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周瀟+江浩然+劉玉杰
【摘 要】論文以南京浦口為研究樣本,以杭州“大熊貓”擅自使用捐贈衣物牟取暴利的事件為研究啟示,旨在通過對慈善機構以及其背后的經濟鏈的研究,研究南京的城市舊衣回收供給機制并為建設綠色生態城市提供建議。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Nanjing Pukou as the research sample, based on the event that the Hangzhou charitable institution "Panda" used the clothing donated by the neighborhood residents in the illegal ways to make huge profits as the research enlightenment, aims to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harity and the economic chain behind it, research the recycling and supply mechanism of old clothes in Nanjing,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building green eco city.
【關鍵詞】慈善捐贈;城市舊衣回收;南京浦口
【Keywords】charitable donation; recycling of urban old clothes; Pukou
【中圖分類號】TS94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2-0080-02
1 項目背景及意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買買買”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同時,過剩的衣物如果沒有被很好地處理,實際上是一種資源浪費,與低碳消費是完全沖突的。我們談低碳,其實就是在說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舊衣物中的一些材料對地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不容忽視①。隨著時代在發展,傳統處理舊衣服的方法漸漸為人們所拋棄,而將家中閑置的舊衣物捐出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②。
但是根據各類數據顯示,舊衣回收的現狀不容樂觀。舊衣的回收利用率比報紙、可樂罐低許多,每年大量的紡織品被廢棄,在資源浪費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目前來說,舊衣回收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利用空間和價值很大。2009年美國產生1134萬噸服裝和家用紡織品,到2019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1587萬噸。而來自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的最新數字是每年2600萬噸。
慈善事業被稱為稅收分配與市場分配之外的“社會第三次分配”,它在有效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舊衣物的捐贈經手流程較多,因此有些不法分子就會在經濟利益鏈上的部分薄弱環節下手,從而牟取暴利。經過2016年春杭州“大熊貓”慈善機構消費舊衣物捐贈者愛心,進行二次售賣牟取暴利這一事件,社會大眾普遍提升了對于慈善機構在回收舊衣后的使用情況、去向以及利用程度的關注度,所以我國需要積極完善慈善機構的運行機制,以此來正確引導慈善機構的發展,同時充分利用廢舊衣物背后的資源以及經濟財富。
2 研究過程及成果展示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調研過程中,我們一共進行了兩次考察——在浦口區居民及大學生之間做抽樣調查分析以及去相關資源回收公司進行實地考察。
為了提高問卷的有效性,我們選取江浦兩大人流量比較大的地點——金浦廣場以及北疆豪庭小區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采用口頭詢問并填寫調查問卷以及發放調查問卷填寫的方式,從而在照顧到被調查對象的意愿的基礎上提高填寫效率。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我們一共提出了11個問題。在分析調查問卷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是運用SPSS從經濟、環保意識程度來分析當地居民以及大學生對于城市舊衣回收機制的了解情況,奠定研究方向以及基礎。
2.1 從經濟角度分析
通過分析消費年齡層次分布,南京浦口區居民生活水平處于中上水平。對于他們來說,家中廢舊衣物主要是不合身衣物以及過時不想穿的衣物,說明居民對于時尚以及衣物舒適度提升了,只有極少數還認為只有破得無法再穿的才能算得上是廢舊衣物。
由于大學生之間年齡相差不大,我們剔除了年齡這個變量。從他們對于舊衣的認知可以看出,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身處于相對較為寬松的生活環境之中,大學生們對于廢舊衣物的認知較之以前已經提升,會更多得考慮到衣物的穿著外觀效果以及實際穿著體驗,而不僅僅是舊衣物的破舊程度。
2.2 從環保意識角度分析
現如今,老年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較為開放,學會享受,而年輕人由于生活壓力較大,所以比較勤儉,并不經常買新衣。但是居民對于回收的態度以及行為有時并不一致。許多居民雖然有回收的意識,卻沒有回收的行動,而且回收箱的缺失使他們缺乏回收的媒介。因此,相關企業亟需實現舊衣回收箱的投放在整個浦口區達到全覆蓋化,而且需要向一些居民普及相關環?;厥障涞闹R。
由于網購產業的興盛,學生們會經常在各種互聯網購物平臺買衣服,因而會有許多舊衣物積存在學校宿舍里。但是,大部分同學對于衣物的維護程度以及對于衣物的利用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衣服穿時間很長的同學比較少。大部分同學們平常沒有及時處理閑置衣物的習慣,這是一種環保意識不夠全面的體現。
大學生對于舊衣物的認知大部分停留在一般的表面上的再加工中以及大部位的再利用中,對于材質的再加工以及小部分細節的再利用對知識了解得還不夠,可以將其作為后續宣傳的一個考慮點。
綜上所述,浦口區居民以及在校大學生對于舊衣物回收的觀念意識還是較強的,只是缺乏積極的宣傳和引導。
3 當前困境的應對措施endprint
3.1 政府及社區
針對現狀,政府應當加大對于社會群眾文明素質的教育,積極扶持舊衣回收機構,通過教育低年齡階層影響高年齡階層,使得整個社會的文明素質得到提升并在稅收、補貼方面給予企業方便,協助其站穩腳跟、迅速成長,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舊衣回收等環保行為的實踐?,F已研發出的垃圾兌換系統APP,可讓居民依照回收的積分兌換蔬菜,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關于舊衣回收,也可借鑒積分制兌換的想法,將舊衣服回收和市民們的日常吃喝住行生活聯系在一起,調動各方積極性以開拓更寬廣的前景。
3.2 相關公益回收機構
由于一些公益組織牟取暴利的丑聞在最近幾年頻頻被曝出,人們對于公益信任程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情況阻礙了公益事業的發展,卻能提高大家對于公益事業透明度的追求、完善監督管理機制的訴求以及逐步規范、公開相關產業鏈從而使得公益之路走得更為長久平穩。針對回收箱中衣物的數量以及去向不明、處理環節不明、回收機構是否值得信任這幾大弊端,為了提升居民的回收意識以及消除誤解,相關舊衣回收機構應當定時不斷向居民宣傳自己的運營理念、多舉辦相關的活動吸引群眾注意力,提升群眾對于舊衣回收的關注程度并且公開披露自己對于舊衣回收處理以及相關的經濟利益的報表。
3.3 大學生群體
在線上,有微博、微信、QQ等網絡共享平臺的相關內容的推送以及對其內容的不斷轉發以及評論等方式;在線下,可以在食堂、教學樓、宿舍樓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發放相應傳單、拉橫幅、張貼標語或是舉辦小型活動以及學校LED屏幕對于相關活動的推廣與宣傳。
除此之外,大學生們也可以以社會實踐[]、“大創”項目為出發點,帶動舊衣回收方面的積極調查研究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風氣,以舊衣或是其相關組成部分為原材料,進行發明創造或是研究,從而拓展出更多的資源再利用途徑,為社會資源的循環做出貢獻。同時,大學生們還可以以此進一步拓展開辦慈善志愿義工方面的活動,為周邊地區甚至是偏遠地區的人民帶來幫助。
4 結語
作為一項集綠色環保、合理回收再利用、節約資源、有利于建設更好的社會等好處為一體的事業,舊衣回收值得我們的關注、鼓勵以及投入相關的精力、金錢與時間去完善它。面對不公開不透明卻有實際發展利益和空間的慈善機構以及相關的公益事業,捐贈回收的流程的公開化、透明化、正規化以及合法化是最終的根本解決方法。而相關的舊衣物的去向以及數量和背后的經濟利益鏈的純凈化和穩固化也是研究慈善視閾下城市舊衣回收供給機制時我們需要關注以及最終所應當協助完成的。
因此,如何使得企業以及相關的慈善機構把握住牟利以及公益之間的界限是我們整個社會都應當關注的事情,也是建設一個美好文明、綠色和諧的城市最終形成一個和諧文明的國家的必經之路。
【注釋】
①2011年12月發改委“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建立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開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拓展再生紡織品市場,初步形成回收、分類、加工、利用的產業鏈?!?/p>
②吳采凈:愛護舊衣回收箱為城市文明加分,2017年7月27日《三亞日報》,第6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