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順莉,張英杰
(臨沂大學商學院,山東臨沂27600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其重要體現之一就是城鄉居民收入迅速增長。但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仍然是當前中國面臨的突出問題。
眾所周知,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其發展為城鄉居民提供了融資支持,增強其資本要素水平,進而增加收入能力。但由于金融資本的逐利本性以及金融機構對風險規避的思慮,使得金融資源的配置在中國普遍呈現出“城鄉二元性”,即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傾向于城鎮,農村融資相對困難。這種“愛富嫌貧”的城鄉金融發展態勢必然影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臨沂市作為山東省人口規模和地域面積最大、管轄行政縣數目最多、經濟總量排名居前的地級市,在山東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之一的“西部經濟隆起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全國相類似,臨沂市同樣存在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成為了當今臨沂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的“瓶頸”之一。
對于區域金融發展和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研究,前期已有較多的文獻,近幾年,許多學者建立了關于區域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的計量經濟模型來考查二者之間的依存關系。葉志強等(2011)基于中國省級層面1978~2006年的面板數據,構建計量經濟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區域金融的發展顯著地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1]陳恩和黃桂良(2009)利用1978-2008年廣東省的數據,實證分析顯示,金融發展規模的擴大和金融發展效率的提高均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2]張俊偉(2017)基于2001-2015年的江蘇省的數據,實證檢驗了區域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發現金融發展規模顯著地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3]
本文以山東省臨沂市為例,利用其管轄的九個縣2001-2013年的年度平衡面板數據,實證分析區域金融發展對其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效應,這對于縮小臨沂市城鄉收入差距,推動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理論研究表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本文在研究區域金融發展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關系時,在考慮到區域金融發展這一核心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變化影響的同時,選取了其它一些比較關鍵的影響因素作為控制變量納入到計量經濟模型中;為消除模型的異方差,將選取的各變量取自然對數。
本文構建如下的面板數據計量經濟模型(方程1):

其中,i=1,2,...,9 代表臨沂市 9 個縣的截面個體;t=2001,2002,...,2013 代表樣本觀測時期;Gapit是被解釋變量,表示第i個縣第t年的城鄉收入差距;Bankit是解釋變量,表示第i個縣第t年的區域金融發展水平;Xit表示第i個縣第t年的各個控制變量;j=2,3...,7表示6個控制變量;α是截距項;β1和βj是待估參數(或回歸系數);εit是隨機誤差項。
1.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Gap表示城鄉收入差距。已有的文獻中度量城鄉收入差距的指標有多種,如城鄉居民收入之比、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之比、基尼系數、泰爾指數、變異系數等,最簡便、最直觀、最常用的就是城鄉收入之比。本文采用城鄉居民名義收入之比(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來度量城鄉收入差距,其值越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大。但縣級數據在統計年鑒中沒有公布縣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借鑒楊志海等(2013)的作法,用縣域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代替縣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因縣域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稍高于縣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致使縣域的城鄉收入差距測算值Gap就偏高一些。
2.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Bank表示縣域的區域金融發展水平,采用縣域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占縣域的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來度量。
3.控制變量
為了提高所構建模型的擬合優度,同時也避免因遺漏變量造成模型參數的估計量在小樣本下有偏和大樣本下不一致,本文以經濟理論為基礎選擇以下控制變量,控制了除了區域金融發展外的其他影響縣域城鄉收入差距的一些關鍵因素。一是經濟發展水平Pgdp,采用人均實際縣域地區生產總值(GDP)來度量。二是城鎮化Urban,采用縣域的城鎮化率來衡量,即縣域的城鎮居民常住人口數占縣域總人口數的比例。三是工業化Industry,采用縣域第二產業增加值占縣域GDP的比重來度量工業化。四是固定資產投資Invest,采用縣域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率來度量,即縣域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占縣域GDP的比重。五是財政支出力度Finance,采用縣域的地方財政支出總額占縣域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來衡量。六是人力資本含量Educate,借用Zhang,H.W等的做法,采用縣域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占縣域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5]
1.本文所采用的原始數據來源于歷年《臨沂統計年鑒》《中國縣(市)社會經濟統計年鑒》(《中國縣域統計年鑒》)和《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
2.2004年中國開展了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該年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同其他年份的數據不連續。借鑒陳芳和龍志和(2011)的作法,對其作了平滑處理,即用 2002、2003、2005、2006 四年年度數據的算術平均數作為2004年年度數據的替代值。[6]
3.模型中指標定義為比值的變量用的是名義值;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變量Pgdp用的是實際值,將歷年的人均縣域名義地區生產總值(GDP)用2000年為基期的歷年GDP平減指數消除價格膨脹因素而得。
4.縣域總人口2001-2012年為縣域年末總人口,2013年為縣域戶籍人口。
5.臨沂市現有12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包括三個市轄區(即:蘭山區、羅莊區和河東區)和九個行政縣(即:沂南縣、郯城縣、沂水縣、蘭陵縣、費縣、平邑縣、莒南縣、蒙陰縣、臨沭縣)。三個市轄區鄉村規模相對較小,主要是以城市經濟為主,與以農村經濟為主的九個行政縣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在本文中剔除了三個市轄區,只保留了九個行政縣的樣本數據。此外,在《臨沂統計年鑒》的縣區統計數據一欄中還列出了“高新區”、“開發區”和“臨港區”的數據,這三個區是功能區,并且往往跨越行政區范圍,因此,它們與臨沂市的三個市轄區和九個行政縣不能相提并論,其數據自然不會成為本文的縣域樣本數據。
經濟領域中大多數經濟變量的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用非平穩的序列進行傳統的回歸分析容易導致偽回歸。為避免偽回歸,面板數據模型在回歸分析之前要進行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
單位根檢驗表明,模型變量的對數序列均不平穩,但經過一階差分后均為平穩序列,說明各變量序列為I(1),即一階單整序列,滿足面板數據協整檢驗的條件。而面板數據協整檢驗的Pedroni檢驗結果表明面板變量存在協整關系。
面板數據模型回歸分析要涉及到模型具體形式的識別(包括不變系數模型、變截距模型和變系數模型)和模型效應的確定(包括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不同的模型選擇對應著不同的模型估計方法。[7]
用協方差構造的F統計量進行F檢驗以及效應檢驗的豪斯曼(Hausman)檢驗,結果表明本文構建的面板數據模型應為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說明山東省臨沂市九個縣域的區域金融發展水平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效應雖然彈性相同,但存在著縣域截面個體的基本結構差異。
1.面板數據模型參數估計
基于山東省9個縣域2001~2013年的面板數據構建的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運用EViews6.0計量分析軟件進行回歸分析。為減弱異方差的影響,本文采用穩健標準誤的WLS方法進行模型的估計,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注(1)***表示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圓括號內的數據是t統計量。(2)R2為模型的可決系數。因為在個體固定效應面板數據模型中,可決系數R2既包含了解釋變量的貢獻,也包含了個體固定效應的貢獻。所以R2不能準確地反映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變異的解釋能力。

表1 面板數據模型參數估計結果
2.模型參數估計結果分析
從表1的面板數據模型穩健標準誤的WLS參數結果來看,山東省臨沂市縣域的區域金融發展水平和城鄉收入差距之間呈現為顯著的負向相關關系(或負效應),即在樣本觀測期內縣域區域金融發展有利于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其經濟意涵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縣域金融發展水平每增加1個百分點,區域內的城鄉收入差距平均縮小0.0378個百分點。可能的原因是該地區是沂蒙革命老區,和享受中國中部地區優惠政策有關,使得農村居民較多地享受區域金融發展的益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了農村居民的收入,進而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
就控制變量而言,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擴大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前期文獻結論一致;城鎮化的推進顯著地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工業化縮小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其原因是:縣域的工業、建筑業以及服務業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了其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縮小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財政支出力度無顯著性影響;人力資本含量縮小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這與前期文獻結論基本一致。
本文基于山東省臨沂市九個縣2001-2013年的年度平衡面板數據,利用面板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和WLS估計方法,實證分析了區域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效應。結果表明,在樣本觀測期內,區域金融發展在統計意義上顯著地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
基于以上分析結論,提出縮小山東省臨沂市縣域城鄉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議。
第一,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擴大金融發展規模,發展小額貸款并向農村傾斜,使得更多的農村低收入群體享受到金融發展的益處,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促進農村收入的快速提高。
第二,鼓勵金融創新,為三農推出合適的金融產品,優化農村金融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 葉志強,陳習定,張順明.金融發展能減少城鄉收入差距嗎?來自中國的證據[J].金融發展,2011(2).
[2] 陳 恩,黃桂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探討[J].嶺南學刊,2009(5).
[3] 張俊偉.區域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的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中國林業經濟,2017(5).
[4] 楊志海,劉雪芬,王雅鵬.縣域城鎮化能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嗎?——基于1523個縣(市)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5] Zhang,H.W.,Chen,W.G.,and Zhang,J.Urban-rural income disparities and development in a panel data set of China for the period from 1978 to 2006[J].Applied Economics,2012(3).
[6]陳芳,龍志和.中國縣域經濟差距的收斂性研究——基于動態面板數據的GMM方法 [J].中國科技論壇,2011(4).
[7] 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