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知
2017年3月10日,由夏鋼執導,余男、王千源主演的影片《夜色撩人》在國內上映,這是導演夏鋼闊別影壇十余年后再次回歸大銀幕的力作,因而備受關注與期待。影片《夜色撩人》講述了年輕夫婦芥子和鐘橋北原本過著富足且甜蜜的生活,但是一次入室搶劫案的發生卻打破了兩人的和睦融洽。芥子不能原諒丈夫面對劫匪時所表現出的妥協與軟弱,她總在做著無謂的追問與假設,警察謝高則成為她最好的傾訴對象。然而就在芥子找尋其所謂的“真相”的過程中,她的敏感與固執最終導致了夫妻兩人的關系破裂,也間接導致了謝高的英勇犧牲。《夜色撩人》這部心理電影改編自須一瓜的小說《淡綠色的月亮》,影片在尊重原著情節的基礎上,巧妙地借助對比的手法,將人性置于理智與道德的沖突中加以審視,將女主人公芥子變幻不定的心理狀態挖掘出來,再一次印證了導演夏鋼不凡的執導實力。
一、 人性的挖掘與審視
人性永遠是一個沉重且深刻的闡釋主題,導演夏鋼擅長在城市題材的影片中,思考商品社會中人性的復雜性。在影片《夜色撩人》中,夏鋼則通過對鐘橋北和謝高兩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展開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年輕有為的鐘橋北并沒有像大多數商人一樣,每天沉迷于燈紅酒綠,在橋北的心里,妻子芥子占有極高的地位:他會為了接送芥子調整自己的工作日程,會為了與芥子約會而立刻中止自己的鍛煉計劃,他每天都會認真地工作,目的就是賺錢為芥子買更多心愛的東西。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身形健碩的好男人,在面對劫匪時,卻選擇了“賣家求和”。當橋北意識到有外人闖進客廳時,他在第一時間選擇了妥協——以自己不受傷為條件的妥協。當橋北看著芥子被綁進客廳時,他依然選擇了妥協。在橋北看來這種妥協并不是軟弱無能的表現,反而表明自己面對危險情況時是冷靜且理智的。因此,秉持著這種冷靜與理智,橋北可以鼓勵芥子告訴劫匪藏錢的位置和兩人銀行卡的密碼,可以“善意”地提醒劫匪別墅附近就有自助取款機,甚至可以溫和地“招待”劫匪:冰箱里有橙汁和啤酒,兩位兄弟喝點吧……然而,令人費解的不單單是橋北妥協態度中的殷勤意味,當劫匪“小白兔”冒犯芥子時,橋北仍舊沒能表現出芥子期待的英勇之舉。橋北的妥協讓他失掉了財物,也失掉了芥子的心。影片將橋北“軟弱”的人性置于理智與道德的沖突中加以挖掘,一方面,站在理智的角度,橋北的做法是正確的,正是他的不反抗才保護了自己和芥子的生命安全,將損失降到了最低;另一方面,以道德認知為出發點,橋北的妥協則被視為一種無能,他沒能在劫匪當面挑戰自己容忍底線時表現出應有的憤怒與攻擊態度,更沒能肩負起一個丈夫對妻子應有的保護責任。橋北與芥子各自站在自己認同的立場去看待橋北在危機時刻的表現,盡管兩人想要盡力挽回這段婚姻,但各自的心理芥蒂終究沒能讓他們選擇共同攜手向前。
謝高這一人物的出場通常被認為是橋北形象的對立面,作為人民警察,謝高的確具有很多正面的性格特征,但直到謝高將自己的“陰暗”經歷間接吐露出來時,影片對于人性復雜性的探討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入室劫案的發生影響了芥子與橋北之間的關系,同樣也改變著芥子與謝高之間的關系,在幫助芥子深入了解案情的過程中,謝高由芥子的暗戀者變成了她的精神向導。謝高是正直的,盡管他窺探到芥子對橋北的不信任,卻沒有從中挑撥與詆毀,反而勸告芥子“別老跟自己過不去”“這樣問下去,你會后悔的”。然而謝高又是脆弱的,他選擇放棄幫助芥子查探更多的案情,是因為他終究不能直面自己的遭遇,直面自己的內心。多年前在回家探親的列車上,謝高因為力量的懸殊沒有與殘暴的搶匪搏斗,他把乘客的生命擺在第一位,與搶匪妥協道:“只拿東西不傷人就好。”但搶匪走后,所有的乘客并不因為沒有受傷而感激謝高的理智與冷靜,而是把損失財物的憤怒全都釋放到謝高的身上,他們不想看到所謂的“英雄夢”的破裂,哪怕是以一個警員的犧牲為代價。謝高在芥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固執,他深陷面對現實與直面自我的痛苦掙扎中。影片借謝高的經歷又一次在理智與道德的觀照中對人性進行了審視,影片無意對謝高亦或是橋北的“妥協”做出判斷,而是想要借助理智與道德的沖突,借助對人性的審視引發觀眾有關價值選擇的深刻思考。
二、 心理的呈示與捕捉
導演夏鋼向來以擅長關注小人物的現實生活、心理境況以及道德掙扎著稱,影片《夜色撩人》最出彩的地方即在于其對芥子復雜心理的捕捉與展現。當原本沉睡的芥子在朦朧中看到戴著小白兔面具的搶匪時,她驚慌失措,她開始自責不該吃太多安定讓自己熟睡,對危險毫無察覺;她開始擔心丈夫橋北會不會因為想要保護自己已經遇害……但所有不好的預想隨著芥子走進客廳而終止了,當芥子看到丈夫被綁在椅子上,一副全然接受被人侵犯的表情時,芥子并沒有慶幸橋北的毫發無傷,丈夫的異常冷靜反而加劇了整個客廳氣氛的凝重與恐怖。在兩個搶匪“漫長的”實施犯罪的過程中,芥子的內心始終處在糾結的狀態,她在是否大聲叫喊之間做著選擇,她在是否拼命反抗之間做著選擇,她在是否報出真實的銀行卡密碼之間做著選擇,但面對強盜鋒利的短刀,她所有的選擇都堅持了妥協與退讓,在明亮的月光下,她看到丈夫的懦弱,也看到自己的懦弱。入室搶劫事件發生后,芥子變得尤為敏感。警方在取證拍照時的閃光燈,或是小姑橋南、保姆阿蓮等人對這件事的看法對芥子來說都會成為一個刺激,讓她深陷對那晚事情的回憶與思索。如果說,驚慌、糾結以及敏感的心理是一個女性面對此類事件應有的反應,那么芥子所表現出的對于丈夫的矛盾心態則在一定程度上升華了影片的主題。事件發生后,芥子沒有不斷地在腦海中搜索可以幫助盡快破案的信息,也沒有將懷疑的矛頭指向阿蓮,對她有所疏遠與回避,而是不停地回憶案發那晚發生在客廳的場景,她不能理解橋北為何一點反抗的跡象都沒有,她不能理解橋北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眼看著自己被侮辱,她更不能理解自己對橋北的認知為何在這一晚全都顛覆……芥子由丈夫橋北的“軟弱”,聯想到婚姻的脆弱,聯想到人與人之間價值觀的本質差異性,她試圖從警察謝高那里找到精神救贖之路,但她卻發現外人的勸誡都是徒勞,她在憤怒與固執中,將暗含夫妻愛意的紅繩剪得細碎。
此外,對于芥子性心理的捕捉透出了影片對于女性心理的深層觀照。入室搶劫事件發生后,芥子與橋北的關系日漸生疏,這與橋北頻繁的出差有關,但芥子深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己的逃避態度。每當橋北想要與她親近時,她總會不經意間想到丈夫的軟弱,想到自己被侮辱的場景,芥子用冷漠的態度回應著橋北炙熱的愛欲。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性壓抑主要表現為性本能組成的潛意識受到意識的阻攔而未能闖入前意識領域所受到的壓抑,壓抑的實質在于拒絕的機能和把某些東西排除在意識之外。[1]丈夫的懷疑與責備使得芥子不能重拾對丈夫的濃濃愛意,她用自己的理智壓制著自己的性本能,最終,懷著難以祛除的性壓抑心理,芥子選擇了離婚。
三、 對比手法的運用與雕琢
須一瓜的小說《淡綠色的月亮》是一個篇幅極為短小的作品,如果說小說試圖借助淡綠色的月亮這一意象,表現搶劫事件后芥子濃重的心理陰影,那么在影片《夜色撩人》中,導演夏鋼則巧妙地利用了對比的手法,促使影片的結構更為緊湊,矛盾沖突更富張力。在影片中,當入室搶劫事件發生后,芥子與橋北的反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橋北始終保持著“受害”過程中的冷靜,這件事在他看來不過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很快他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但芥子卻因此變得敏感與怪異,劫匪的威脅,丈夫的妥協,案發時的一幕幕場景總能不經意間浮現在芥子的眼前,揮之不去。芥子認定這次事件會是她婚姻生活的重要轉折點,它讓她看清丈夫橋北的懦弱本質,讓她意識到橋北對她的愛不是用真心而是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的,一時間芥子甚至失去了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芥子與橋北反應的差異性體現出不同的價值選擇觀念,但兩人的選擇相比影片最后謝高的英勇犧牲都顯得尤為渺小。
影片《夜色撩人》對于小說《淡綠色的月亮》最大的改編,即在于對警察謝高的結局處理方面。小說最后終止于芥子與橋北關系的徹底破裂,而影片則通過謝高對所謂的英勇價值觀的踐行,進一步突顯出影片主題的深刻性與嚴肅性。謝高的犧牲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他卻選擇鼓足勇氣正面對抗不法分子,在他看來,這種對抗無疑是值得的,他終于能夠直面自己的內心,能夠虔心履行一個警察保護人民的職責,能夠讓芥子真正理解“英雄夢”的沉重代價,從此不再糾結,不再沉溺于無謂的假設……影片對于橋北“懦弱”性格的表現同樣依托于對比的手法。首先是橋北的妹妹橋南的豪放言辭襯托出橋北的“懦弱”。橋南不滿哥哥與劫匪“談判”的做法,她看待搶劫事件的重點不在于“破財消災”,而是“做賊心虛”,性格豪爽的她甚至直言:我如果在你家,就一棍子劈死他們!橋南表現出的憤怒與“英勇”恰恰是橋北不具有的,這讓芥子又多了一個不能原諒丈夫的理由。其次謝高的回答再一次將橋北推向了“懦弱”的境地。當芥子提出面對劫匪是否應該與之搏斗的問題時,謝高并沒有回避自己或許也會選擇為保全生命而“主動”交出財物的做法,但是當芥子問到劫匪劫財又劫色的情況時,謝高卻果斷地回答:我會跟他們拼命。謝高的第二個回答正是芥子對于橋北的期盼,而期盼的落空則放大了芥子心中對橋北“懦弱”性格的認知。最后,在一個大學生的英勇事跡的對比下,芥子終于決定離開這個帶有“懦弱”烙印的男人,決定離開這個曾經愛意滿滿的家。
結語
在談及自己的回歸時,導演夏鋼表示他將拍電影視為一種情懷,一種自我的表達。此次在影片《夜色撩人》中,夏鋼依然保持著他慣有的細膩且獨特的風格,在如今快速的文化接受時代,夏鋼沒有因為追求票房而使拍攝初衷滑向庸俗的境地。當然,作為一部探索人物心理軌跡的電影,《夜色撩人》雖旨在打破二元論,還人性以豐滿的靈魂,塑心理以縱深的維度,但其表現手法還是難以撐起如此深厚的靈魂與心理向度,其略顯單薄的故事與情節設計,難以與人物的復雜心理形成對應關系。這一點也正是我國心理電影所需要積極探索的。
參考文獻:
[1]馮契,徐孝通.外國哲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553.