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
【摘 要】國家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理念迅速點燃年輕人的激情。近年來,福安市創業氛圍愈加濃厚,返鄉青年成為創業創新的主力軍。據福安市工商部門的有關數據統計,2015年以來,新注冊小微企業3300多戶,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1700多戶,返鄉創業成為福安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促就業、增收入,掀開福安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新篇章。
【Abstract】The state calls upon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Peoples Innovation", this "Two Iinnovation" concept quickly ignited the passion of young people. In recent years, the entrepreneurial atmosphere of Fu'an city is getting strong ,the returned youth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statistics of Fu'an city industry and commerce department, in 2015, the new registered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re more than 3300 households,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households are more than 11700, home business has become a new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in Fu'an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and increase income, to open a new chapter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areas.
【關鍵詞】返鄉青年;創業創新;創業困難
【Keywords】 returned youth;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entrepreneurial difficulty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2-0126-04
1 引言
調研組隨機對500位返鄉創業青年進行問卷調查,并對部分青年進行面對面訪談,從實證上揭示福安市返鄉青年“雙創”呈現出的基本特征與存在的問題,就營造良好“雙創”環境、提升返鄉青年的創業能力提出一些看法。
2 調查情況
2.1 調查目的
2015年以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不斷深化,相當部分企業用工需求大幅減少,加之就近創業、就業可兼顧家庭,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回鄉再就業、創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提出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一系列支持措施,并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綱要》等,對返鄉青年產生了積極影響。外出經商或打工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技術、資金的青年感到農村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毅然回鄉創業。福安返鄉青年創業熱潮逐漸形成,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積極探索多樣化促進青年創業的途徑,創造越來越多有利于返鄉青年創業的環境和條件,但創業創新情況喜憂參半。了解返鄉青年創業創新的情況,推動營造良好的創業創新氛圍,可以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各類有創業意愿、創業能力的群體返鄉創業,促進廣大青年實現創業夢、致富夢,激發福安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實現“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安的全面小康。
2.2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問卷調研和訪談的形式獲取返鄉青年創業創新的實際情況。通過設計好的調查問卷隨機抽取500位返鄉創業青年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返鄉青年創業創新的基本情況。聯系政府有關部門和返鄉創業青年進行訪談,具體了解返鄉青年創業創新服務供需情況。
2.3問卷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總共發放500份問卷,實際回收492份問卷,回收率為98.4%,有效問卷492份,有效率為98.4%。
本次調查人群男女比例68:32,即返鄉創業青年中男青年341人,占68%,女青年159人,占32%。這些青年在外打工或經商,市場意識日益提升,眼界日益開闊,發家致富的意愿也日益強烈,加之福安返鄉青年創業典型不斷涌現、優惠扶持政策不斷出臺,激發了返鄉青年的創業意識,創業意愿不斷增強。女青年創業人數也逐年增多,意愿空前高漲。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出現“創客”一詞,他們最具活力和創造力,屬于青年一代的“黃金創業時期”已經到來。
調查人群的年齡集中在18到40歲之間,以鄉鎮農村青年居多,70后群體、80后群體、90后群體分別占到創業青年總數的68%、30%和2%。其中很多人懂經營、有技術、會管理,積累了一定的資金、經驗和人脈,干勁足、能吃苦、敢拼搏。
返鄉創業青年所受教育情況。初中以下,115人,占23%;中專/高中,140人,占28%;大學專科:110人,占23%;本科以上145,占26%。呈現年紀越小受教育程度越較高的特點, 80后、90后返鄉大學生在產業融合和利用互聯網平臺方面有較強優勢,在電商領域創業,或在創業典型影響帶動下創業,或利用各級政府的激勵政策,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創新農產品加工,興辦二、三產業。
返鄉創業青年的行業分布。農業,207人,占42.1%;加工業,110人,占22.4%;服務業,175人,占35.5%。2015年以來,福安市新發展小微企業3312戶,其中農業類企業524戶(農業390戶,林業11戶,畜牧業40戶,漁業26戶,農、林、牧、漁服務業57戶)。新發展金融企業26戶,電子商務企業122戶,物流企業107戶。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1727戶,其中農業類237戶,主要為家庭農場、糧食加工廠、茶葉加工廠等,為福安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endprint
返鄉創業青年面臨的困難情況。銷售困難,215人,占43.7%;資金不足,178人,占36.1%;技術缺乏,59人,占12%;其他問題如政策、自身等,40人,占8.1%。返鄉創業青年普遍認為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除銷售市場外,資金、政策、自身的因素也比較重要。相當大一部分創業青年認為在創業過程中最大障礙是資金問題。隨著經濟發展,返鄉青年創業的規模正在逐漸擴大,投資總額也相應提高。在資金籌措渠道上,主要是小額貸款,占到65%;其次是向親戚朋友借貸,占到35%。隨著小額貸款項目的不斷完善和推廣,返鄉青年創業逐漸由自籌向金融機構借貸轉變[2]。
3 福安返鄉青年創業呈現的主要特點
第一,返鄉青年創業意愿強烈,成為福安經濟發展的“新引摯”。創業青年更愿意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去創業,依托土地資源擴大經營種養業規模,依靠農村合作社發展現代農業、加工業、服務業,進而延伸到新興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基本涵蓋了種養加、產供銷的農業全產業鏈,形成一定規模,打響了一定的知名度,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如穆云、上白石、賽岐、松羅等鄉鎮的創業青年圍繞當地特產——穆陽水蜜桃、線面、茶葉、竹酒、葡萄、獺兔等開展加工、電子商務和物流活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返鄉青年創業不僅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還帶動了當地農民素質提升和觀念更新。據統計,“雙創”為農民人均收入提供了35%的份額。
第二,返鄉青年創業領域多元,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活力泵”。80%以上返鄉創業青年從事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業,98%的返鄉創業青年了解市場信息、政策法規并進行營銷推廣是通過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返鄉創業的領域已經拓展到新品種種養、新技術開發、新模式,進而延伸到新興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基本涵蓋了種養加、產供銷的農業全產業鏈。大部分農村創業項目或與三產相融合,或與網絡營銷相結合,有效推動農業生產模式創新,它們通過建立新的農業經營實體來領導,通過與農民的各種聯合合作使用信息技術從事創業。在2016年第三屆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峰會上,福安以網商指數10.976、網購指數13.278、電商發展指數12.127排名全國49位,連續三次上榜“中國電子商務百佳縣”。福安電子商務行業主要涵蓋電機電器、按摩器、特色農副產品、特色工藝服飾等行業,同時帶動物流、網絡營銷、IT、運營、培訓、視覺設計等電子商務服務業創業。2015年福安物流快遞進入“中國快遞服務五十強”,居34位,全市涉足電子商務及相關配套服務的從業人員達10萬多人。
第三,返鄉青年創業雙向互動,成為城鄉協同發展的“帶動輪”。返鄉創業青年把人力資本、資金等引入,對破解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等難題是重大利好。福安目前建成的52個美麗鄉村示范點,都有返鄉青年創業的身影,創業項目與當地生態、文化、產業相融合,20個鄉鎮建成連片百畝以上示范點23個,各級各類農業龍頭企業114家,福安市入選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返鄉創業青年素質高、點子多,一頭在城市,知道城市所需;一頭回農村,清楚農村所供,可讓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適度規模經營,引進并逐步推廣藍莓、百香果、火龍果、紅心獼猴桃、花卉等新品種種植,大力推進“林+果”“林+藥”“林+蜂”等農業綜合開發,推廣運用“互聯網+”,將信息化植入現代農業,生態雞、有機米、海鴨蛋、黑鴨子、竹酒、蜂蜜等農副產品都賣出好價錢,200多家電商企業將茶葉、葡萄、水蜜桃、茶食、線面、烤肉、生姜、海帶等地方名優特新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銷往各地,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扶貧開發事業發展。返鄉創業青年將生態農業與休閑旅游相融合,初步形成了白云風情自駕游、武陵流域親水游、郊區怡情徒步游、紅色經典紀念游、生態果蔬“采摘樂”、高山“五福人家樂”、海港景觀“漁家樂”等鄉村游精品線路,帶來了人氣,拓寬了增收渠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掙錢,農村“留守兒童”、“空心化”現象等老大難問題也得到緩解,激活新農村建設,推動不發達鄉鎮的城鎮化進程。
4 返鄉青年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當今,返鄉創業青年在資金、經驗、實踐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創業的難度不言而喻。返鄉青年初次創業,創業意愿都比較強烈,但受心理準備和物質條件的影響,半途而廢的人不在少數,堅持下來的人不到創業總數的三分之一。據福安市青年創業輔助中心的統計,幾年來,該中心免費舉辦創業培訓91期,培訓學員3000多人。接受創業咨詢8300多人次,組織創業巡診21場、專題講座16場、項目推介會12場,提供就業崗位5000多個,成功創業(領取營業執照三年以上,且項目還在經營)873人,占29%。
把握市場機會(37%)、自身素質(20%)、管理資金(16%)、控制風險(15%)、政府支持(12%)是創業成功因素的重要選擇。初次創業失敗原因,集中在項目選擇錯誤(45%)、資金周轉困難(32%)、管理不善(18%)等方面,這不僅是當前返鄉青年創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是初次創業存在的共性問題。表現為:①創業青年缺乏足夠的市場調查。缺少市場數據、了解,沒有銷售渠道,市場容量、產品價格變化趨勢、客戶定位不清。②創業青年缺乏一定的創業能力。專業技術、個人創業素質、經驗不足、社會人脈資源、創業資金投入不足。③返鄉青年創業融資渠道有限,受金融環境影響,體制不夠完善。④返鄉青年創業后勁相對不足。對項目評估不夠,后續資金不足、信心不足。
5 促進福安返鄉青年創業的對策建議
5.1 改善創業環境,讓創業青年“回得來”
一加強宣傳引導。青年返鄉創業的動力是創造財富,核心是吃苦精神、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雖然福安已形成了比較良好的創業文化,但政府的引導依然十分重要。政府應該大力培育創業文化,增強返鄉青年的創業精神,還需要通過舉辦優秀創業青年報告會、創業論壇等多種形式,更新創業觀念,引導廣大返鄉青年摒棄“等靠要”思想,不斷激發創業熱情,使廣大青年能夠自覺創業。通過開展“青年創業大賽”、“創業明星”評選等活動,選樹一批青年身邊的創業典型,并大力宣傳他們的創業事跡,使廣大青年學有榜樣、干有動力,激勵和帶動更多的青年返鄉投身創業實踐。endprint
二完善基礎設施。調查顯示,返鄉青年創業最擔心的環境因素包括創業環境欠公平、基礎設施不完善、對老家環境不熟悉、信息相對閉塞、人際關系復雜、社保不完善與老家人觀念差異大等。一些鄉鎮、村經濟基礎薄弱,小城鎮建設滯后,導致返鄉青年創業成本增加。政府應加強機制建設,將創業青年納入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解除創業青年的后顧之憂。
三建好示范基地。依托現有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青創孵化中心、大學生創業園等拓展返鄉創業園和孵化基地,鼓勵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渠道下沉,帶動網絡創業,培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充分利用已引進的阿里巴巴平臺優勢,積極與京東、菜鳥物流等多家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協調民富中心、供銷社、電子商務協會等單位,共同推進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建立鄉鎮民富中心,充分發揮民富中心便民服務、產業發展、金融服務、精準扶貧、鄉村教育、社會治理等方面作用,為創業青年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生產、營銷、金融、信用、培訓等服務,將民富中心打造成為“雙創”孵化器和助推器。
5.2 建好創業“朋友圈”,讓創業青年“留得下”
一建設平臺。建立融資、融智、融商一體化創業服務平臺,動員社會力量公益支持青年創業,推動黨委政府出臺幫扶具體政策。整合資源為處于創業初期的返鄉青年免費或優惠提供廠房、場地,減少創業青年的租金負擔。創業導師對返鄉青年的創業項目進行風險評定、信用評定、收益評定,幫助他們降低創業風險。協調相關部門把返鄉青年創業納入政策扶持體系,在工商、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優惠,通過免除工商登記費用、減免所得稅等舉措,加大對創業青年的扶持力度。
二產業帶動。扶持特色產業帶動共同創業,加大對返鄉創業青年的幫扶力度,引導他們投身農村電商、高效生態農業、農村創意文化等領域,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圍繞福安特色農業和資源稟賦,積極引導創業青年發展以茶葉、林下經濟、食用菌、水蜜桃、葡萄、林竹、花卉、養殖等為重點的現代設施農業、休閑農業,大力發展“農家樂”、“森林人家”等鄉村旅游業。推進福安市電子商務園區(基地)建設,建設農村淘寶,扶持電商創業龍頭發展,建立健全電商人才引育與人才評價機制,整合資源,加大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力度,提高創業青年的運營和管理水平。
三加強培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返鄉青年創業需求相結合,針對一些投資小、風險小、見效快的優勢農業產業項目,加強對返鄉青年的從業創業技能培訓,為農村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創業帶頭人。做好創業培訓學員的后續跟蹤服務工作,爭取農業、教育等部門支持,充分利用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技術學院、職教中心、工業園區、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等資源,創建青年創業見習基地。同時積極組織各類技能比武、崗位練兵、專場技能鑒定等活動,為創業青年學習技能提供平臺 ,營造氛圍。
5.3 優化創業服務,讓返鄉青年“創成業”
一要政策扶持。各級政府應當結合本鄉鎮實際,在解決問題中落實政策,扎實服務,把支持返鄉青年創業工作放在戰略位置,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協同,實行政府、市場、社會服務相結合。政府要搞好公共服務,起到引領作用,并形成政府支持、購買服務,發揮市場、社會組織作用的機制。對返鄉青年的創業項目、規模、效益、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進行調查確認,建立臺賬,建立創業數據庫,對符合扶持條件的創業人員及時落實扶持政策。
二要資金扶持。福安市對大學生創業實行“兩放寬、兩減免、三扶持”政策。“兩放寬”即放寬注冊資金要求和放寬經營場所條件。“兩減免”即減免工商事業性收費和減免相關的部分稅收。“三扶持”包括資金扶持、貸款扶持和生活補助扶持。農村創業青年也應該享受到同樣的政策待遇,為返鄉青年創業小額貸款提供風險補償,推動政府、銀行、保險、返鄉創業青年共同承擔風險的工作體系,確保返鄉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可持續發展,為返鄉青年提供便捷、優惠的小額貸款服務。
三要創業指導。進一步完善創業導師制度,采取“一對一”結對幫扶,輔導周期3年,通過“創業結對”著力幫助創業青年解決項目內容、經營方式、市場拓展、創業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創業青年要努力提高把握市場規律的能力,加強學習,堅定信心,堅持穩中求進,提高創業成功率。
【參考文獻】
【1】丁瑩瑩,創新創業視域下返鄉青年農業創業的現狀調研--以浙江省臺州臨海市為例[J].山西農經,2016(11):18.
【2】安委〔2013〕63號.《中共福安市委福安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實施意見》 [Z].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