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題材微電影是以一城一地為主要拍攝對象,在故事情節推進過程中展現一城一地獨特自然風光與人文文化的微電影。城市題材微電影既需要地方文化元素來豐富影片的文化意蘊和美學內涵,又能充分宣傳地方文化,為地方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關鍵詞:微電影 城市題材 地方文化 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3-0043-02
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迅速發展的新媒體時代,微電影作為一種新興電影形態已經得到初步發展,近年來,關于微電影概念的界定、敘事手法及敘事美學的闡釋、微電影類型劃分、微電影產業化趨勢描述、微電影傳播路徑等方面研究的論文如雨后春筍,微電影的出現及影響力已經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隨著移動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網絡視頻巨大影響力的持續發酵,微電影的狂潮正在席卷全球。國內各大網站和媒體也紛紛開啟微電影計劃,如愛奇藝的“城市映像”系列微電影和各大電影節微電影競賽單元都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從2011年國內首部城市微電影《相約山楂樹》的有意識傳播,到2012年的“新青年網首屆城市微電影節”,2013年“中國城市微電影產業聯盟”的成立,首屆中國城市微電影系列活動啟動,2014年“中國夢·海峽情”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微電影大賽強調反映“城市”與“生活”的創作。[1]2015年第2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設置主題為“映像·吉林”的限時微電影大賽……城市題材微電影在對一城一地的地方文化展示和城市形象推廣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一、城市題材微電影與地方文化的關系
城市題材微電影是以一城一地為主要拍攝對象,在故事情節推進過程中展現一城一地獨特自然風光與人文文化的微電影。地方文化是某一區域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歷史文化、地理風俗、語言及藝術、建筑風格、飲食習慣等。[2]城市題材微電影的情節設置充分考慮城市自然風光和人文文化,將城市形象定位和文化內涵融入于微電影的故事情節之中,故事相對簡單但內容完整,通過巧妙的情節設置和直觀的自然景觀、風土民俗在短時間內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一)城市題材微電影既需要地方文化元素,又能充分宣傳地方文化
城市題材微電影相較于傳統電影來說拍攝門檻較低、制作周期較短、成本投入的彈性空間較大。在城市題材微電影中,通過直觀的光影藝術將一城一地的自然風貌、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韻味展現出來,在觀眾心里構建起比較立體、完整的地方印象。城市題材微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包括自然景區、人文景觀、特色美食、風土人情、娛樂活動、特色紀念品等都能引起觀眾的體驗欲和購買欲,達到全方位宣傳一城一地的效果。如2015年第2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設置了主題為“映像·吉林”的限時微電影大賽,用微電影的方式展現該屆電影節主辦地吉林市的城市風貌與文化底蘊。此舉既激發了微電影愛好者的拍攝熱情,又全方位展現了電影節主辦地吉林市的城市文化、風土人情與歷史傳統,其潛在的宣傳效果不言而喻。
(二)城市題材微電影為地方文化軟實力提升提供助力
城市題材微電影與旅游宣傳片的不同在于它改變了以往旅游宣傳片只關注自然風光的慣例,而是巧妙地加入故事情節,從故事中體現城市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觀眾在觀影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一城一地的地域文化形成整體感知。如果能夠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合作,做成系列主題[3],這對地方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二、城市題材微電影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微電影”身份存疑,仍留存旅游宣傳片的特質
城市題材微電影的關鍵詞是“微電影”,這就要求一部微電影中需要有完整的情節設置,至少要講好一個故事,景觀、民俗等文化元素都是為微電影情節推進、環境營造、人物形象設置來服務的,切不可本末倒置。目前部分名為城市題材微電影的作品,沒有故事情節安排,實為以展現自然風光為主的旅游宣傳短片。
(二)故事內容呈同質化趨勢,創意不足
或許是受限于創作周期、成本投入和主創人員的專業程度,部分影片顯得生硬突兀,情節設置上優先選擇表現都市愛情與親情,創造力不足,故事同質化趨勢明顯。此外,拍攝手法單一、后期制作粗糙也是受觀眾詬病的因素。
(三)傳播方式單一,無法形成長期關注效應
城市題材微電影的傳播主要集中在網絡上,其他公共媒體利用率低,宣傳力度不足,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果沒有恰當有效的引導,此類題材微電影容易湮沒在巨大的數字資源中。
三、城市題材微電影促進地方文化傳播的策略
(一)準確定位、內容為王、兼顧一城一地形象推廣
微電影雖時長短,但這對編劇和導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完整呈現電影藝術,又要選中一個切入點,用極短篇幅、極緊湊的結構,訴說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既要短時間內吸引觀眾,又要靠故事情節留住觀眾;既要有好的創意,內容新穎有趣,又要以小見大,激發共鳴,給人以愉悅的審美體驗。微電影時長雖短,也要注意做到把握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懸念迭起、情節豐富、有點睛之筆、藝術表現力強。主創人員應該意識到微電影首先是電影,它具備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應有的本質屬性,應該體現其特有的藝術價值和人文關懷。[4]在城市題材微電影中,要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將一城一地的自然風貌、風土人情和文化韻味展現出來,在觀眾心里構建起比較完整的地方形象,引起觀眾的體驗欲,達到全方位宣傳一城一地的效果。
(二)加強地方文化研究、彰顯地方文化魅力
城市題材微電影與旅游宣傳片的不同在于它改變了以往旅游宣傳片只關注自然風光的慣例,而是要深入研究地方文化,巧妙地將其融入故事情節,從故事中體現地方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觀眾在觀影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一城一地的地方文化形成整體感知。傳媒大學某教授曾有言:在電影和民俗之間,具有互動互惠的關系,在電影創作中,融入地方民俗元素,能夠極大地提升電影的民族氣質、藝術魅力,且可以通過電影這種現代化視聽媒體形式,更好地傳承與傳播地方民族文化。[5]拍攝城市題材微電影的過程既是整理、研究地方文化的過程,也是增加影片文化韻味、美學內涵的契機,又是推廣、宣傳地方文化的理想途徑。
(三)媒介聯動、多渠道傳播、助力地方文化軟實力提升
單一的傳播渠道成為限制微電影傳播的瓶頸,打通媒介壁壘,線上與線下播放平臺聯動或可成為城市題材微電影更有效的傳播策略。優質的城市題材微電影可以經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介入,在地方電視臺、公交車移動數字電視、樓宇電梯數字電視、商場外墻LED屏幕等播放平臺上保證微電影播放頻次,在提高微電影傳播效率的同時,也讓市民有更多途徑了解這些展現地方文化的優秀影片,在觀影的同時增強市民的文化自信心與自豪感。
城市題材微電影將把進一步整理研究地方文化、宣傳地方文化的天然使命承擔起來,在類型豐富、題材創新、形式靈活、制作精良、傳播得當的發展趨勢下迸發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孫一文.城市微電影:城市形象的藝術表達[J].美與時代:城市,2016(11):99-101.
[2]劉文儉.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對策研究[J].城市,2009(1):71-75.
[3]曾志蘭.2012年福建旅游經濟發展回顧[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2010(12):183-186.
[4]唐海龍,王紅.繁榮景象或泡沫效應——微電影發展之殤[J].文藝爭鳴,2016(9):192-195.
[5]王倩.微電影與地方文化傳播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21):127.
責任編輯:劉 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