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慧,宋娟娟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重慶402167)
2017年4月1日,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儀式在南濱路彈子石中央商務區舉行,標志著重慶開放發展步入了新的歷程。自貿區陸續制定的各項優惠政策為外貿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據重慶海關統計,2017年前10個月,重慶外貿總值3 594.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8.7%。其中,出口總值2 293.4億元,增長4.7%,進口總值1 300.7億元,增長16.5%。行業的迅速發展往往意味著巨大的人才缺口。近年來,因高校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脫節,外貿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作為一所應用技術性大學,應主動對接重慶自貿區的人才需求,培養符合自貿區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創新性的本土人才。
在重慶自貿區建設背景下,外貿行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外貿人才需求增加。本課題收集重慶自貿區內76家企業發布的外貿人才需求的崗位要求,擬對照外貿企業人才需求標準調整本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高本校畢業生的崗位勝任力。
據統計,企業在發布外貿人才需求時,專業上首選國際貿易,其次是外語,最后是具備一些產品知識的畢業生。64%企業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34%企業要求專科及以上學歷,甚至有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只要求高中學歷。
據統計,外貿人才崗位主要包括:外貿業務員、單證員、報關員、外貿客服等。因外,貿業務員屬于綜合性崗位,在所需崗位占比中較大(如圖1所示),且崗位職責范圍比較廣。譬如企業要求不僅要負責客戶開發,完成銷售目標、售后跟蹤及合同執行等日常工作,還要負責物流跟單、結算與收款事宜等。

圖1 外貿人才需求分布圖
外貿從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絕大多數需要接觸到英語。通過梳理外貿人才的崗位任職條件發現,30%的外貿企業要求英語達到大學英語四級及以上,25%的外貿企業要求英語必須達到大學英語六級以上,甚至部分外資和合資企業要求達到專業八級,另外有28%的企業雖然沒有做級別的限制,但是要求口語流利、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強,能夠與外商面對面的洽談業務以及與外商可以進行日常郵件交流。
外貿企業注重實用性,對人才專業知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實踐操作能力上。以外貿業務員的崗位來說,47%企業在任職資格中明確表示,必須精通外貿業務流程,熟悉國際貿易法規與慣例,懂得國際貿易專業知識。27%外貿企業雖然在任職資格中表示需要具備一定外貿理論知識即可,但在解釋崗位技能時要求了解國際貿易法律法規,熟悉常見的國際交往禮儀,具有一定的外貿從業經驗。另外,由于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外貿企業還增加了對全套跨境電商的操作模式和業務流程的操作要求。譬如了解速賣通(AliExpress)、亞馬遜(Amazon)、Ebay等電子商務平臺交易規則及推廣方式。
外貿企業比較重視員工的個人素質。43%外貿企業要求員工溝通能力強,由于外貿行業需要多方溝通。譬如,日常接待客人、協助海關處理貨物出口報關發貨、處理客戶投訴及催款等。因為外貿訂單從下達、跟蹤、發運到售后工作周期較長,36%的外貿企業要求員工具備吃苦耐勞的品質。為了滿足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需要,17%外貿企業要求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可以快速熟悉產品,學習產品上架、產品資料編輯與優化;學會PS圖片處理;了解運費價格構成、FBA到貨的時間,并尋找新的物流合作商,提升銷售業績。
為更好地了解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外貿人才供給的質量,課題針對2017年國貿專業畢業生設計調查問卷,內容涵蓋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個人素質等方面的內容,本次發放問卷39份,回收有效問卷36份,有效率為92%。
通過2017年畢業生就業去向調查發現,82%的畢業生未從事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據統計,在未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的畢業生中,60%認為所學專業知識達不到專業崗位招聘要求,30%認為學歷偏低不能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還有10%是因為自身不愿意從事國際貿易相關工作。
應用型本科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調查顯示,雖然近幾年本校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如下表所示),但仍低于外貿企業崗位任職條件。在具體訪談過程中發現,部分畢業生有意從事外貿相關工作,但在面試過程中無法通過用人單位語言測試,而錯失工作機會。

表1 近三年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四、六級通關率

圖2 國際貿易畢業生對核心技能認識

圖3 國際貿易畢業生對基本素質認識
通過對國貿專業畢業生必備的核心技能(限選5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本校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對于核心技能的認識還僅限于傳統外貿業務流程的操作。雖然對于跨境電商平臺操作學生重視程度并不低,但是學校卻沒有專門開設此類課程。學生基本上通過自主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契合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
通過對國貿專業畢業生認為員工招聘時比較看重哪些方面素質(限選3項)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用人單位最看重是創新思維能力、分析決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但恰恰相反,用人單位更看重員工的溝通能力、吃苦耐勞、學習能力。
重慶自貿區建設背景下,重慶將加快“單一窗口”建設,實現貿易便利化,提高通關效率,縮短報關流程。外貿型企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便利。但當前本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專注于傳統業務流程技能訓練,無法跟上實際工作需要的發展。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脫節,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的同時也限制了重慶自貿區的發展。
外貿企業十分看重員工溝通能力、吃苦耐勞能力及學習能力等,在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環節中,這些職業素養卻難以考核。在本校人才培養中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在人才培養的占據絕大部分內容,很少涉及到素質教育。專業知識與職業素養的失衡,導致外貿人才供給無法滿足外貿企業的人才需求。
通過設置問題:“你認為在校期間所接受的實踐類課程、實習類課程安排是否合理?”結果顯示,52%的學生認為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根據連環問題的設置:“若不合理,原因有哪些?”,結果顯示:30%認為實踐主題少,25%學生認為課時量較少,缺乏對實踐過程的監督。僅有1%的學生認為實踐教師的指導水平不高。由此可見,指導老師的知識儲備可以勝任教學,但教師“教”的內容與學生“學”內容之間沒有達到協調統一。
學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更新國貿專業的教學內容。在課程的內容設置上,除了要介紹傳統的外貿專業相關知識外,還應該加大對“互聯網+”,比如:網絡營銷、跨境電商的操作模式和業務流程以及后臺維護等內容的傳授。實現專業人才供給與重慶自貿區需求的“無縫對接”,提升國貿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能力。
[1]賈孝魁.“雙創”理念下國貿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實證研究——以鄭州成功財經學院為例[J].對外經貿,2017(2).
[2]韓 燕.自貿區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方案探討——基于廈門外貿人才需求的調研[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