64.
[6] B.Xu.Measuring China’s Export Sophistication[J].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2007(2).
[7]杜修立,王維國.中國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及其變遷:1980-2003[J].經濟研究,2007(7):137-151.
[8]湯 碧.中國高技術產業價值鏈地位的測度和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學動態,2012(10):65-70.
[9]問澤霞.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復雜度的測度與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16(19):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